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安公子·弱柳絲千縷》由袁去華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是一首游子思鄉(xiāng)懷人之作。上闋寫初春景象,色彩明艷,宛如彩畫,構思新穎。“料靜掩”兩句虛擬對方情境實是已戀對方之深。下闋開頭兩句設問,既指自己,又設想對方,是雙向交融。“獨立東風”句一氣貫下,表現了思念的真誠。結尾兩句以夕陽照花塢作結,以美景襯離愁,更增惆悵。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原文】
《安公子·弱柳絲千縷》
作者:袁去華
弱柳絲千縷。嫩黃勻遍鴉啼處。寒入羅衣春尚淺,過一番風雨。問燕子來時,綠水橋邊路,曾畫樓、幾個人人否?料靜掩云窗,塵滿哀弦危柱。
庾信愁如許,為誰都著眉端聚?獨立東風彈淚眼,寄煙波東去。念永晝春閑,人倦如何度?閑傍枕、百囀黃鸝語。喚覺來厭厭,殘照依然花塢。
【注釋】
①鴉啼處:此指柳樹叢中。
②人人:猶言人兒,對親愛者的稱呼,情人的昵稱。宋時口語。周邦彥《迎春樂》詞:“人人花艷明春柳,憶筵上偷攜遙。”
③哀弦危柱:指樂聲凄絕。蘇軾《水龍吟》詞:“危柱哀弦,艷歌余響,繞云縈水。”柱,箏瑟之類弦樂器上的弦柱。危,高,指弦音高厲。此處“危”“哀”是弦柱的修飾語。
④庾信:庾信,見周邦彥《大?》注。愁如許,庾信有《愁賦》,今不傳,只留斷句若干,如“誰知一寸心,乃有萬斛愁”。
⑤念永晝:賀鑄《薄?》詞:“正春濃酒困,人閑晝永無聊賴。厭厭睡起,猶有花梢日在。”此用其意。花塢:花房。塢,原指四面高中央低的山地,引申為四面擋風的建筑物。
⑥永晝春閑:春日閑寂無聊,覺得天長難以打發(fā)。
⑦花塢:花圊。
【譯文】
細細的柳條千絲萬縷,到處都是鵝黃色,鴉雀處處鳴啼。還是早春,輕寒陣陣,侵入衣裳,剛剛又過去一陣風雨。我詢問剛飛回的燕子:在來時路過的綠水橋邊,有一個畫樓聳立,可曾看到我的心上人?我料想她也和我一樣, 關上云窗,無精打采,任憑琴上落滿塵。我的憂愁像庾信那樣多,不知為誰而雙眉緊皺,難以展開?獨立在春風中,我落下淚水,付與江水向東流去。想到這晝長春閑的時日,整日昏沉怎生挨得過去?閑靠孤枕睡意沉沉,聽到那黃鸝的動人歌聲。醒后更覺無聊,只見斜陽依然。
【講解】
這是一首感春戀友、抒愁遣恨的優(yōu)美詞作。
清代《介存齋論詞雜著》說“北宋詞多就景敘情,故珠圓玉潤,四照玲瓏。”其實包括南宋在內的詞人們,不少都懂得“借景敘情”的藝術奧竅。但要真正能運用得富有美致,卻也很不容易。試看本詞:開端先捉住最能體現新春季節(jié)特征的柳條,并把它推入畫面中心,一個“弱”字將萬千細柳剛從肅殺嚴冬中蘇生過來而尚帶纖柔嬌怯的情態(tài)都籠括了。繼之說仿佛青春女神以柔麗之手把淡黃染料細心而均勻地涂抹在柳條上,使柳支們都穿上了鮮艷可人的春裝,因而招引著鴉鵲們的停憩和鳴叫。這就有聲、有色、有動感地把一派盎然生機凸現于紙面。身處這清新、活潑、溫馨、開朗的新春境界,很自然地誘發(fā)人的一腔戀情。由景入情怎么過度才產生好的審美效應呢?──一個“寒”字傳遞了個中信息。身著羅衣,本該輕暖;緩步郊野,本該歡樂;卻不料因春天剛到(即“春尚淺”),乍暖還寒,憑空又飛來“一番風雨”。前人曾有“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的寫春佳句,可知風雨忽至乃新春之常景。但陰風冷雨畢竟給詞中主人平添了一番“寒”意。于是由“寒”而榫合無痕地潛轉憂思,就順理成章了。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李白《菩薩蠻》即有“寒山一帶傷心碧”之句,原來“寒”和“傷心”有著內在聯(lián)系呢。被奉為詞壇“花間派鼻祖”的溫庭筠也有“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畫樓音信斷,……此情誰得知”的戀情描寫,更可證明。