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拜星月·夜色催更》由周邦彥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是一首描寫戀情以及別后相思之情的詞。詞的上闋追憶與情人首次幽會。開頭三句寫相逢時間和環(huán)境。“竹檻燈窗”,陳設簡陋,可見二人感情建立在純樸的兩情相悅基礎之上,“笑相遇”,是一見鐘情;“瓊枝玉樹相倚”是二人情投意合。“暖日”句更讓感情升華。“水眄蘭情”從視覺和嗅覺方面作比。“平生稀見”是對佳人的總體評價。下闋換頭“畫圖中”一句交待相見之前,業(yè)已慕名。“眷戀雨潤云溫”是見面后之情事。“苦驚風吹散”,揭出歡后苦別的悲劇。“念荒寒”四句寫今日自己的飄零落魄。結尾三句,更是凄艷動人。此作通過對失去戀情的追憶,表達仁途失落后的悲慘心態(tài)。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原文】
《拜星月·夜色催更①》
作者:周邦彥
夜色催更,清塵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檻燈窗,識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覺瓊枝玉樹相倚②,暖日明霞光爛。水眄蘭情③,總平生稀見。
畫圖中、舊識春風面④,誰知道、自到瑤臺畔⑤。眷戀雨潤云溫,苦驚風吹散。念荒寒、寄宿無人館。重門閉、敗壁秋蟲嘆。怎奈向、一縷相思,隔溪山不斷。
【注釋】
①秋娘:唐宋時對歌妓的一般稱呼。
②瓊枝玉樹:比喻人姿容秀美。
③水眄蘭情:目盼如秋水,情香如蘭花。眄(miàn):顧盼。
④畫圖中、舊識春風面:詞人用舊典以昭君喻“秋娘”。春風面:指容貌美麗的。
⑤瑤臺:原指仙人居住的地方,這里借指伊人住所。
⑥怎標何:怎么辦?何,語助詞。
【翻譯】
夜色深深,仿佛在催著天明,眼看要到了三更天。清清的露水如同洗塵,讓地面沒有纖塵。月色幽靜,小巷僻坊里一片迷茫。我又見到那竹欄,和燈光明亮的小窗,這是她的庭院。她因我們能見面開心。她的美麗令人驚嘆,依偎在我身邊,我如同見到了瓊枝玉樹,如一輪暖日,又如一片絢麗的朝霞。她的眼神明如秋水楚楚動人,溫柔清雅宛若一株幽蘭。這樣絕代佳人,人間都少見。從前,只在畫中見過她,對那絕世的美麗早已傾倒,沒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真能與她相伴。我們互相情意綿綿。無奈人世無常,將我們分開,我心里哪堪孤獨。如今我獨自一人在荒郊野外,悄悄無息,重門緊關。只有秋蟲在聲聲重復憂傷的歌。無可奈何,我的相思之情,雖然隔著萬水千山,卻無法斷絕。
【賞析】
這首詞所詠情事,略同《瑞龍吟》,但并非重游舊地,而是神馳舊游。作為一位工于描寫女性的詞人,在這篇作品中,作者為讀者繪制了一幅稀有的動人的畫像。
為了要使詞中女主人的登場獲得預期的應有的效果,詞人在藝術構思上是煞費苦心的。他首先畫出背景。在一個月色陰沉的晚上,更鼓催來了夜色,露水收盡了街塵,正是在這樣一個極其幽美的時刻,他來到了她所居住的地方;闌檻外種著竹子,窗戶里閃著燈光,正是在這樣一個極優(yōu)雅的地方,他會見了這位人物。與杜甫《佳人》之寫“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用意相同,這里的竹檻、燈窗,也是以景色的清幽來陪襯人物之淡雅的。
先寫路途,次寫居處,再寫會晤,層次分明,步步逼近。下面卻忽然用“笑相遇”三字概括提過,對于聞名乍見、傾慕歡樂之情,一概省略。這樣,就將以后全力描摹人物之美的地步留了出來。在這里,可以悟出創(chuàng)作上虛實相間的手法。
“似覺”以下四句,是對美人的正面描寫,又可以分為幾層:第一、二句,乍見其光艷;第三句,細賞其神情;第四句,總贊。寫其人之美,不用已為人所習見的“云鬢花顏”、“雪膚花貌”,而用“瓊枝玉樹”、“暖日明霞”來形容,就不熟濫,不一般化;用兩個長排句,四種東西作比,也更有分量。(吳白?先生云:“‘瓊枝’,見沈約《古別離》:‘愿一見顏色,不異瓊樹枝。’‘玉樹’,見杜甫《飲中八仙歌》:‘皎如玉樹臨風前。’”)上句說像瓊枝和玉樹互相交映,是寫其明潔耀眼;下句說像暖日和明霞的光輝燦爛,是寫其神采照人。兩句寫入室乍見之初,頓時感到光芒四射,眼花繚亂,尤其因為這次見面是在夜間,就使人物與背景之間,色彩的明暗對比更為顯著。在用這種側重光覺的比喻之先,路途中所見的暗淡月色與庭院中所見的隱約燈光的描寫,也對之起了一種很好的襯托作用。如果不仔細研究全詞的布局,對于這種使我們容易聯(lián)想到一些優(yōu)秀的電影導演的藝術處理手段的巧妙構思,是很容易被忽略過去的。兩句寫其人之美,可謂竭盡全力,而猶嫌不足,于是再加上“水盼蘭情”一句。韓琮《春愁》“水盼蘭情別來久”,是用字所本。“水盼”,指眼神明媚如流水;“蘭情”,指性情幽靜像蘭花。這句雖也是寫其人之美,但已由乍見其容光而轉到細賞其神態(tài)了。這已是進了一層。但美人之美,是看不夠、寫不完的,所以再總一句說:“總平生稀見。”這才畫完了這幅美人圖的最后一筆。
