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_周紫芝_翻譯注釋_賞析講解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宋詞精選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簡介】

  《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由周紫芝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首詞寫秋夜雨中懷念情人。上闋開頭兩句寫室內(nèi)環(huán)境,接著寫室外環(huán)境。殘燈如豆,梧桐秋雨,喚起客子的離愁。下闋開頭三句轉(zhuǎn)憶當(dāng)年兩人一起調(diào)瑟撫琴,同唱新曲,互為知己的愉悅。今夜“風(fēng)雨西樓”,孤寂一人,今昔對比更覺凄孤。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原文】

  《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

  作者:周紫芝

  一點殘紅欲盡時,乍涼秋氣滿屏幃。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調(diào)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如今風(fēng)雨西樓夜,不聽清歌也淚垂。

【注釋】

①殘紅:此指將熄滅的燈焰。

②“梧桐”二句:化用溫庭筑《更漏子》詞:“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調(diào)寶瑟,撥金猊,地時同唱《鷓鴣詞》。寶瑟:指琴。金猊:香爐。

③調(diào):撫弄樂器。

④金猊(ní):獅形的銅制香爐。這句指撥去爐中之香灰。

⑤西樓:作者住處。

【翻譯】

  一點殘燈將盡,天氣剛剛轉(zhuǎn)涼,秋寒的意味充滿室內(nèi)。已經(jīng)到了半夜時分,外面正在下雨,梧桐葉片落下的水聲更加凄冷。葉葉聲聲更增加我傷感的情緒。我回憶起當(dāng)時的情景,她調(diào)撥彈奏著琴,我去撥動金猊,那情景真是幸福難忘。我們倆一起齊唱鷓鴣詞,綿綿情深直到天明?墒侨缃瘢氃谖鳂锹犞鴿M夜的風(fēng)雨,我不禁黯然消魂。

【賞析】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因聽雨而有感。起點夜涼燈殘之時,次寫夜雨,即用溫飛卿詞意。換頭,憶舊時之樂。“如今”兩句,折到現(xiàn)時之悲。“不聽清歌也淚垂”,情深語哀。

  這首詞寫秋夜懷人,回環(huán)婉曲,情景相生,而吐語天成,毫無著力痕跡。詞中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懷念的對象是一位歌女 ,因久別相思而為之“淚垂”。孫競評周詞曰:“清麗婉曲。”移評此詞,亦可謂中肯之語。

  上片首句“一點殘紅欲盡時 ”,寫夜靜更闌,孤燈將滅的景象。不說孤燈殘燭,而說“一點殘紅”,蓋油將盡則焰色暗紅,形象更為具體。寫燈,則燈畔有人;寫殘,則燈欲盡而夜已深;注意到“殘紅欲盡”,則夜深而人尚無眠,都可想見。到下句“乍涼秋氣滿屏幃”,則從感覺涼氣滿屏幃這一點上進一步把“人”寫出來了。“乍涼”是對“秋氣 ”的修飾詞,雖然是從人的感覺得出,但“乍涼秋氣”四字還是對客觀事物的描述,到了“滿屏幃 ”,這才和人的主觀感受結(jié)合起來,構(gòu)成一種涼氣滿室而且凄涼滿懷的境界。以上兩句,從詞人的視覺轉(zhuǎn)到身上的感覺,將夜深、燈暗、而又清冷的秋夜景況渲染托出。

  以下兩句再作進一步的鋪展——“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上句似乎是筆鋒一轉(zhuǎn) ,由室內(nèi)寫到室外了 。但如細(xì)加體味,這兩句原是一個意,是透露出男主人公心中的離愁的。離愁本是存在、潛伏著的,由于聽到了“聲聲”,而觸發(fā),而加濃了。這“聲聲 ”,是來自樓外的“梧桐葉上三更雨”。梧桐”一句,是為了渲染男主人公心中的離愁別恨而設(shè)置的,所謂“因情造景”者是。這兩句的落腳點仍是那聽到了“聲聲”的人,即樓內(nèi)人,寫他的聽雨心驚,這還是寫的“室內(nèi) ”。兩句化用溫庭筠《更漏子》詞“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作者把“滴到明”的意思先寄在“ 殘紅欲盡”處,又把“葉葉聲聲”同“別離”即離情畫了等號,也還是有點新意。詞的上片把人的感情寫得如此深沉,卻未用明著道出,而是于平淡之語中隱含款款深情。