所以,袁去華于此景中融情的描敘很諧順地導入對戀人的思念,就很有藝術的審美情趣。詞人的巧妙還在于把空泛的心理思念,轉化成具象的生動描繪:詞人情之所致,忘乎所以地追問著翩飛的春燕:燕子啊,你們在飛回故鄉(xiāng)經過綠水、紅橋、黃土路時,可曾在那彩飾的樓房中見到我那可意的戀人兒?“人人”即“人”,既適應詞曲的格律要求,又突出對那“人”的深長情意,故此“人人”實指作者的愛人。接著,不待燕子回答,詞人自己先就說道:不難想象啊,她因蒙受著離別之苦而門窗緊閉,閨房凄寂,更懶得彈琴撫瑟,以致琴瑟之上積滿灰塵。(“云窗”,指云母片鑲飾之窗,形容門窗─?居室之華麗;蛑^此句指“樓閣遮掩于云霧之中”,似覺不當。“哀弦危柱”指樂器上發(fā)聲的弦線和支柱。“哀”形容弦聲哀傷,如魏文帝《善哉行》:“哀弦微妙,清氣含芳”;杜甫有“哀弦繞白雪,未與俗人操”的名句;周邦彥詞中亦有“酒趁哀弦,燈照離席”的描敘。“危”形容支柱端直。)
過片,由遙念戀人之凄寂返轉來述及詞人自身之愁苦,借北朝時著名的大辭賦家庾信來比況自己,則能引起人的深廣聯(lián)想和思緒共鳴。此言當年庾信之愁啊也像“我”今天這般;實即“我”今天之心境啊一如庾信當年之煩愁!唉,是誰引得“我”眉峰緊蹙地愁思不斷的呢?……。北朝時庾信曾寫過《愁賦》(后已失傳),在《哀江南賦》及《詠懷二十七首》等作品中都流溢著詩人滿腔的憂愁郁悶,人們每每用為熟典,如姜夔詞中寫道“庾郎先自言愁賦”,劉辰翁詞中亦有“更江令恨別,庾信愁賦”的句子。袁去華明知自己愁因“為誰”卻故作疑問,則進一步深沉地蘊含了對戀人的熱切情思,同時使詞作多了一層跌宕之致和靈動之美。問而無人答,愁而無處消,于是“我”就只得迎風獨立、自拋淚珠,請?zhí)咸系臇|流之水帶去對戀人的無限情愫。歐陽修寫過“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以表愛情歡樂的詞句,也寫過“為問新愁,……獨立小橋風滿袖”以示失戀之苦的詞句,袁去華巧妙地化用其境,卻自鑄新意于上──以“彈淚眼”而使境界更增視動性和立體感。本來,男兒有淚不輕彈,“彈淚眼”乃傷心之情最熾熱的典型表現,確如宋人楊萬里所言“豈有心情管風雨,向人彈淚繞天流”。
詞人想到春日漸長,本該在新春中一展宏才(詞人曾有過“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的“書生報國”之志),現在因戀人音信杳茫,自己愁腸百結而感到燕飛柳舞的春天卻也“閑”得無聊,于是心倦意懶竟不知如何打發(fā)時光,只得隨便地依著枕頭,聽任黃鶯鳥兒自在地鳴唱和絮語。任鳥聲清脆悅耳卻難以煥發(fā)自己的歡欣喜躍,自己還是昏然入夢,但因心態(tài)不寧故而夢境不深,不久即被黃鸝的輕歌軟語喚醒;而醒來之后依然體態(tài)不支,精神不振(“厭厭”即懨懨),昏昏沉沉之間不覺已是夕陽西下,花圃暗淡,周圍一派冷漠氣氛……。(“花塢”是四周高起而中間凹下的花圃。唐詩中有“花塢夕陽遲”的句子。)
本詞上闋以柳舞鴉啼、燕飛風雨的新春勝景觸發(fā)自己因春生情、由春戀友的思緒;中間由已及人,此伏彼起,以幻境勾勒出戀人的苦況;下闋則以東風送暖、碧水東流和黃鸝歡唱的?麗春景,背面敷粉地反襯自己的幽悶和愁結。全詞以一個“愁”字為潛思默化的內在機杼,使詞中各景各物顯得動靜有致、遠近協(xié)調、濃淡相配、情景相諧,在幽怨悲凄中亦饒清朗活暢的韻致,所以成為耐人吟味的詞壇佳作。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賞析】
此詞寫離恨相思之情,客居而至春日,倦游思歸之心自然而生。本詞為初春懷人之作,在古詩詞中是多得數也數不清,要做到不和別人雷同實在不容易。袁去華這首《安公子》就以其構思別致、章法新穎而獨有特色。這首詞從寫初春景色入手:那嫩黃色的新柳帶來萬物蘇生的消息,同時也使詞人胸中思家的種子急劇萌芽,生長?匆娦铝匀坏叵氲疆斎针x別時愛人折柳贈別的情景。
