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逍遙右腦記憶網
-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記憶資訊
|
提高記憶力
|
增強記憶力
|
右腦記憶方法
|
右腦開發(fā)訓練
|
手機版
記憶力訓練
記憶法
記憶術
記憶宮殿
右腦開發(fā)
速讀訓練
思維導圖
學習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學
注意力訓練
超右腦
左右腦
最強大腦
全腦速讀
快速閱讀
思維模式
學習計劃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專業(yè)
吸引力法則
潛意識
催眠術
潛能開發(fā)
速讀教程
勵志名言
經典語錄
電子課本
早教
幼教
小學
作文
詞語
句子
詩詞大全
唐詩三百首
全唐詩
古詩三百首
古詩大全
宋詞精選
全宋詞
元曲精選
經典詩句
詩歌鑒賞
詩詞名句
辭賦精選
現代詩
詩人大全
名人名言
勵志名言
名人語錄
傷感語錄
經典語錄
人生語錄
俗語大全
諺語大全
初中文言文
詞語大全
句子大全
精品推薦:
記憶力培訓
|
快速閱讀培訓
|
速讀訓練軟件
|
超右腦訓練卡片
|
數字編碼卡
逍遙右腦記憶
>
詩詞大全
>
宋詞精選
>
《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賞析】原文+注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宋詞精選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不見南師久,漫說北群空。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翻譯 不見南方的軍隊去北伐已經很久,金人就胡說中原的人才已一掃而空。當場伸出手來力挽狂瀾,終究還要歸還我的氣壓萬夫的英雄。自笑身為堂堂的大漢民族的使節(jié),居然像河水一般,向東而流(比喻對金人的朝拜)。暫且再向敵人的帳篷(穹廬)走一遭,敵人一定要被征服,將在藁街與他們相逢。 是唐堯建立的城都,是虞舜開辟的土壤,是夏禹對疆域的分封。在這當中應有一個半個知恥的臣子站出來保衛(wèi)國家。萬里河山充斥著金人游牧民族的腥膻之氣,千古以來的愛國志士的英靈安在,浩大的抗金正氣什么時候才能伸張暢通?金人的命運用不著多問,祖國將像光輝燦爛的太陽照耀在空中。 賞析 詞的上片緊扣“出使”的題目,下片的議論站得更高,觸及了整個時事。 上片開頭概括了章德茂出使時的形勢!安灰娔蠋熅,漫說北群空”,詞一開頭,就把筆鋒直指金人,警告他們別錯誤地認為南宋軍隊久不北伐,就沒有能帶兵打仗的人才!奥f北群空”用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的字面而反其意,以駿馬為喻,說明此間大有人在。從“當場只手”到上片結束,都是作者鼓勵章德茂的話!爱攬觥眱删,轉入章森出使之事,意脈則仍承上句以駿馬喻杰士,言章森身當此任,能只手舉千鈞,在金廷顯出英雄氣概!斑我”二字含有深意,暗指前人出使曾有屈于金人威懾,有辱使命之事,期望和肯定章森能恢復堂堂漢使的形象。無奈宋弱金強,這已是無可諱言的事實,使金而向彼國國主拜賀生辰,有如河水東流向海,豈能甘心,故一面用“自笑”解嘲,一面又以“得似……依舊”的反詰句式表示不堪長此居于屈辱的地位。這三句句意對上是一跌,借以轉折過渡到下文“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榜窂]”,北方游牧民族所居氈帳,這里借指金廷!稗唤帧北臼菨h長安城南門內“蠻夷邸”所在地,漢將陳湯曾斬匈奴郅支單于首懸之藁街。這兩句是說,這次遣使往賀金主生辰,是因國勢積弱暫且再讓一步;終須發(fā)憤圖強,戰(zhàn)而勝之,獲彼王之頭懸于藁街。“會”字有將必如此之意。這兩句的意思是說:你暫且到金人宮殿里去拜見一次吧,總有一天我們會制服他們,把金貴族統(tǒng)治者的腦袋掛在藁街示眾的。兩句之中,上句是退一步,承認現實;下句是進兩步,提出理想,且與開頭兩句相呼應。這是南宋愛國志士盡心竭力所追求的恢復故土、一統(tǒng)山河的偉大目標。上片以此作結,對章森出使給以精神上的鼓勵與支持,是全詞的“主心骨”。 下片沒有直接實寫章森,但處處以虛筆暗襯對他的勖勉之情。“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三句,是指千百年來養(yǎng)育了華夏子孫的祖國大地,在這里主要是指北中國。堯、舜、禹是上古時代的帝王。都、壤、封就是國都、土地、疆域的意思。面對著大好河山,作者激憤痛心地問道:“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意思是說,在這個堯、舜、禹圣圣相傳的國度里,在這片孕育著漢族文化的國土上生長著的偉大人民當中,總該有一個半個恥于向金人稱臣的志士吧!“萬里腥膻如許”三句,謂廣大的中原地區(qū),在金人統(tǒng)治之下成了這個樣子,古代杰出人物的英魂何在?偉大祖先的英靈何在?正氣、國運何時才能磅礴伸張?作者的這一連串責問,完全是針對朝廷上的主和派而發(fā),在他的心目中,這些主和派是不折不扣的千古罪人!皭u臣戎”指以投降敵人為恥辱的愛國志士!叭帧敝溉值,這里就是指金人。“如許”,如此的意思。最后兩句,總挽全詞!昂\”,金國的氣運。詞人堅信:金人的氣數何須一問,它的滅亡是肯定的,宋朝的國運如烈日當空,方興未艾。這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抗金事業(yè)的信心。 全詞不是孤立靜止地描寫人和事,而是把人和事放在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中加以表現。