  下片回憶中的歡樂之音與上片離別后的凄涼雨聲,構(gòu)成昔歡今悲的鮮明對比 。過變承接“別離”意脈,寫出昔聚今離、昔樂今愁的強烈對比,主人公的感情波瀾起伏更大。“調(diào)寶瑟”三句是對昔日歡聚的追憶,由“那時 ”二字體現(xiàn)。“調(diào)寶瑟”是奏樂,“撥金猊”是焚香 ,“同唱鷓鴣詞”是歡歌,三件事構(gòu)成一個和諧的生活場景,也是藝術(shù)場景。從中交代出男主人公所以為之產(chǎn)生離愁別苦的那人是歌女身份,兩人有過戀愛關(guān)系。當(dāng)時他們一個調(diào)弦撫瑟,使音調(diào)諧和;一個撥動爐香 ,使室中芳暖 。在這無限溫馨的情境中“同唱鷓鴣詞”,此樂所以使他至今不忘。“金猊”是銅制的燃香器具,成狻猊形。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四記 :“故都紫宸殿有二金狻猊,蓋香獸也。故晏公(殊)冬宴詩云:‘狻猊對立香煙度。’”“鷓鴣詞”當(dāng)指歌唱男女愛情的曲子 。“鷓鴣”在唐宋詞中大都以成雙歡愛的形象出現(xiàn)。溫庭筠《菩薩蠻》中的“雙雙金鷓鴣”,李?《菩薩蠻》中的“雙雙飛鷓鴣”,顧?《河傳》中的“鷓鴣相逐飛 ”,都是作為男歡女愛的象征。本詞用“鷓鴣詞”作為“同唱”的內(nèi)容,其用意也在于此。這個“同”字既揭示了主人公與“別離”者的關(guān)系,還追憶了溫馨歡樂的昔聚之情,同時也就開啟了今別孤單痛苦之門,蓋言“那時同 ”,則“如今”之不“同”可知矣。于是詞筆轉(zhuǎn)回到“如今風(fēng)雨西樓夜”的情境,連貫上片。當(dāng)此之際,許多追昔撫今的感嘆都在不言之中了,只補一句,就是“不聽清歌也淚垂 ”!本來因有離愁別苦而回憶過去相聚同歌之樂以求緩解,不料因這一溫馨可念的舊情而反增如今孤棲寂寞的痛苦。這個“淚”是因感念昔日曾聽清歌而流,如今已無“清歌”可聽了,而感舊的痛淚更無可遏止。為什么?如今身處“風(fēng)雨西樓夜 ”,自感秋夜之凄涼 ,身心之孤獨“淚”是因此而“垂”的。

  “也淚垂”的“也 ”,正是從上句派生出來的,當(dāng)然離不開昔日歡娛而今冷落這個背景。“不聽清歌 ”四字,正是概括地寫出了這個背景。末尾兩句,以“如今”作為昔與今、喜與悲的轉(zhuǎn)折詞,以否定語氣點出別離之苦,再相見之難,較直說更發(fā)人深思。

  此詞條用昔與今、悲與喜、正說與反說兩相比照的手法,表情達(dá)意委婉曲折而又含蓄層深。全詞通體淺語深情 ,雖“江平風(fēng)霽、微波不興,而洶涌之勢,澎湃之聲,固已隱然在其中。

  溫庭筠《更漏子》下片詞意:“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詞直接寫雨聲,間接寫人,這首詞亦復(fù)如此。這秋夜無寐所感受到的別離之悲,以雨滴梧桐的音響來暗示,能使人物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感受更富感染力量。所謂“葉葉聲聲是別離”,與歐陽修的“夜深風(fēng)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玉樓春》)異曲同工,都是借情感對聲音的反應(yīng)表達(dá)由此構(gòu)成的心理影響。那“空階滴到明”和“葉葉聲聲是別離”,同樣都是為了更深入地刻繪出別離所帶來的悲苦心情。

  換頭“調(diào)寶瑟”三句展開回憶,猶記當(dāng)年兩人相對而坐,伊人輕輕調(diào)弄弦索,自己則撥動著金猊爐中的香灰。兩人低聲唱起那首鷓鴣詞,樂聲悅耳,歌聲賞心;這恐怕是聚首期間最難忘的一幕了。聯(lián)系著這段美妙往事的紐帶是這支鷓鴣詞,仍然是音響,不過這是回憶中的歌聲和樂曲聲,并非現(xiàn)實中的秋雨聲。下片回憶中的歡樂之音與上片離別后的凄涼雨聲,構(gòu)成昔歡今悲的鮮明對照,真是裊裊余音只能引起悠悠長恨了。

  結(jié)末“如今”兩句,是使詞意轉(zhuǎn)折而又深化的著力之筆。“如今”兩字,由“那時”折回眼前。那時同唱小調(diào),如今卻獨居西樓,唯聞風(fēng)聲蕭蕭,雨聲滴滴;“不聽清歌也淚垂”,以未定語氣呼應(yīng)上片末句,顯示了詞人心頭的波濤起伏;自從別離以后,經(jīng)常聞歌而引起懷人的傷感,記憶中的美妙歌聲無時不縈回耳際,而在今夜那風(fēng)雨凄凄、“萬葉千聲皆是恨”的情況下,即使不聽清歌也就足以使人淚下而不能自止了。這里轉(zhuǎn)折詞意,也是為深化詞意,暗示出從曲終人不見、聞歌倍懷人到不聽清歌亦傷神的內(nèi)心感情變化,以懸念方式道出對伊人的情之深,思之切。

