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欲減羅衣寒未去,不卷珠簾,人在深深處。紅杏枝頭花幾許?啼痕止恨清明雨。
盡日沉煙香一縷,宿酒醒遲,惱破春情緒。飛燕又將歸信誤,小屏風上西江路。
注釋
①不卷珠簾:王昌齡《西宮春怨》:“西宮夜景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
、谌嗽谏钌钐帲赫Z出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句。
、奂t杏枝頭花幾許:化用宋祁《木蘭花》“紅杏枝頭春意鬧”句。
、芴浜郏簻I痕,此指杏花上沾有雨跡。止恨:只恨。
⑤沉煙:點燃的沉香。
、匏蘧疲焊羲拗疲醋蛲硭帮嫷木。
⑦惱:撩惹。
、囡w燕又將歸信誤:古有飛燕傳書的故事。
、嵛鹘汗詩詞中常泛稱江河為西江。
譯文
想要脫掉厚重的外套,怎奈春天總是乍暖還寒,寒氣尚未完全消歇。門上的珠簾懶懶地垂著,悶在閨閣深處的人兒,實在是無心卷起簾兒,就這樣獨自悶坐在家中。余寒未消,那枝頭的杏花,又能綻放得了多久?深閨思婦的青春就如這凋零的杏花一般,韶顏易逝,紅顏不覺已老,清明的雨淅淅瀝瀝,淋雨的花瓣兒就像那花兒啼哭的淚痕。她惆悵難安,不由得怨恨起這不眠不休的細雨來,恨它過于無情,寒氣襲人,苦雨摧花。
昨夜借酒澆愁以忘憂,宿酒過量而醒來很遲。酒醒后的她,終日只有一縷沉香相伴。本已百無聊賴,她又被這惱人的天氣撩得愈發(fā)心煩意亂?罩杏醒嘧语w過,她不禁歡喜雀躍,以為傳來了夫君歸家的喜訊,誰知卻是空歡喜一場,著實讓人煩惱難堪,她不由將一腔惱怨都發(fā)向飛燕。這莫名的怨恨正表達了她對離人的深切相思。她想象著離人在異鄉(xiāng)的種種來排遣寂寞,就像他仍在自己身邊一樣。
賞析
這首抒寫閨中懷人之情的詞,語不多,情無限,寫得清超絕俗,澹雅疏秀,別具一格。
上片首句寫冬春之交閨客佳人“欲減羅衣”,卻又躊躇起來,因為她感到此時寒意猶未消去,暗示了女主人公因氣候變化無常而最難將息的心情!安痪碇楹,人深深處!彪m未直接說出閨中人的心緒,卻畫出一位佳人惆悵自憐之態(tài),使人隱隱感受到她心中的愁悶。
以下兩句點明女主人公愁悶的表層原因——清明時節(jié)的連綿春雨。這場雨,不僅使氣候“寒未去”,“欲減羅衣”不能,更重要的,它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損失——雨打花枝,落紅無數(shù)!所以,簾雖未卷,而女主人公十分關切庭院中的花兒,迫不及待地問詢:“紅杏枝頭花幾許?”當然,不消問,她也料到嬌艷的杏花定然會遭到的命運了。她仿佛看到那枝頭稀稀拉拉幾朵殘存的紅杏,依稀還帶著雨痕,像啼哭一樣,憎恨那殘酷無情的清明雨呢!當然花兒哪有悲與恨,只不過是人的感情折光而已。但按其情緒之劇烈程度看,閨中人因此而啼哭而憎恨,看來不像是一般傷春、惜花的意緒了。詞是中女主人公之“止恨清明雨”,當別有感恨。人世間有許多人和事有如花兒般的美好,結(jié)果卻被一場無情“風雨”破壞了!凹t杏枝頭花幾許?啼痕止恨清明雨”,這兩句詞實是頗富有象征意味的。
詞之上片,將女主人公惜花傷春的意緒表達得頗為動人。
過片三句,轉(zhuǎn)寫閨中人內(nèi)心極度的凄寂和苦悶!氨M日沉煙香一縷”,她終日對首一縷裊裊香煙出神,深閨之寂寞冷清和人的百無聊賴可想而知。“盡日”,即李清照所說“愁永晝”也。盡日苦坐愁城,無法排遣,唯有借酒澆愁!八蘧菩堰t”,可見恨深酒多,以致一時難醒了,而醒來仍然是空對“沉煙香一縷”而已,此種境遇何等難挨!“惱破春情緒”,關合上片惜花恨雨,極力渲染出一個“愁”字。
結(jié)尾兩句點出女主人公愁思重重的深層原因——佳人懷人心事!帮w燕又將歸信誤”,她多么希望春燕給她帶來遠人的信息,而它們卻如史達祖筆下那“便忘了,天涯芳信”的雙燕,非常令人失望。于是她只好空對屏風悵望:“小屏風上西江路”,淡煙流水的畫屏上畫的正是通往西江之路,回想當初心愛之人正是從這水路遠去的!歇拍寫出了閨人佳人對心上人的一往情深,讀之令人感到意猶未盡,一詠三嘆。
《草堂詩余正集》評此詞結(jié)句曰:“末路情景,若近若遠,低徊不能去!边@一評語,極為準確,精煉地概括出此詞含蓄蘊藉、語婉意深的風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songci/378126.html
相關閱讀:宋詞精選《點絳唇?閨思》李清照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賞析
金縷歌·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
祝英臺近·晚春
踏莎行?祖席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