這樣的立意,使作品容量增大,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從本是有失民族尊嚴的舊慣例中,表現出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從本是可悲可嘆的被動受敵中,表現出打敗的必勝信心。馬卡連柯說過:過去的文學,是人類一本痛苦的“老賬簿”。南宋愛國詞的基調,也可這樣說。但陳亮這首《水調歌頭》,由于立意高遠,在同類豪放作品中,要高出一籌。它通篇洋溢著樂觀主義的情懷,充滿了昂揚的感召力量,使人仿佛感到在暗霧彌漫的夜空,掠過幾道希望的火花。這首詞盡管豪放雄健,但無粗率之弊。全篇意脈貫通,章法有序。開頭以否定句式入題,比正面敘說推進一層,結尾與開頭相呼應而又拓開意境。中間十五句,兩大層次。前七句主要以直敘出之,明應開頭;后八句主要以詰問出之,暗合開篇。上下兩片將要結束處,都以疑問句提頓蓄勢,形成飛噴直瀉、欲遏不能的勢態(tài),使結句剛勁有力且又宕出遠神。詞是音樂語言與文學語言緊密結合的特殊藝術形式。詞的過片,是音樂最動聽的地方,前人填詞都特別注意這關鍵處。陳亮在這首思想性很強的《水調歌頭》中,也成功地運用了這一藝術技巧。 他把以連珠式的短促排句領頭的、全篇最激烈的文字:“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適當地安插在過片處,如高山突兀,如利劍出鞘,因而也充分地表達了作者火一般的感情,突出地表現了作品的主旨。 評價 有人批評陳亮的這首詞并非“高調”,也就是說,這首詞寫的太直,不含蓄,因而談不上上乘之作,其實,這種評價十分片面。一般情況下,
詩詞
應寫得含蓄,力戒平鋪直敘,但也不能一刀切。沒有真情實感的詩詞,即使寫得再含蓄,也浮泛無味,直中有深情,直而有興味,直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美感。因此,氣勢逼人的披文入情的直接感染力量,仍能使讀者耳目一新。 茍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自與金簽訂了“隆興和議”以后,兩國間定為叔侄關系,常怕金以輕啟邊釁相責,借口又復南犯,不敢作北伐的準備。每年元旦和雙方皇帝生辰,還按例互派使節(jié)祝賀,以示和好。雖貌似對等,但金使到宋,敬若上賓;宋使在金,多受歧視。故南宋有志之士,對此極為惱火。 公元一一八五年(淳熙十二年)十二月,宋孝宗命章森(字德茂)以大理少卿試戶部尚書銜為賀萬春節(jié)(金世宗完顏雍生辰)正使,陳亮作這首《水調歌頭》為章德茂送行。“大卿”是對他官銜的尊稱。“使虜”指出使到金國去。宋人仇恨金人的侵略,所以把金稱為“虜”。這首詞采用通篇議論的寫法,言辭慷慨,充滿激情,表達了不甘屈辱的正氣,與誓雪國恥的豪情。對這種恥辱性的事件,一般是很難寫出振奮人心的作品,但陳亮由于有飽滿的政治熱情和對詩詞創(chuàng)作的獨特見解,敏感地從消極的事件中發(fā)現有積極意義的因素,開掘詞意,深化主題,使作品氣勢磅礴,豪情萬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songci/329522.html
相關閱讀:
離亭燕?一帶江山如畫
攤破浣溪沙·手卷珠簾上玉鉤
《虞美人·宜州見梅作》賞析
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春光好?和凝
上一篇:
李煜 烏夜啼 賞析
下一篇:沒有了
相關主題
宋詞精選《訴衷情·眉意》歐陽修賞析
念奴嬌·登多景樓【賞析】原文+注譯
【滿江紅·寫懷 原文】賞析
蘇幕遮·碧云天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
釵頭鳳?紅酥手
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相思令·吳山青 賞析
巫山一段云?古廟依青嶂 賞析
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 賞析
推薦閱讀
虞美人·宜州見梅作 賞析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 玉臺弄粉花應妒,飄到……
踏莎行?郴州旅舍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
柳永《曲玉管》翻譯賞析
【原文】 隴首云飛,江邊日晚,煙波滿目憑欄久。一望關河蕭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賞析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
蝶戀花?越女采蓮秋水畔
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 ??灘頭風浪晚!
相關閱讀
宋詞精選《定風波?自春來》
宋詞三百首《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采桑子·花前失卻游春侶
宋詞精選《憶王孫·春詞》李重元 賞析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宋詞精選《清平樂?春晚》賞析
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
鶴沖天·黃金榜上
好事近?風定落花深
惜紅衣?簟枕邀涼
右腦記憶論壇
|
快速記憶法
|
記憶力培訓
|
速讀培訓
|
速讀軟件
Copyright(C) 2006-2014
逍遙右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