  周紫芝在另一首《鷓鴣天》詞的小序里指出:“予少時酷喜小晏詞,故其所作,時有似其體制者。”可以拿晏幾道的《鷓鴣天》來作一比較:“彩袖殷勤捧玉鐘,當(dāng)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fēng)。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照,猶恐相逢是夢中。”上片寫昔年相逢于豪筵之前,下片敘別后思念。末兩句先直說今夜重逢,本為久別再見,應(yīng)該十分歡欣,只因以往失望次數(shù)太多,反而相對而不敢相信。一個“恐”字,轉(zhuǎn)折詞意,把驚喜懷疑的神情表現(xiàn)無遺,不僅道出相逢前相思之苦,而且通過疑真為夢,反映了目前的相逢之樂更是不同尋常。這種寫法是直說而仍有轉(zhuǎn)折,有感情起伏。

  兩者相比,這首詞所采用的手法,如昔與今、喜與悲、正面說與反面說等等手法,做到委婉曲折而又含蓄深沉,確乎從小晏詞變化而來。特別是末尾兩句,以“如今”作為“昔與今、喜與悲”的轉(zhuǎn)折詞,以否定語氣點出別離之苦,再相見之難,較直說更易引人深思。

【賞析】

  周紫芝的《竹坡詞》“清麗婉曲”。這首《鷓鴣天》可以安得上這個評語。詞中以今昔對比、悲喜交雜、委婉曲折而又纏綿含蓄的手法寫雨夜懷人的別情。上片首兩句寫室內(nèi)一燈熒熒,燈油將盡而燈光轉(zhuǎn)為暗紅,雖說是乍涼天氣未寒時,但那凄清的氣氛已充溢在畫屏幃幕之間。這里從詞人的視覺轉(zhuǎn)到身上的感覺,將夜深、燈暗而又清冷的秋夜景況渲染托出。

  “梧桐”二句,寫出詞人的聽覺,點出“三更秋雨”這個特定環(huán)境;此系化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詞意:“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詞直接寫雨聲,間接寫人,這首詞亦復(fù)如此。這秋夜無寐所感受到的別離之悲,以雨滴梧桐的音響來暗示,能使人物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感受更富感染力量。所謂“葉葉聲聲是別離”,與歐陽修的“夜深風(fēng)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玉樓春》)異曲同工,都是借情感對聲音的反應(yīng)表達(dá)由此構(gòu)成的心理影響。那“空階滴到明”和“葉葉聲聲是別離”,同樣都是為了更深入地刻繪出別離所帶來的悲苦心情。

  換頭“調(diào)寶瑟”三句展開回憶,猶記當(dāng)年兩人相對而坐,伊人輕輕調(diào)弄弦索,自己則撥動著金猊爐中的香灰。兩人低聲唱起那首鷓鴣詞,樂聲悅耳,歌聲賞心;這恐怕是聚首期間最難忘的一幕了。聯(lián)系著這段美妙往事的紐帶是這支鷓鴣詞,仍然是音響,不過這是回憶中的歌聲和樂曲聲,并非現(xiàn)實中的秋雨聲。下片回憶中的歡樂之音與上片離別后的凄涼雨聲,構(gòu)成昔歡今悲的鮮明對照,真是裊裊余音只能引起悠悠長恨了。

  結(jié)末“如今”兩句,是使詞意轉(zhuǎn)折而又深化的著力之筆。“如今”兩字,由“那時”折回眼前。那時同唱小調(diào),如今卻獨居西樓,唯聞風(fēng)聲蕭蕭,雨聲滴滴;“不聽清歌也淚垂”,以未定語氣呼應(yīng)上片末句,顯示了詞人心頭的波濤起伏;自從別離以后,經(jīng)常聞歌而引起懷人的傷感,記憶中的美妙歌聲無時不縈回耳際,而在今夜那風(fēng)雨凄凄、“萬葉千聲皆是恨”的情況下,即使不聽清歌也就足以使人淚下而不能自止了。這里轉(zhuǎn)折詞意,也是為深化詞意,暗示出從曲終人不見、聞歌倍懷人到不聽清歌亦傷神的內(nèi)心感情變化,以懸念方式道出對伊人的情之深,思之切。