換頭一句,從抒情來說,是上片的延伸;從敘事來說,卻是更進一步追溯到“笑相遇”以前的舊事。杜甫《詠懷古跡》詠王昭君云:“畫圖省識春風面。”詞句即點化杜詩而成,意思是說:在和其人會面之前,就已經知道她的聲名,見過她的畫像了。從而也看出了,這次的會晤,乃是渴望已久之事,而終于如愿以償,歡樂可想。
從這以下,才正面寫到離情。“誰知道”二句則是這一幕小小悲劇的轉折點。“瑤臺”是美女所居!峨x騷》:“望瑤臺之偃蹇兮,見有?之佚女。”王逸注:“佚,美也。”但這里卻兼用李白《清平調》:“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這就暗示了這位姑娘有著如李白所形容的楊玉環(huán)那樣神仙般美麗風姿,作為上片實寫其人之美的補充。云雨習用,而“雨”以“潤”來形容,“云”以“溫”來形容,則化臭腐為神奇,其人性情之好,愛悅之深,由此兩字,都可想見,且與上文“蘭情”關合。但這敘述兩相愛悅的幸福的句子“自到瑤臺畔,眷戀雨潤云溫”,卻以“誰知道”領起,以“苦驚風吹散”收束,就全部翻了一個面。驚風吹散了溫潤的云雨,正如意外的事故拆散了姻緣,通體用比喻說明,處理得極其含蓄而簡潔。讀到這里,我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在這以上所寫,都是追敘。行文變化莫測,與《夜飛鵲》同。
“念荒寒”以下,折入現(xiàn)在。獨自寄宿在荒寒的空屋里,關上重重門戶,聽著壞了的墻壁中秋蟲的叫聲,這種種凄涼情景,用一“念”字領起,就顯得更加沉重。因為無人可語,才只好自思自念,不寫人嘆,而以蟲鳴為嘆,似乎蟲亦有知,同情自己。如此落墨,意思更深。第三句極力描摹此時此地之哀,正是為了與上片所寫彼時彼地之樂作出強烈的對比。
末以縱使水遠山遙,卻仍然隔不斷一縷相思之情作結,是今昔對比以后題中應有之義,而冠以“怎奈向”三字,就暗示了疑怪、埋怨的意思,使這種相思之情含義更為豐富。
《宋四家詞選》評云:“全是追思,卻純用實寫。但讀前片,幾疑是賦也。換頭再為加倍跌宕之。他人萬萬無此力量。”周濟此說,很能闡明本詞在布局方面的特點。
【點評】
這首詞所詠乃情呈,作者神馳舊游,為讀者繪制了一幅動人的女性畫像。上片寫初見情人時的清幽環(huán)境及喜不自勝的情懷,描寫細致生動。下片前半繼續(xù)寫往日的歡情,中間用“苦驚風吹用”輕輕一點,交待出前文均是憶中之情景,化實為虛。結尾幾句環(huán)境的凄苦和相思的難耐。上片不惜篇幅,極力描寫佳人非同尋常的美麗,最后以“總平生稀見”一句,總結為自己目交心許的幸遇之情笑相遇,似覺瓊枝玉樹相倚,暖日明霞光爛。笑相遇,似覺瓊枝玉樹相倚,暖日明霞光爛。“笑相遇”以下幾句寫乍見美人時“驚艷”的感受,不用明眸皓齒類的直接描寫,而從虛處傳神,從自己的感受人笑,萬為精彩,不落俗套。過片追溯未見美人時的傾慕,加倍寫見美人兩情相依的難能可貴。;下片在感情上有較大起落,“苦驚風吹散”句,道盡了作者當時內心的苦楚,而回腸百轉的相思之情,也盡在一個“苦”字之中。全詞結構上將虛實結合,一虛一實描寫傳神,讀來余韻悠悠。
【作者介紹】
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詞人。少年落魄不羈,后在太學讀書,宋神宗時因獻《汴京賦》為太學正。哲宗時任廬州教授、知溧水縣、國子主簿、秘書省正字;兆跁r仕途較坦蕩,先后為校書郎、議禮避榆討、大晟府提舉,為朝廷制禮作樂。晚年知順昌府和處州、南京鴻慶宮提舉。卒,贈宣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創(chuàng)制不少新詞調,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瓏四犯》等,F(xiàn)存詞二百余篇,多寫男女之情和離愁別恨,內容較為單薄,調子很低沉。其詞承柳永而多有變化,市井氣少而宮廷氣多,詞風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長于鋪敘,善于熔鑄古人詩句,辭藻華美,音律和諧,具有渾厚、典麗、縝密的特色。如《瑞龍吟》(章臺路)、《西河》(佳麗處)等。其寫景小詞,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調,如《蘇幕遮》等。他是大晟詞人的代表,是婉約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開南宋姜夔、張炎一派詞風,對后世影響很大。王國維《人間詞話》說:“美成深遠之致,不及歐、秦,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創(chuàng)調之才多,創(chuàng)意之才少耳。”生平祥見《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傳第二百三),有《片玉詞》。更多唐詩宋詞賞析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的相關文章。