柳者,留也。作者不但沒有被留在家里,如今反而在外地羈留,這怎不教人睹物傷懷呢?再說春淺衣寒,又加上風雨,有誰又不想象中的溫暖呢?所以前四句貌似寫景,其實已籠得全篇之意。
這首詞雖用景語開頭,但景中含有濃烈的感情,這自然除了被人譏笑“意淺筆弱”的可能。“燕子來時”是由春天的到來而自然引出來的;而燕子來自南方,又自然把作者的思緒牽向“了在南方的家鄉(xiāng)”并產生人歸落“燕”后的感情。
不過,作者沒有正面說出這些意思,而只是問燕子在來時的路上是否看見了他的愛人。這一問安排得輕靈新巧,極有韻味,也極情深。況且問語中又設想愛人是在“綠水橋邊路”旁的“畫樓”上這不是又在暗示對方也在思念自己嗎?“料靜掩云窗,塵滿哀弦危柱”則直寫對方情緒。作者的本意是要寫自己懷人,但這里卻構思出一個人來懷自己的場面,這是很有意思的。
下片放下對方,又開始從自己方面敘說。“獨立東風彈淚眼”就是設想出來的遣愁法之一。只是這一句寫拋淚者形象,單獨看來并沒有多少特別的好處,但由于作者是在水邊,而他的意中人也在“綠水橋邊路”,所以他頓生寄淚的念頭。這一想法新鮮、大膽,設想的意境又十分美麗、渾厚。假如真能寄得眼淚回去,那將比任何書信都能證明他誠摯的思念。
而且因為有了這一句,“獨立東風彈淚眼”才脫俗超塵,放射出奇特的色彩?墒钦Z雖新奇,寄淚終究是辦不到的。癡想過后,眼前仍舊是“永晝”,是“春”,是“閑”,排愁無計的主人無奈何又向自己發(fā)出“人倦如何度”的問題,這連續(xù)的發(fā)問可以使我們聯(lián)想到詞人舉措茫然的神態(tài)和無處寄托的心情,愁思之深也由此更加突出了。
同樣,“人倦如何度”的滿意答案是沒有的,“閑傍枕”就正好說明了并無度時良法,于是作者百無聊賴只好去聽“黃鸝語”。黃鸝鳴聲悅耳,是否它真能稍解苦悶呢?“喚覺來厭厭”,作者在黃鸝聲中恍惚入睡,又被同樣的聲音喚醒,醒來后精神“厭厭”地,一點不振,因此我們知道黃鸝語不但沒有使作者消憂,反而空添一段惆悵。
“殘照依然花塢”,仍用景語結尾。同開頭呼應。這首詞的想象和構思能不落俗套,結構又十委婉曲折。此外,這首詞另一特點是下字準確、生動。比如:“嫩黃勻遍鴉啼處”一句不僅聲色俱全,而且用“勻”字寫顏色,一方面使人覺得處處都有春色,另一方面又仿佛是從一處勻向別處,因而色彩都并不算濃。這種著色法既符合初春的情調,也使色彩空靈透明。
再如:寫對方用“靜掩云窗”,“掩”而且“靜”則表達作者懷人已久已深的情懷。又,“塵滿哀弦危柱”說塵已覆琴,當然是很久已經沒有去整理了;但對久不發(fā)聲的弦、柱仍然用“哀”“危”修飾,那么女主人內心的痛楚就是可想而知的。再如:“為誰都著眉端聚”用“都”“著”“聚”寫愁,既顯示了很深的愁思,又形象鮮明,似乎讀者對此愁可見,可觸。還有:“獨立東風彈淚眼”中的“彈”
全詞意脈清晰,結構甚巧。設想奇妙而入情,“問燕”與“寄淚”的舉動為全詞增加許多色彩。本詞之妙,主要在章法。景起景收,章法渾然。
【作者介紹】
袁去華[約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后在世。紹興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進士。改官知石首縣而卒。善為歌詞,嘗為張孝祥所稱。去華著有適齋類稿八卷,詞一卷,著有《適齋類稿》、《袁宣卿詞》、《文獻通考》傳于世。存詞90余首。更多唐詩宋詞賞析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的相關文章。
【宋詞英譯】
YUAN Quhua – Lyrics to the Melody of Young Master An
Thousands of strands of svelte willows
Form an even patch of light yellow veiling cawing crows.
