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赦》沈?期唐詩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全唐詩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原文】

喜赦

去歲投荒客,今春肆眚歸。

律通幽谷暖,盆舉太陽輝。

喜氣迎冤氣,青衣報白衣。

還將合浦葉,俱向洛城飛。

【賞析】

  他在嶺南寫的許多詩中都一再申訴自己的冤屈和不堪南荒瘴癘之苦。他剛過嶺就哀嘆:“兩地江山萬余里,何時重謁圣明君。”(《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一到?州就盼望著:“何年赦書來,重飲洛陽酒。”(《初達?州》)當他在?州陷入深深的絕望中時,突然接到赦書,自然是喜出望外了。《喜赦》詩真實生動地記錄了詩人當時欣喜的情態(tài)。

  首聯(lián)敘事,起句中的“客”指詩人自己。“去歲投荒客,今春肆眚歸”,點明流放、遇赦的時間、地點甚至原因,字字句句飽含著歷盡滄桑悲喜交集的感情。頷聯(lián)緊承上聯(lián)直抒胸臆。“律通幽谷暖,盆舉太陽輝”,用典貼切精當,比喻生動形象。赦令猶如一道陽光,使詩人得以絕處逢生,重見光明。“律通”、“盆舉”兩詞語下得簡勁有力,準確地表達了詩人瞬間的興奮情緒。他感到黑夜已經(jīng)過去,和暖明媚的明天展現(xiàn)在眼前。這聯(lián)詩對詩人的心理刻畫得也很細膩。頸聯(lián)“喜氣迎冤氣,青衣報白衣”,描述了當時的感人場面。古時青衣為賤者之服,故稱奴婢為青衣,未化者著白衣,一般稱沒官職者為白衣。“白衣”即詩人自指,“青衣”指報喜訊的人。青衣人來給他這個白衣人報消息,詩人的心中是悲涼的。因為這不是進士及第時的報喜,不免引起身世的回憶和感慨。“青衣”對“白衣”,既表明詩人的身份境遇,又從色彩上渲染了詩句的凄清韻味。但無論如何赦書仍然是詩人日日夜夜所盼望的。從句意上說,“青衣”句應在前,“喜氣”句應在后。這里的倒置是為了協(xié)律,并突出喜氣洋洋的氣氛。尾聯(lián)回應首聯(lián)緊扣“歸”字作結(jié)。“還將合浦葉,俱向洛城飛”,是說要憑藉合浦葉的神奇功力,一夜之間飛回洛陽。古時傳說合浦縣有一種大樹葉,能隨風一夜飛渡到洛陽,詩句矯健優(yōu)美,意境曠遠深邃,表現(xiàn)出詩人的心境比“歸心似箭”還要急切。詩人不只想象豐富,煉字亦甚見功力。句中的“將”字用得頗有考究,若易以“似”“隨”等字,便有點煞風景,顯得平庸無奇了。

  《喜赦》詩語言精煉暢達,情感真摯,抑揚頓挫,一氣流轉(zhuǎn)直下。風格清新活潑,是一首記事述懷的佳作。

【作者介紹】

  沈?期(656?—714 )唐代詩人。字云卿,相州內(nèi)黃(今河南內(nèi)黃縣)人。高宗上元進士,為協(xié)律郎,后歷任通事舍人、給事中、考功郎。流放歸,為起居郎兼修文館直學士,后升任中書舍人,太子少詹事。沈?期是繼“初唐四杰”之后的著名詩人,高宗和武后時期的宮廷詩人,以寫應制詩而聞名。但這些應制詩多為歌頌皇帝點綴升平之作。與宋之問齊名,號稱“沈宋”,被譽為律詩的奠基人之一。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輯有《沈?期集》。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quantangshi/960209.html

相關閱讀:全唐詩 卷073 蘇?
《題孟處士宅》張祜唐詩鑒賞
卷五百一十一?張祜的詩
卷五百二十二?杜牧的詩
孟浩然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