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八聲甘州·靈巖陪庾幕諸公游》由吳文英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首詞是作者游蘇州靈巖山時所作。開頭緊貼“靈巖”之“靈”字,說此山是天上星星墜落而成,聯(lián)想浪漫。“幻”字續(xù)寫靈巖云樹貼天,吳王建宮館于此的史實。“醉風射眼”轉(zhuǎn)寫懷古之情,昭示出吳王之所以敗亡的根源。下闋第一句,承上將吳王失敗的原因點明,認為范蠡是明智的“倦客”。“問蒼波無語”呼應(yīng)開頭,喚起今世之憂。接著感嘆自己壯志未酬的哀愁。全詞將景物、歷史和詞人自身的感情融為一爐,意境蒼茫,感情沉郁,讀之催人淚下。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原文】
《八聲甘州·靈巖陪庾幕諸公游①》
作者:吳文英
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镁?云樹,名娃金屋②,殘霸宮城③。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時?雙鴛響④,廊葉秋聲。
宮里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⑤,獨釣醒醒。問蒼波無語,華發(fā)奈山青。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臺去⑥,秋與云平。
【注釋】
①靈巖:又名石鼓山,在蘇州市西南的木瀆鎮(zhèn)西北。山頂有靈巖寺,相傳為吳王夫差所建館娃宮遺址。庾幕:幕府僚屬的美稱。此指蘇州倉臺幕府。
②名娃:指西施。
③殘霸:指吳王夫差,他曾先后破越敗齊,爭霸中原,后為越王勾踐所敗,身死國滅,霸業(yè)有始無終。
④“時”二句:?(sǎ):拖鞋。在這里作動詞用。雙鴛:鴛鴦履,女鞋。
⑤五湖倦客:指范蠡。
⑥琴臺:在靈巖山上。
【賞析】
吳文英是南宋的一位奇才雅士,但他一生政治不得志,終志只能將滿腹經(jīng)綸寄之于詞曲。既便如此,世人也多認識不到他的驚才絕艷。本篇原有小題,曰“陪庾幕諸公游靈巖”。庾幕是指提舉常平倉的官衙中的幕友西賓。靈巖山,在蘇州西,以吳王夫差的遺跡而有盛名。
這首詞,通篇以一個“幻”字為眼目,借敘寫吳越之爭的史事寫時世的興亡和自己的一腔悲慨。由此字生發(fā)全篇,詞筆如波似云,令人莫測其思。讀來令人瞠目稱怪。
開篇幾句,向為選注家點斷為“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這是因為拘泯于現(xiàn)代“語法”而不了解漢文音律的緣故。詞原本是音樂文學,當時一篇寫就,立付歌壇,所以以原譜音律節(jié)奏為最要之“句逗”,然而長調(diào)長句中,又往往會有一二處文義斷連頓挫的地方,本來可以恰好與音律相合亦不妨小小變通旋斡,而非機械得如同讀斷“散文”、“白話”一般。以世俗的“常識”而推,時、空二間,必須有所區(qū)分,不可混語。故“四遠”為“渺空煙”之事,必屬上連;而“何年”乃“墜長星”之事,允宜下綴。實際上,在吳文英的意念理路上中,時間與空間原本是不必明確區(qū)分的,二者完全可以錯綜交織在一起。如此處夢窗先則縱目空煙杳渺,環(huán)望無垠—— 此“四遠”也,空間也,然而卻又同時馳想:與如彼之遙遠難名的空間相伴者,正是一種荒古難名的時間。
所以眼睛看見無邊的空間,就能悟到?jīng)]有開頭的遠古時代—— 于是乃設(shè)問云:此茫茫何處,渺渺何年,不知如何遂出此靈巖?莫非墜自青天之一巨星乎?而由此墜星,遂幻出種種景象與事相:“幻”字,在這里指的應(yīng)是幻化而生的意思。靈巖山上,乃幻化出蒼崖古木,以及云靄煙霞。。,乃更幻化出美人的“藏嬌”之金屋,霸王盤踞的宮城。至此,才從容地將主題烘托而出。筆似十分暇豫,然而主題一經(jīng)引出,便乘勢而下,筆筆勾勒,筆筆皴染,亦即筆筆逼進,生出層層“幻”境,呈現(xiàn)于讀者面前。
以下以“采香涇”再展想象的歷史圖畫:采香涇乃是吳王宮女采集香料的地方,一水其直如箭,故又名箭涇。宮中脂粉,流到宮外,以至溪流皆為之“膩”,語意出自杜牧的《阿房宮賦》:“渭流漲膩,棄脂水也。”這是脫化古人,不足為奇,足以為奇者,箭涇而續(xù)之以酸風射眼,膩水而系之以染花腥,遂將古史前塵,與目中實境(酸風,秋日涼冷之風)幻而為一,不知其古耶今耶?感慨系之。“花腥”二字尤為奇怪,大概是說吳宮美女,脂粉成河,流出宮墻,不僅使所澆溉的山花染著脂粉之香氣,而且還帶有人體的“腥”味。
