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澄簡介_吳澄的資料介紹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人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吳澄,字幼清,晚字伯清,學者稱草廬先生,撫州崇仁(今江西崇仁縣)人。他20歲應(yīng)鄉(xiāng)試中選,翌年春省試下第,乃歸家講學著書;大德末年除江西儒學副提舉;至大年間授國子監(jiān)丞,升司業(yè);至治末年超拜翰林學士;泰定初年任經(jīng)筵講官,敕修《英宗實錄》;元統(tǒng)元年因病逝世,享年85歲,謚文正。平生著作有《吳文正集》100卷、《易纂言》10卷、《禮記纂言》36卷、《易纂言外翼》8卷、《書纂言》4卷、《儀禮逸經(jīng)傳》2卷、《春秋纂言》12卷、《孝經(jīng)定本》1卷、《道德真經(jīng)注》4卷等并行于世。吳澄是元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與當世經(jīng)學大師許衡齊名,并稱為“北許南吳”,以其畢生精力為元朝儒學的傳播和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生平
  吳澄出身于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據(jù)危素《吳文正公年譜》和虞集《吳公行狀》記載,其祖父吳擇為人寬厚,不屑細務(wù),擅長于詩賦寫作,又粗通天文星歷之學。父親吳樞性格溫純,對人誠實謙讓,與世無爭;平日樂善好施,熱心幫助他人。有一年,其鄉(xiāng)瘟疫流行,醫(yī)生懼怕疾病傳染,居然不敢為患者治病,以至于病災(zāi)日益嚴重,弄得有些人全家老小臥床不起。吳樞眼看這種情況,心中十分著急。他遍尋民間秘方,連日上山采集藥草,親手煎成湯藥,挨門挨戶送給病人服用,為不少家庭解除了疾苦,使許多患者重新恢復了健康。鄉(xiāng)里有些窮人死后無錢辦喪事,吳樞便慷慨解囊,盡力周濟。一個人做幾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吳樞難能可貴的就是他一貫關(guān)心和同情窮苦人家,終生以助人為樂,由此深受鄉(xiāng)里人尊敬和愛戴。這個有一定文化教養(yǎng)和優(yōu)良道德傳統(tǒng)的家庭,對吳澄的一生無疑產(chǎn)生了良好而深遠的影響!∷卫碜诖?九年(1249)正月十九日,吳澄誕生了。他從3歲開始,穎異日發(fā),與一般兒童迥然不同。當時,祖父特別喜歡他,經(jīng)常教他讀一些古詩,幾乎隨口便能成誦。祖父見他悟性甚高,更加鐘愛。日復一日,吳澄漸漸可以背誦好幾百篇古詩,家里人無不為此而感到莫大高興,深信他將來必定會有大作為。母親游夫人曾帶著他去鄰村玩耍,有一位老奶奶見到吳澄十分可愛,便送給他一些錢幣和水果。吳澄恭恭敬敬地向老奶奶道了謝,隨即收下了這些禮物。過了一會兒,他想到老奶奶年邁體衰,生活艱辛,自己實在不應(yīng)該接受老人家贈送的禮物。于是,他滿懷內(nèi)疚,悄悄把錢幣和水果放還老奶奶家里,才跟隨母親默默地離開了鄰村。

  寶?元年(1253),吳澄剛剛進入5歲。家里人從外地聘請了一位老師,專門為吳澄授課。在老師的教導下,吳澄愈加穎敏異常,讀書即使是一千多字的篇幅,只要讀上兩三遍,就能夠牢記不忘。自此以后,他整天專務(wù)學習,勤奮不懈,讀書常常通宵達旦。母親游夫人擔心兒子過分勤學會損傷身體,引發(fā)疾病,便定量供給吳澄讀書所用燈油,只許他讀至半夜時分,適可而止。吳澄的求知欲非常強烈,他嗜書如命,哪能忍受母親這種約束,于是暗地到街市買回一些燈油,以滿足自己熬夜讀書的需要。每天晚上,他先按照母親規(guī)定的時間熄燈,等到母親就寢以后,又悄悄燃燈苦讀,并小心翼翼地把燈光遮蔽起來,避免母親發(fā)覺。

