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李益簡介_李益的資料介紹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人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李益(748-829),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字君虞,陜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后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北游河朔,貞元十三年(797)任幽州節(jié)度使劉濟從事。嘗與濟詩,有怨望語。十六年南游揚州等地,寫了一些描繪江南風(fēng)光的佳作。元和后入朝,歷秘書少監(jiān)、集賢殿學(xué)士、左散騎常侍等職。自負才地,多所凌忽,為眾不容,諫官舉其幽州詩句,降居散秩。憲宗時俄復(fù)用為秘書監(jiān),遷太子賓客、集賢學(xué)士,判院事,轉(zhuǎn)右散騎常侍。大和元年(827)禮部尚書,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詩風(fēng)豪放明快,尤以邊塞詩為有名。他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送遼陽使還軍》、《夜上受降城聞笛》2首,當(dāng)時廣為傳唱。其邊塞詩雖不乏壯詞,但偏于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不復(fù)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diào)。他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名篇如《夜上西城》、《從軍北征》、《受降》、《春夜聞笛》等。其律體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見外弟又言別》“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是歷代傳誦的名句。七律《同崔?登鸛雀樓》、《過五原胡兒飲馬泉》(又名《鹽州過胡兒飲馬泉》)等,均屬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詩集》2卷,《二酉堂叢書》本《李尚書詩集》1卷。

  益長于歌詩,貞元末,與宗人李賀齊名。每作一篇,教坊樂人以賂求取,唱為供奉歌辭。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畫為屏障。其最著名的代表作為《江南詞》和《夜上受降城聞笛》,前者寫一思婦因丈夫是瞿塘商賈,“重利輕別離”,天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后悔:“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早知道還不如嫁給弄潮兒呢!畢竟潮水的漲落有確定的時刻,與弄潮兒總還能朝夕廝守,比作商賈之婦強多了),心理描寫可謂傳神入微矣;后者寫受降城上的戍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情,“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蘆管悠揚激起鄉(xiāng)思悠長,讀來令人同情感傷。集一卷,今編詩二卷(全唐詩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shiren/886627.html

相關(guān)閱讀:李夢陽
徐鍇簡介_徐鍇的資料介紹
陳?
李白醉酒后的詩
曹希蘊簡介_曹希蘊的資料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