再下,又以“響?廊”的典故增一層皴染。相傳吳王筑此廊,“令足底木空聲徹,西施著木?行經(jīng)廊上,輒生妙響。”詞人置身廊間,妙響已杳,而廊前的木葉,在酸風的吹拂下,颯颯然別是一番滋味——當日之“雙鴛”(美人所著鴛?),此時之萬葉,不知哪個是真,哪個是幻?又不禁感慨系之矣!
詞人那變幻無端的筆法,在給讀者展現(xiàn)出一個幻景叢疊的意境后,適時一束,自然地過渡而下。
過片另換一種筆調(diào),看上去仿佛是大發(fā)議論,實際上仍在抒發(fā)感慨之情。其中意味大概是說:吳越爭雄,越王勾踐為了報仇,使美人計,派范蠡進西施于夫差,夫差被她迷惑之,其國于是滅亡,越仇得報。
然而什么是范氏功成的真正原因?回答是:吳王的沉醉。假如他能不耽沉醉,范氏怎么能功成而遁歸五湖,以垂鉤游玩來慶祝吳的滅亡呢?所以不是勾踐范蠡有能,而是夫差甘愿樂為的結(jié)果!醒醒(平聲如“星”),與“沉醉”對映。—— 為昏迷不國者下一當頭棒喝。 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真是可悲。
古事已逝現(xiàn)在又當如何?欲問蒼波(五湖—— 說即太湖),而蒼波無語。終究誰能回答?水似無情,山又何若?回答說:山亦笑人—— 山之青永永,人之發(fā)斑斑矣。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歟?抑古往今來,山青水蒼,人事自不改其覆轍乎?這一疑問,最終仍是未能解開。
倚危闌,眺澄景,見滄波巨浸,涵溶碧落,直到歸鴉爭樹,斜照沉汀,一切幻境沉思,重新回歸現(xiàn)實,不禁百端交集。“送亂鴉斜日落漁汀” ,是一篇之警策,全幅之精神。一“送”字,尤為神筆!
至此,從“五湖”起,寫“蒼波”,寫“山青(山者,水之對也)”,寫“漁汀”,寫“涵空(空亦水之對也)”,筆筆皆在水上縈注,“問蒼波”,何等味厚,何等意永,含詠不盡。
還有一點必須說明:亂鴉斜日,可以說是寫實,但若說是比興,也覺相宜。大抵高手遣辭,都是手法超妙,涵義豐盈。
一結(jié)更歸振爽。琴臺,在靈巖,本地風光。連呼酒,一派豪氣可見。秋與云平,更為奇絕。在詞人意中,“秋”亦是一“實體”,既可以“移動坐標”,也可以“計量”,所以說一登琴臺最高處,才覺得剛才的闌干,不足為高,等到更上層樓,直近云霄,才發(fā)現(xiàn)“秋”與云乃在同等“高度。用現(xiàn)在的話說,”云有多高,秋就有多高!“高秋自古即為時序之堪舒望眼,亦自古為文士之悲慨難置。曠遠高明,又復(fù)低徊宛轉(zhuǎn),如此,此篇之詞境,也真可謂是奇境了。
【作者介紹】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端问贰窡o傳。一生未第,游幕終身,于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zhèn)江,蘇杭道中又歷經(jīng)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二溪。游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后“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更多唐詩宋詞賞析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相關(guān)文章。
清全祖望答萬經(jīng)《寧波府志》雜問,謂吳文英“晚年困躓以死”,殆得其實。享年六十歲左右。黃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編定于淳?九年(1249),卷十錄吳文英詞九首,時吳文英正在越州,年約五十。黃升并引尹煥《夢窗詞敘》云:“ 求詞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夢窗。此非煥之言,四海之公言也。”沈義夫《樂府指迷》亦謂“夢窗深得清真之妙”。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云:“若夢窗詞,合觀通篇,固多警策。即分摘數(shù)語,每自入妙,何嘗不成片段耶?”近代詞論家多以姜詞清空,吳詞密麗,為二家詞風特色。況周頤《蕙風詞語》卷二又云:“ 近人學夢窗,輒從密處入手。夢窗密處,能令無數(shù)麗字,一一生動飛舞,如萬花為春;非若?蹙繡,毫無生氣也。”《夢窗詞集》有四卷本與一卷本兩種。毛氏汲古閣所刻《夢窗甲乙丙丁稿》為四卷本,《疆村叢書》刻明太原張遷璋所藏為一卷本。號“詞中李商隱”。在南宋詞壇,吳文英屬于作品數(shù)量較多的詞人,存詞有三百四十余首,其《夢窗詞》在數(shù)量上除辛棄疾外無人與之抗衡;就題材而言,這些詞大體可以分為三類:酬酢贈答之作,哀時傷世之作,憶舊悼亡之作。
