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一生與三位女性有不解之緣,他的初戀是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而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穆時英的妹妹穆麗娟,第二任夫人是楊靜,然而三位女性卻并沒有哪一位能與他相持一生,最后只留下令詩人的一生難以釋懷的愛情悲劇。
1927年,大革命失敗,戴望舒、杜衡到松江縣施蟄存家避難。這個時期,戴望舒愛上了施蟄存的大妹妹施絳年。施絳年雖然比他年幼5歲,卻因受到良好的教育,懂得感情,開朗、活潑、富有個性,不像戴望舒那樣既沖動又憂郁內(nèi)向。兩人性格上的差異造成彼此感情上的不平衡,再加上戴望舒童年一場天花后臉上留下的瘢痕,也使施絳年不悅,這給他們的愛情蒙上了陰影。1928年,戴望舒以跳樓相逼,施絳年無奈只得接受戴望舒。1931年,兩人訂婚,施絳年此時實已愛上他人,便以希望戴完成學業(yè)以保證以后經(jīng)濟無礙催促他出國讀書。第二年,戴守約前往法國留學。在法國沒過多久便傳來施絳年移情別戀的消息,戴望舒?zhèn)牟灰,無心學習。1935年5月,戴望舒回到上海,證實施絳年已移情別戀,他便當眾打了施絳年一記耳光,然后登報解除婚約,結(jié)束了這段長達8年的苦戀。
沉浸在失戀傷痛中的戴望舒,當時住在劉吶鷗的江灣公園的公寓,與穆時英一家挨得很近,為了撫慰戴望舒愛情的傷口,穆時英將自己的妹妹穆麗娟介紹給戴望舒。小他12歲的穆麗娟的清純、秀麗一下就迷住了戴望舒,使他很快從感情的困厄中掙脫出來。1936年,兩人在上海舉行了盛大的婚禮。穆麗娟是仰慕他的才華與他走到一起的,兩個人本應(yīng)該有很好的婚后生活。不幸的是,戴望舒根本不懂得怎樣去愛一個女人,在家只顧自己讀書寫字,很少與妻子交流,直把一顆愛著他的心,降到冰點,離開他時,他才后悔,再次以死相逼,然而這回也沒能把妻子逼回來1940年冬,戴望舒無奈離婚協(xié)議上簽字。戴望舒無奈的再次陷入愛情的悲劇之中。
1942年,戴望舒與同在大同圖書印務(wù)局的抄寫員楊靜相識,并很快進入熱戀。盡管楊靜的父母竭力反對,但楊靜是個充滿個性的女孩,她沖破種種阻力,毅然與大她21歲的戴望舒結(jié)了婚。楊靜從小長在香港,嬌小美麗,活潑好動,結(jié)婚時才16歲,由于彼此性格和年齡的差異,加之婚前缺乏深入了解,婚后不久便出現(xiàn)了感情上的裂痕,常常因生活上的瑣事吵架。1948年末,楊靜愛上了一位姓蔡的青年,并向戴望舒提出離婚,戴望舒做出了種種努力希望挽回,然而楊靜心意已決無法挽回,戴望舒只得一直不在離婚協(xié)議上簽字。楊靜無奈之下與姓蔡的青年相偕出走。
喜歡看書和買書是文人的共同愛好,戴望舒嗜書如命。喜歡書的文化人,即使因為囊中羞澀,買不起書,光是看一看,摸一摸,也會感到其樂無窮。戴望舒最喜歡逛塞納河左岸的書攤,他說:“就是摩挲觀賞一回空手而返,私心也是很滿足的,況且薄暮的塞納河又是這樣的窈窕多姿!”戴望舒留學法國期間,雖然衣食無著,人在異鄉(xiāng),但只要手上有錢,總會量力而行,日積月累,竟然買了不少書。好友施蟄存對此艷羨不已,寫信給戴望舒時說:“聽說你有許多書運來,甚想早日看見。”施蟄存也經(jīng)常委托他幫忙買書,兩位好朋友在面對好書時,總是不可遏止地想著要去擁有它。施蟄存講到戴望舒在信中所講的巴黎書業(yè)的盛況時,總是會發(fā)出可憐兮兮的嘆息:“我只恨無錢,不然當寄你三四百元給買大批新書來看看也。珍秘書之嗜好至今未除,希望繼續(xù)物色,雖無書寄來,目錄也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shiren/309682.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