  這樣,通過日積月累,吳澄讀了大量書籍。7歲時,對《論語入《孟子》以及“五經(jīng)”(《詩》、《書》、《易》、《札》、《春秋》都能全部背誦,而且還學會了做詩,又能寫作進士賦。9歲那一年,他幾次參加鄰邑課試,都是名列前茅。

  寶?六年(1258年),吳澄剛好10歲,開始懂得治學的根本。他努力攻讀大理學家朱熹編纂的《大學》、《中庸》等“四書”章句,每日誦習《大學》一二十遍,一直堅持了3年之久,在學業(yè)上取得了很大進展。后來,吳澄曾對學者談到自己這段經(jīng)歷,他說:“吾幼時習詩賦,未盡見朱子之書,益業(yè)進士者不知用力于此也。十歲偶于故書中得《大學》、《中庸》章句讀之,喜甚,自是清晨必誦《大學》二十過者千余日,然后讀《中庸》及諸經(jīng),則如破竹之勢,略無凝滯矣。學者于《大學》得分曉,則《中庸》不難讀。”

  景定二年(1261),吳澄13歲。他為了拓寬自己的知識領(lǐng)域,開始博覽諸子百家之書。時有麻沙新刻《古文集成》叢書,吳澄因家貧無錢購買,便想盡辦法從售書人那里借書來讀,時滿?月后便按時歸還。售書人曾問他:“你借的書都一本一本地讀完了嗎?”吳澄回答道:“你試抽書中的任何章節(jié)考考我吧!”售書人聽了,便隨意點出書中某頁某段文字,吳澄都能熟誦如流,沒有一字一句差誤。售書人十分驚異,深為這個少年的苦學精神所感動,當下便將一套《古文集成》叢書雙手送給了吳澄,勉勵他繼續(xù)用功讀書,立志將來出人頭地。一年以后,14歲的吳澄頭上挽著兩個小角丫,前往撫州郡學補試,本州儒士前輩見其文不凡,競相贊嘆。

  景定四年(1263),吳澄十15歲,他已深知科舉之業(yè)不足致力,于是專務(wù)圣賢之學,伊然以圣人之道自任。有一天,他讀了朱熹的《訓子帖》,見到其中有“勤”、“謹”二字,如得面命而深為信服,認定這是“持養(yǎng)之要經(jīng),為學之大務(wù)”。隨即,吳澄揮筆寫下《勤》、《謹》二箴,又作《敬》、《和》二銘!毒淬憽酚性疲骸鞍炎接谥校裥男g(shù);檢束于外,形骸肌骨。”《和銘》則極言周敦頤、程顥等學人風范以自勉。他常說:“吾讀《敬銘》,則使人心神收斂,百妄俱消,如在靈祠中,如立嚴師側(cè),凄凄乎似秋,而不覺足之重手之恭也;讀《和銘》則使人心神怡曠,萬境俱融,有弄月吟風情,有傍花隨柳想,熙熙乎似春,而不知手之舞足之蹈也!逼浜,吳澄還寫了《自修銘》、《自新銘》、《消人欲銘》、《長天理銘》)、《克己銘》、《悔過銘》、《矯輕銘》、《警惰銘》等等,可見他處處自我鞭策,時時自我激勵,其勤學篤行的功夫?qū)嵖芍^深矣!吳澄后來之所以成為元代一位儒學大師,與他早年的自覺修養(yǎng)、刻苦磨煉是分不開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shiren/867240.html

相關(guān)閱讀:汪藻
詩人艾青原名是什么
裴?簡介_裴?的資料介紹
耿?簡介_耿?的資料介紹
蘇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