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女,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碼鎮(zhèn),中國當代女詩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原名龔佩瑜,從小隨父母定居于廈門,1969年下鄉(xiāng)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fā)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lián)工作,從事專業(yè)寫作。
生平
50年代中期,母親帶著她和兄妹三人從漳州回到廈門,被分寄在祖母和外婆家里。舒婷從小隨母親在外婆家長大。
四歲起,外祖父就拿唐詩當兒歌教她念,外婆則娓娓講述“三國”、“水滸”、“聊齋”哄她上床睡覺。小學三年級,有了一點閱讀能力,便開始取五花八門的書籍來看,一直到初中,也因此眼睛越來越壞。
1964年就讀于廈門一中,1969年,舒婷在“上山下鄉(xiāng)”洪流中插隊到閩西山區(qū)。1972年,舒婷以自己姨媽的繼女身份,被照顧回城。
1979年4月,《詩刊》從《今天》上選發(fā)了舒婷的《致橡樹》,兩個月后,又發(fā)表了她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和《這也是一切》。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
2013年04月28日再次高票當選廈門文聯(lián)主席。
詩作風格
舒婷擅長于自我情感律動的內(nèi)省、在把捉復雜細致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xiàn)出女性獨有的敏感。
她的詩歌充盈著浪漫主義和理想的色彩,對祖國、對人生、對愛情、對土地的愛,既溫馨平和又潛動著激情。她的詩擅長運用比喻、象征、聯(lián)想等藝術手法表達內(nèi)心感受,在朦朧的氛圍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朧而不晦澀,是浪漫主義和現(xiàn)代主義風格相結合的產(chǎn)物。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guī)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這種發(fā)現(xiàn)寫得既富有思辯力量,又楚楚動人。
筆名的由來:舒婷出生時,祖父循族譜“佩”字輩,為其起名叫“龔佩瑜”。舒婷在上幼兒園時,媽媽嫌這個名字不諧音,于是改名為龔舒婷。她哥哥是“書”字輩!对娍房盟牡谝皇自姟吨孪饦洹窌r沿用“舒婷”,如此舒婷便成了她的筆名。
名家點評
舒婷的詩,有明麗雋美的意象,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從這方面說,她的詩并不“朦朧”。只是多數(shù)詩的手法采用隱喻、局部或整體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達的意象有一定的多義性!獩r軍
舒婷最初一批散文作品是知青時代人生經(jīng)歷的回顧和反思。如《潔白的祝!、《夢入何鄉(xiāng)》、《在澄澈明凈的天空下》等。不同的是,寫那些詩時,舒婷面對緊迫、焦灼的現(xiàn)實壓力,而經(jīng)過時間沉淀,能夠比較從容地從往事追懷中提攝更超越具體人事的情思和哲蘊!虖,張盛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shiren/30848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