【宋詞英譯】
Eight Beats of Ganzhou Song
Wu Wenying
Mist spreads as far as sees the eye.
When did the big star fall from the blue sky?
It changed into a green cliff with cloudlike trees,
Where golden bowers were built for lady fair
In royal palace now in sad debris.
On Arrow Lane the eyes were hurt in chilly air
And water stained rouge with fallen flowers sweet.
Leaves fall on hollow ground;
‘Tis autumn’s sound;
It seems as if I heard the lady’s slippered feet.
In royal palace drunk the king did lie,
But the tired hermit on the lake
Fished all alone awake.
In vain I ask the silent sky;
My hair turns grey in face of mountains green.
The sky is mirrored in water serene.
Leaning on railings high,
I see crows scatter on the beach in setting sun.
I ask for wine long and loud,
And stand upon Lute Terrace, where is none
But autumn high and lonely as a cloud.
【詞牌簡介】
唐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是唐邊塞曲,因以邊塞地甘州為名!栋寺暩手荨肥菑拇笄陡手荨方厝∫欢胃闹频。因全詞前后片共八韻,故名八聲。慢詞,與《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詞不同。《詞語》以柳永詞為正體。九十七字,前片四十六字,后片五十一宇,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韻。亦有在起句增一韻的。前片起句、第三句,后片第二句、第四句,多用領(lǐng)句字。另有九十五字、九十六字、九十八字體,是變格。又名:《甘州》、《瀟瀟雨》、《宴瑤池》。
【格律】
(○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腳▲仄韻腳)
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
●⊙○、●●●○○,⊙⊙●○△(韻)。
幻蒼?云樹,名娃金屋,殘霸宮城。
●○○⊙●,⊙○⊙●,⊙●○△(韻)。
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
⊙●○○⊙●,⊙●●○△(韻)。
時?雙鴛響,廊葉秋聲。
⊙●○○●,⊙●○△(韻)。
宮里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
⊙●⊙○⊙●,●⊙○⊙●,⊙●○△(韻)。
問蒼波無語,華發(fā)奈山青。
●○○⊙●,⊙●●○△(韻)。
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
●○○、⊙○○●,●⊙○⊙●●○△(韻)。
連呼酒、上琴臺去,秋與云平。
○○●、●○○●,⊙●○△(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songci/791913.html
相關(guān)閱讀:踏莎行?小徑紅稀_晏殊_翻譯注釋_賞析講解
憶江南?其一 原文翻譯 賞析
浣溪沙?釵燕籠云晚不?_姜夔_翻譯注釋_賞析講解
少年游?草【賞析】注解+譯文
行香子·七夕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