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人稱“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16歲著《新倩集》,即知名于吳中。但早年屢試不第,讀《離騷》有感,作《嘆嘆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作《江行記》;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與文征明合纂《太湖新錄》;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聞韃靼入侵,官兵抗戰(zhàn)不力而敗,又作長詩《榆臺行》。同年中進士,后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被貶為國子監(jiān)博士。
徐禎卿在詩壇占有特殊地位,詩作之多,號稱“文雄”。早期詩作近白居易、劉禹錫風(fēng)格,及第后受李夢陽、何景明、迪貢等影響,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參與文學(xué)復(fù)古運動,為“前七子”之一(其他六人為李夢陽、何景明、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所作《談藝錄》,只論漢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顧,闡述重在復(fù)古之論。其詩格調(diào)高雅,縱橫馳騁于漢唐之間,雖刻意復(fù)古,但仍不失吳中風(fēng)流之情。
徐禎卿后期信仰道教,研習(xí)養(yǎng)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師,年僅33歲,為四才子中最早過世和享壽最短的。徐禎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翦勝野聞》、《異林》等。
后記:
“吳中四才子”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以畫或書法蜚聲于世,獨徐禎卿以詩歌名滿士林。清人沈德潛編選《明詩別裁集》,四才子詩,只收錄徐禎卿和文征明兩人,文征明僅錄兩首,而徐禎卿詩竟輯錄二十三首之多。他為前七子之一,聲譽僅次于李(夢陽)、何(景明)!睹髟娋C》在比較徐與李、何詩歌時曰:“李氣雄,何才逸,徐情深”,一語中的地指出徐禎卿詩歌的基本特征??“情深”。他雖然與李夢陽同調(diào),但中原習(xí)氣未深,江左流風(fēng)猶存,吳中派清麗秀逸的風(fēng)格仍有保留,較前七子其余各家詩作更有自身特點!睹魇贰酚谩叭蹮捑彼淖指爬ㄆ湓婏L(fēng)格。他長于七言近體,絕句尤精,清詞逸格,情韻雋永。
徐禎卿所撰詩話《談藝錄》,頗多精辟警策見解,在明代詩話史乃至整個中國古代詩話史中都是屈指可數(shù)的精品。且不說前后七子及其追隨者們對此備加推崇,就連以反復(fù)古自命的錢謙益,也對徐禎卿這篇詩論大加贊賞:“專門詩學(xué),究訂體裁,上探騷雅,下括高岑,融會折衷,備茲文質(zhì),取充棟之草,刪百存一,至今海內(nèi),奉如圭璧”,F(xiàn)代文學(xué)大師錢鐘書先生甚至直接將“談藝錄”用作自己的著作之名。徐禎卿作為“吳中詩人之冠”(《明史》卷286),是當(dāng)之無愧的。
徐禎卿名作之??《偶見》
深山曲路見桃花,
馬上匆匆日又斜。
可奈王鞭留不住,
又銜春恨到天涯。
徐禎卿名作之《在武昌作》
洞庭葉未下,瀟湘秋欲生。
高齋今夜雨,獨臥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漢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樂長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shiren/1069686.html
相關(guān)閱讀:曹植簡介_曹植的資料介紹
王維
陳道復(fù)簡介_陳道復(fù)的資料介紹
楊廉
汪藻簡介_汪藻的資料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