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裴耀卿簡介_裴耀卿的資料介紹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人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裴耀卿(681年-743年),唐代大臣,字煥之,絳州稷山(今山西稷山縣)人。幼年中童子舉,開元初任長安令。歷任濟州刺史、京兆尹、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擔任過江淮、河南的轉運使。史書對裴耀卿的評價是“遠財劾奸”,有功于國家,明政的地方官。

【生平】
  裴耀卿出身于官宦之家,父親裴守真曾任戶都尚書。裴耀卿小時候很聰明,七、八歲就會做文章。唐睿宗李旦在武則天稱帝后被降為后嗣,封為相王。裴耀卿青年時代在相王府中任典簽。受到李旦的賞識和重用。相王命他和丘悅(與掾)、韋得器(文學)三人輪流在府中值班,“以備顧問”。李旦重新當皇帝后,任命他為國子主簿。

  相王繼帝位以后,拜封裴耀卿為國子主簿,以后不斷升遷。唐玄宗登基后,裴耀卿任長安縣令。長安縣為京師重地,因皇宮和官府需要,長安縣一直實行配戶和市法,即以政府名義按戶征購財物,窮苦百姓深受其害。裴耀卿到任后,改專征豪富之家,并予允給錢,從而改革了這一弊政,公私都非常方便。他在長安任職二年,寬嚴得當,離官去任后,縣中吏民都非常懷念他。

  開元十三年(725年),裴耀卿升任濟州刺史,當年,唐玄宗東巡,路經濟川(今山東茌平縣),而濟州地廣戶寡,難于供應唐玄崇一行。面對這種情況,裴耀卿親自應辦財物,并置三粱十驛,很妥善地接待了唐玄宗;同時也沒有過重剝削人民,在唐玄宗進行的十幾州中,處理最宜。及唐玄宗還歸至宋州,宴賞從官,席間高興地對大臣張說談到這次出巡的情況時說:“濟州刺史裴耀卿上書數百言,至曰‘人或重擾,則不足以告成’。朕置書座右以自戒,此其愛人也!

  不久,裴耀卿遷任宣州(今安徽宣城縣)刺史。宣州為長江支流所經地區(qū),他到宣州之前,州境發(fā)大水,沖壞河防,沿河各州因無朝廷詔令不敢擅自興役修復。裴耀卿到任后,馬上著手組織人員治理,但未及完工,朝廷又下詔調遷,裴耀卿拒旨不行,堅持到河防工程完工才離去,為此,宜州吏民給他立碑頌德。之后,他任冀州刺史、戶部侍郎等職。

  唐玄宗時期,契丹不斷侵掠唐北境。開元二十年(732年),唐玄宗命裴耀卿為信安王李?副將討伐契丹。當時,奚也與契丹為敵,唐玄宗想厚結奚酋長以增大自己的力量,于是又調撥給裴耀卿絹20萬匹去分賜立功的奚首領。裴耀卿受命后怕出意外,即先派人與奚各酋長約定時間,然后分別給賞,一天時間將事情完畢。當時,與奚相鄰的突厥、室韋等部曾經伏兵險要,謀圖搶劫財物,但由于裴耀卿謀劃有力,使他們空等一場。

  這年冬天,裴耀卿遷任京兆尹。第二年秋天,霖雨害稼,京城谷貴。為了減輕京城負擔,唐玄宗準備遷往東都洛陽,并特召見裴耀卿詢問賑災辦法。裴耀卿分析天下經濟大勢,從長計議,奏請?zhí)菩谕ㄤ钸\,調運江淮糧賦進京。唐玄宗非常贊同,不久,拜封裴耀卿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轉運使。

  裴耀卿受命后,沿黃河建置河陰、集津、三門三個大糧倉,開通河道,征集天下租糧,由盟津?河西上,三年時間就積糧米至700萬石,省運費30萬緡。這時,有人勸他將節(jié)省下的錢上交朝廷以表明功勞,但他也推卻了這種作法,而是奏請?zhí)菩趯⑦@筆錢充作政府向百姓購買財物和糧谷的和市、和糶之費。轉運使任滿后,裴耀卿遷任侍中,拜尚書左丞相,封趙城侯。就在這年夏天,史州刺史楊?因貪贓犯死罪。后來,唐玄宗特為他減刑,令杖六十,流配古州。裴耀卿認為刺史為父母之官,不宜當眾受辱。而時值盛夏,楊?受杖,九死一生,使其空有免死之名,所以特奏請?zhí)菩谕V箤?施刑。唐玄宗采納丁他的建議。

  這件事之后不久,特進蓋嘉運破突騎施立功而還。唐玄宗特加封他為河西、隴右兩地節(jié)度使,令他抗御吐蕃。但蓋嘉運接到任命后恃功恃寵,日夕宴飲,不及時赴任。裴耀卿見此情況后密奏唐玄宗,認為蓋嘉運勇烈有余,但驕傲自大不足成事,建議唐玄宗或免去他的職務,或下嚴詔催促他去赴任。唐玄宗采取了后者,結果蓋嘉運御擊吐蕃無功而還。

  天寶元年(742年),裴耀卿遷任尚書右仆射,不久,又政遷左仆射,而右仆射由李林甫接替。他倆同時上任,李林甫朝服佩劍,博士導行,郎官唱案,非常排場。但裴耀卿卻穿著常服,禮儀簡約,這使李林甫甚感羞愧。一年后,裴耀卿去世,終年63歲。謚曰貞。

歷史功績】
  裴耀卿從政主要是在唐玄宗前期,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興盛的時期,而裴耀卿也無愧于這個時代,他所至頗有政績,不謀私利,不辱使命,得到吏民的稱頌懷念,也得到唐玄宗的獎賞。奏請?zhí)菩谕ㄤ钸\一事說明他善于籌劃,唐后期的財用收支主要是依賴江淮財賦,而江淮財賦又主要通過漕運得達京師,這樣看來,裴耀卿的確有大功于唐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shiren/982529.html

相關閱讀:王微
邊塞詩人:王之渙
臺灣民謠
陳翥
徐渭簡介_徐渭的資料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