Chilling through the robes is the cold of spring that has barely arrived
After a burst of winds and rains.
I'd like to ask swallows that have hither flown,
As you came by the river bridge along the green waters,
In the adorned high-rise did you catch a sight of her?
Gentle she would be as she shuts the screened window,
Her saddened zither and leaning cittern would be in dust covered.
Deep and multiplying has been Yu Xin's melancholy,
Which shows in frowns, but all because of whom?
Along I stand in easterlies shedding tears
For misty waves to carry towards the east.
As daytime lengthens in pleasurable spring,
How do I the hours while away in my languidness?
Idly I lean on my pillows listening to the twitter and warble of orioles.
Becoming awake I lethargic feel,
Yet over the flowery thickets there is twilight still.
【詞牌簡介】
《安公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凋名。唐《教坊記》云:“隋大業(yè)末,煬帝幸揚州,樂人王令言以年老不去,其子從焉。其子在家彈琵琶。令言驚問:‘此何曲名?’其子曰:‘內里翻新曲,名《安公子》。’令言流涕悲愴,謂其子曰:‘爾不須扈從,大駕必不回。’子問其故。令言曰:‘此曲宮聲往而不返,宮為君,吾是以知之。”’此凋有不同諸格體,俱為雙調。在此只列一體。前片八句,后片七句,共八十字。前片第一、四、五、八句和后片第二、四、七句押韻,均用仄聲韻。
【格律】
弱柳絲千縷。嫩黃勻遍鴉啼處。
●●○○▲!瘛稹稹瘛稹稹
寒入羅衣春尚淺,過一番風雨。
○●○⊙○●●,⊙●○○▲
問燕子來時,綠水橋邊路。
●⊙●○○,●●○○▲
曾畫樓、見個人人否。
○●○、●●○○▲
料靜掩云窗,塵滿哀弦危柱。
⊙●●○○,○●○○○▲
庾信愁如許。為誰都著眉端聚。
●●○⊙▲!稹稹稹瘛稹稹
獨立東風彈淚眼,寄煙波東去。
●●○○⊙●●,●○○○▲
念永晝春閑,人倦如何度。
●●●○⊙,○●⊙○▲
閑傍枕、百囀黃鸝語。
⊙⊙●、●●○○▲
喚覺來厭厭,殘照依然花塢。
●●○●●,○●○○○▲
注:○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songci/810050.html
相關閱讀:宋詞精選《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李清照 賞析
白居易:憶江南·江南憶 賞析
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_晏幾道_翻譯注釋_賞析講解
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
疏影·苔枝綴玉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