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戲為韋偃雙松圖歌
天下幾人畫古松,
畢宏已老韋偃少。
絕筆長風起纖末,
滿堂動色嗟神妙。
兩株慘裂苔蘚皮,
屈鐵交錯回高枝。
白摧朽骨龍虎死,
黑入太陰雷雨垂。
松根胡僧憩寂寞,
龐眉皓首無住著。
偏袒右肩露雙腳,
葉里松子僧前落。
韋侯韋侯數相見,
我有一匹好東絹。
重之不減錦繡段,
已令拂拭光凌亂。
請公放筆為直干。
【賞析】
韋偃(《歷代名畫記》作?)是唐代著名畫家,本為京兆人,后寓居于蜀。他善畫鞍馬、松石,朱景玄《唐朝名畫錄》:“(韋偃)畫高僧、松石、鞍馬、人物,可居妙上品。”杜甫初到成都后,就與韋偃相識,這首題畫詩,就作于這個時候。
本詩起句語調平緩,“天下幾人畫古松,畢宏已老韋偃少”總出韋偃善畫松且正當年,接著,突然發(fā)出警語:“絕筆長風起纖末,滿堂動色嗟神妙。”是說當韋偃畫成擱筆的時候,松樹梢末忽起清風,滿堂觀畫的人都為之動色,驚嘆松畫的神妙。這與“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的驚人句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段八句,具體描繪韋偃《雙松圖》中的景象,詩境即是畫境。“兩株慘裂苔蘚皮,屈鐵交錯?高枝。”
意思長滿苔蘚的雙松樹皮,已經坼裂,屈曲如鐵的松枝,交錯?環(huán)。“白摧”、“黑入”二句分承上文詩意,就“皮裂”和“枝?”作進一步的形象描繪。“白摧朽骨龍虎死”,是指松皮坼裂的枝干好象龍虎的朽骨,韋偃用枯淡的筆法畫枝干,所以說“白摧”。“黑入太陰雷雨垂”,形容?環(huán)枝干上的松葉,好象下垂的陰云雷雨,韋偃用濃潤的筆觸畫樹蔭,因此稱“黑入”。“松根胡僧”以下四句,描寫松下入定僧,神態(tài)宛然。須眉花白的胡僧在松下入定,右肩和雙腳任其袒露,寂無聲息,似乎在休憩,連松葉中的松子掉下來也不知道。
詩人喜愛韋偃的松畫,于是備絹求畫。“韋侯韋侯數相見”,可見詩人與韋偃已是熟識的朋友,所以他便拿出“不減錦繡段”的“好東絹”,請畫家縱筆作畫。東絹,即鵝溪絹,產自梓州鹽亭縣,是唐代納貢的物品,因為地處在成都之東,故名。韋偃畫松,以屈曲見奇,畫直干松就難以顯示出他畫技的長處,杜甫卻請求他“放筆為直干”,意謂你能縱筆畫直干的松樹嗎?強人所難,戲之也。也可見兩人交情深厚。全詩別無“戲”意,直到結句才照應題上的“戲”字。題畫詩最基本的藝術要求是,詩人應當進入畫的實境中,把繪畫美轉化為詩藝美。本詩開頭四句和結尾五句,從《雙松圖》的藝術效果著筆,渲染韋偃畫藝的出神入化,以至引起詩人的極大興致,出絹求畫。
而中段八句,才是描寫《雙松圖》的畫面,畫的實境是雙松和松下老僧。前四句,描繪雙松宛轉盤曲之態(tài)、煙霞風云之變,著力表現松的奇崛之美;后四句,描摹松下老僧瀟灑脫俗的神情,著力再現人物的靈異之美。松之奇崛和僧之靈異,融為一體,構成整幅《雙松圖》的繪畫美。詩人用詩的語言再現了它們,造成了奇峭的詩境美。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ci/quantangshi/940289.html
相關閱讀:全唐詩 卷一百七十 李白
司馬承禎的詩
卷四百零九?元稹的詩
《古悠悠行》李賀唐詩鑒賞
喻坦之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