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白蓮》陸龜蒙唐詩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全唐詩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白蓮》是唐代詩人陸龜蒙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白蓮花含著怨恨在人們不知不覺中謝落,暗喻潔身自好的人,在黑暗的封建社會里,總是受到冷落和排擠,只能默默無聞的被埋沒掉。表現(xiàn)了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孤芳自賞、懷才不遇的心理。

【原文】

白蓮

素?多蒙別艷欺⑴,此花端合在瑤池⑵。

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⑶。

【注釋】

⑴?:“花”的古體字。

⑵此花:指白蓮。端合:真應該。端,一作“真”。瑤池:傳說中的仙境,相傳為西王母所居,《穆天子傳》有“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的話。

⑶欲墮時:指白蓮將要凋謝的時候。

【白話譯文】

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艷花欺,

白蓮花總應生長在瑤池里。

月兒明風兒清花兒要凋謝,

只有恨卻無情誰人了解你?

【賞析】

  宋代哲學家周敦頤在《愛蓮說》中稱蓮花為“花之君子”,說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說它“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并且對其作了具體介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這些描寫,形象而具體地寫出了蓮花的特點,作者對蓮花的贊美之情主要寓于對蓮花的描寫之中!栋咨彙愤@首詩卻不同,這首詩雖然是以“白蓮”為題,以蓮花為吟詠對象,但詩人沒有對白蓮作具體描繪,而是抓住白蓮顏色的特點,借題發(fā)揮,直述詩人自己的看法,抒發(fā)自己的感情。

  詩的第一句:“素花多蒙別艷欺”便明顯地指向人事。有不少人輕視乃至鄙棄素色的花卉,而專門喜歡那些妖艷的花朵。封建社會的上層社會也是這樣,一些樸實無華,不善于表現(xiàn)自己的人往往妹忽視,被埋沒,被欺凌,而一些華而不實的家伙則往往得到封建統(tǒng)治者的欣賞與重用。這句詩明顯地指向了這一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象。詩的第二句就更明顯了,瑤池是傳說中的神仙世界,是無比高雅神圣的地方。詩人說白蓮應該在這樣的地方占據(jù)一個位置,這明顯地是在說那些有才能的人應該在人類社會上得到自已應得到的地位。這里當然也不能排除詩人有自況的意思?墒,在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被摧殘并不是個別現(xiàn)象,而是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使詩人感到憤怒,也使詩人感到悲哀,因此在此詩的最后兩句,詩人塑造了在曉月清風之中即將凋謝的白蓮這一形象,讓人們注意,向人們提出了問題。這就又一次把矛頭指向了封建社會,控訴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與埋沒人才。這首詩就是這樣通過對白蓮的吟詠,揭露了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被摧殘的不合理現(xiàn)象,為被埋沒、被摧殘的人才鳴不平,為他們發(fā)出呼呼的。這首詩詩主要運用象征的手法,議論與描寫結合得十分巧妙,語言也通俗易懂,概括力強。

  《白蓮》一詩從“素花多蒙別艷欺”一句生發(fā)新意;然而它并沒有黏滯于色彩的描寫,更沒有著意于形狀刻畫,而是寫出了花的精神。“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白蓮好像無情,但卻有恨,在天欲曉而殘月尚在,涼爽的晨風吹著,無人知覺的時候,這正是白蓮的花瓣將要墜落的時候。這樣的想象和描寫是既適合作者心目中的白蓮的性格的特點,而且又很有情致和余味的。因為有詩的感覺和想象的詩人寫詩,并不是僅僅打一個比喻,借題發(fā)揮,發(fā)一點個人的牢騷,而是對他所歌詠的對象,總是感到了詩意,感到了有動人的地方,然后才可能寫出可以打動人的真正的詩來。最后兩句,詩人從不即不離的空際著筆,把花寫得若隱若現(xiàn),栩栩如生。

【作者介紹】

  陸龜蒙(?—約881 )唐代文學家。字魯望,自號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號天隨子,蘇州姑蘇(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幼聰穎,善屬文。舉進士不第,曾任湖、蘇二州刺史的幕僚,后隱居松江甫里,多所論撰。后以高士征召,不至。素與李蔚、盧攜友善、及李、盧當政,召拜左拾遺,詔書下,陸龜蒙已病卒。與皮日休齊名,世稱“皮陸”。其散文善借物寄諷,托古諷今,對當時社會的黑暗及統(tǒng)治者的腐朽有所譏刺和揭露。其詩工七言絕句,以寫景詠物為多,力求險怪博奧,且有不少文字游戲之作,成就遠不及散文。曾自編《笠譯叢書》四卷,今存。另有宋葉茵輯《甫里先生集》二十卷傳世!全唐詩》錄存其詩十四卷。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tangshi/767839.html

相關閱讀:全唐詩 卷一百七十 李白
司馬承禎的詩
《古悠悠行》李賀唐詩鑒賞
卷四百零九?元稹的詩
喻坦之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