王國維認為:“(周)先生于詩文無所不工,然尚未盡脫古人蹊徑。平生著述,自以樂府為第一。詞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論。惟張叔夏(張炎)病其意趣不高遠。然宋人如歐、蘇、秦、黃,高則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歷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軒可比昌黎,而詞中老杜,則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為猶當也。"意謂周邦彥為北宋詞的“集大成者”。
【宋詞英譯】
ZHOU Bangyan – Lyrics to the Adagio of Worshipping Stars and the
Moon (Autumnal thoughts)
Nocturnal shades drive away the hours of the night, mingled in dew is thin dust,
Dim is moonlight that meanders along the alleyways.
A lamp's glow comes through the window and the bamboo fence,
This must be the garden where Lady Autumn once stayed at.
Smilingly we meet,
We are like embracing emerald boughs and jadeite trees,
Colourful and magnificent are clouds in the warmth of sunshine.
Her bright and spirited eyes are pure like orchids that I rarely see in my life.
It is from paintings that I've come to an ancient beauty know,
Who could've known that it leads to a dream of the Fairy Terrace.
The touch and feel of intimacy has since lingered on,
And I'm afraid of having my reverie dispelled as the wind blows.
Then I remember the desolation I'm in, staying overnight at an empty inn,
Behind many closed doors, through the shabby walls autumn insects drone.
Be that as it may, my wistful feelings hanging by a thread
Can creeks or mountains cross knowing no boundary at all.
【詞牌簡介】
《拜星月》,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調之稱。本調始創(chuàng)于宋人周邦彥。又稱為《拜星月》。有多種格體。如雙調,上片十句,押四仄韻,四十七字;下片八句,押六仄韻,五十六字。共一百O四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songci/633608.html
相關閱讀: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唐詩宋詞精選《采桑子·花前失卻游春侶》
少年游?草
感皇恩?蘭芷滿芳洲_賀鑄_翻譯注釋_賞析講解
《漁家傲·秋思》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