  周紫芝在另一首《鷓鴣天》詞的小序里指出:“予少時酷喜小晏詞,故其所作,時有似其體制者。”可以拿晏幾道的《鷓鴣天》來作一比較:“彩袖殷勤捧玉鐘,當(dāng)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fēng)。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照,猶恐相逢是夢中。”上片寫昔年相逢于豪筵之前,下片敘別后思念。末兩句先直說今夜重逢,本為久別再見,應(yīng)該十分歡欣,只因以往失望次數(shù)太多,反而相對而不敢相信。一個“恐”字,轉(zhuǎn)折詞意,把驚喜懷疑的神情表現(xiàn)無遺,不僅道出相逢前相思之苦,而且通過疑真為夢,反映了目前的相逢之樂更是不同尋常。這種寫法是直說而仍有轉(zhuǎn)折,有感情起伏。

  兩者相比,這首詞所采用的手法,如昔與今、喜與悲、正面說與反面說等等手法,做到委婉曲折而又含蓄深沉,確乎從小晏詞變化而來。特別是末尾兩句,以“如今”作為“昔與今、喜與悲”的轉(zhuǎn)折詞,以否定語氣點出別離之苦,再相見之難,較直說更易引人深思。

【作者介紹】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學(xué)家。字少隱,號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紹興進士。1145年(宋高宗紹興十五年),為禮、兵部架閣文字。1147年(紹興十七年)為右迪功郎敕令所刪定官。歷任樞密院編修官、右司員外郎。1151年(紹興二十一年)出知興國軍(治今湖北陽新),后退隱廬山。曾向秦檜父子獻(xiàn)諛詩。詩著名,無典故堆砌,自然順暢。也能詞,風(fēng)格與詩近,清麗婉曲,無刻意雕琢痕跡。著有《太倉?米集》七十卷、《竹坡詩話》一卷、《竹坡詞》三卷。存詞150首。更多唐詩宋詞賞析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相關(guān)文章。

【宋詞英譯】

Partridge Sky

Zhou Zizhi


Red flames of burned-up candle shed flickering light,

In chilly autumn air are drowned the screens in view.

The drizzle drips on plane trees at the dead of night,

Drop by drop, leaf on leaf reminds me of your adieu.


We played on zither dear,

Incense from burner rose,

Singing the lovebirds’ song, together we stayed close.

Tonight wind and rain rage in western bower drear,

How can I not shed tears

When none sings to my ears!

【詞牌簡介】

  《鷓鴣天》,詞牌名。雙調(diào),五十五字,押平聲韻。曲牌名。南曲仙呂宮、北曲大石調(diào)都有。字句格律都與詞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為“引子”,多用于傳奇劇的結(jié)尾處。又名《思越人》、《剪朝霞》、《驪歌一疊》......

  “?鷓鴣天?,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采鄭?詩:‘春游雞鹿塞,家在鷓鴣天。’”按鷓鴣為樂謂名,許渾【聽歌鷓鴣】詩:“南國多倩多艷詞,鷓鴣清怨繞梁飛。”鄭谷【遷客】詩:“舞夜聞橫笛,可堪吹鷓鴣?”又【宋史 樂志】引姜夔言:“今大樂外,有曰夏笛鷓鴣,沈滯郁抑,失之太濁。”故鷓鴣似為一種笙笛類之樂調(diào),詞名或與?瑞鷓鴣?同取義于此。至元馬臻詩:“春回苜蓿地,笛怨鷓鴣天”;則似已指詞調(diào)矣。

  本調(diào)五十五字,實由七絕兩首合并而成;惟后闋換頭,改第一句為三字兩句。通體平仄,除后闋首、次兩句有一定,及前闋首尾,后闋末句之第三字不能移易外,余均與七絕相通。但應(yīng)仄起,不得用平起。 且,詞的上闕第三、四句和下闕兩個三句一般宜對仗(鷓鴣天·別情未用)。

【格律】

  鷓鴣天·別情 [宋]聶勝瓊

  玉慘花愁出鳳城,

  ⊙●○○●●△(平韻)

  蓮花樓下柳青青。

  ⊙○⊙●●○△(協(xié)平韻)

  尊前一唱陽關(guān)曲,

  ⊙○⊙●○○●(句)

  別個人人第五程。

  ⊙●○○●●△(協(xié)平韻)

  尋好夢,

  ○●●(句)

  夢難成,

  ●○△(協(xié)平韻)

  有誰知我此時情。

  ⊙○⊙●●○△(協(xié)平韻)

  枕前淚共階前雨,

  ⊙○⊙●○○●(句)

  隔個窗兒滴到明。

  ⊙●○○●●△(協(xié)平韻)


  注:聶勝瓊(?-?) 長安(今陜西西安)妓女,后嫁李之問!全宋詞》存其詞一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songci/637865.html

相關(guān)閱讀:宋詞精選《訴衷情·眉意》歐陽修賞析
鵲橋仙·纖云弄巧
滿江紅·赤壁磯頭
宋詞精選《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李清照賞析
宋詞精選《蝶戀花?春景》蘇軾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