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踏莎行·祖席離歌》由晏殊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此詞詠別情。從餞行的酒筵破題,再寫長亭離恨。“香塵”句以細節(jié)的生動,突出“行人”的深情。接著“居人”、“行人”一個對仗句式,描繪出匆匆離別的一幅感人畫圖:匹馬映林嘶鳴,行船漾波遠去。馬嘶聲久久在林中回蕩,江面上余波漣漪漸漸向四周消散,離別的情思,別后的寂寥使人難耐……下闋集中寫“居人”的苦苦思念。一人呆坐空寂畫閣,無法排解別愁的折磨。出閣登上高樓眺望,看到的只是夕陽和江波……這離愁就像流逝的江水無窮無盡,無法排遣。
【原文】
踏莎行·祖席離歌
作者:晏殊
祖席⑴離歌,長亭⑵別宴,香塵⑶已隔猶回面。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⑷依波轉。
畫閣魂銷,高樓目斷⑸,斜陽只送平波遠。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⑹。
【注釋】
、抛嫦汗糯鲂袝r祭祀路神叫“祖”。后來稱設宴餞別的所在為“祖席”。
⑵長亭:旅途中的驛站。
、窍銐m:地上落花很多,塵土都帶有香氣,因稱香塵。
、辱和?,劃船的槳。長的叫?,短的叫楫。
、蓛删涫钦f“居人”在樓閣之上遙念“”行人。
、蕦に迹翰粩嗨妓。兩句是說從連接到天邊的水波,引出無邊無際的離愁,而有“思繞天涯”的感覺。
【翻譯】
長亭餞行的歌宴酒席,終于散了,美人已經登船,猶回首凝眸,依依不舍。送行人上馬目送他離去,馬兒聲聲嘶鳴,似在代他千萬遍呼喚。船兒順流而下,漸行漸遠,只有離愁別恨,在送行人心中生生無已。
登上畫閣,更上高樓,為的是再見帆影。可是,望盡天際,只見斜陽一道,平波流水,遠與天際,哪有船帆的影子!這一刻,真?zhèn)是腸斷魂銷!他止不住要把滿懷離痛別恨向天地傾訴,遍天地間也裝不下這無窮無盡的愁恨相思意。
【賞析】
此詞上片開始寫送別場面,然后分別從居者、行者兩方面寫離情,一方面表現居者依依難舍,另一方面敘寫行人不忍離去。下片單從居者方面寫思念。因行者從水路乘船走,所以仍緊扣水波寫。“只送平波遠”與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中“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之意境相同。
起二句,寫?zhàn)T別情依依。古人出行時祭祀路神,因稱餞別宴會為“祖席”。“長亭”為送別之地。“離歌”與“別宴”同屬一事,而“別宴”又與“祖席”意同。此處不避重復,是為了強調送別的場面。“香塵”句,寫剛分手時的情景:落花滿地,塵土也帶有芬芳的氣息,已隔著漠漠的香塵,彼此還一再含情回顧。“回面”,雖未點明是“居人”還是“行人”,但可以想見雙方都繾綣纏綿,不忍別去。四、五句從送者與行者分別寫來,兩相對照,令人尤難解頤。盡管頻頻回望對方,總有不能再看到的時候。一個小樹林,隔斷了人的視線,那馬兒也象了解“居人”的心意,仰首長嘶,而“行人”已乘船漸行漸遠,終于隨著江流的曲折而隱沒不見了。馬嘶、棹轉,從側面襯托出別情之深。
過片兩句,寫“居人”登上畫閣,不禁黯然魂消,憑倚高樓,獨自含愁極望,惟見江波映照著落日余輝,伸展向遙遠的天邊,徒令人增添別恨而已。居人登樓,只是惘惘離懷,有所不甘,并不必為了繼續(xù)目送行舟。詞語不粘不脫,有悠然遠意。時間上,下片與上片亦不一定緊密銜接,登樓極目,只是別后的情事,遙念行人,無時能已。句中“只送”二字,怨極恨極而又無可奈何,語言平易而意旨深曲。收二句“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寫別后的思量,自上句“平波遠”三字化出。抒情主人公放縱自己的想象,讓此情隨波而去,繞遍天涯。由眼前的渺渺平波,引出無窮無盡的離愁,意境本已深遠,再以“天涯地角”補足之,則相思相望之情幾趨極致。
此詞寫?zhàn)T別相送及別后的懷思,均情景逼真,含蘊無盡。如一幅丹青妙手繪的春江送別圖,令讀者置身其間,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繾綣深情。唐圭璋《唐宋詞簡釋》謂這首小詞“足抵一篇《別賦》”,當非過譽。
【作者介紹】
晏殊【yànshū】(991-1055),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約派詞人之一。漢族,撫州府臨川城人(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jié)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十四歲時就因才華洋溢而被朝廷賜為進士。之后到秘書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賢殿學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歲時過世。性剛簡,自奉清儉。能薦拔人才,如范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他生平著作相當豐富,計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刪次梁陳以下名臣述作為《集選》一百卷,一說刪并《世說新語》。主要作品有《珠玉詞》。更多唐詩宋詞賞析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的相關文章。
晏殊在文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他能詩、善詞,文章典麗,書法皆工,而以詞最為突出,有“宰相詞人”之稱。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chuàng)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的詞語言清麗,聲調和諧,寫景重其精神,賦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撼庭秋》)等佳句廣為流傳。他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詞,大部分已散失,僅存《珠玉詞》136首。他既是導宋詞先路的一代詞宗、江西詞派的領袖,還是中國詩史上的一位多產詩人!度卧姟分惺掌湓160首、殘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僅存散文53篇。有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行于世。世稱“撫州八晏”(晏殊、晏幾道、晏穎、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宋詞英譯】
Treading on Grass
The farewell song is sung for you;
We drink our cups and bid adieu.
I look back though fragrant dust keeps you out of view.
My horse going home neighs along the forest wide,
Your sailing boat will go farther with rising tide.
My heart broken in painted bower,
My eyes worn out in lofty tower,
The sun sheds departing rays on the parting one.
Boundless and endless will my sorrow ever run;
On earth or in the sky it will never be done.
【詞牌簡介】
《踏莎行》,詞牌名之一。調名從唐韓?詩句“踏莎行草過春溪”而來。雙調,五十八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韻。起首四個四言句,前人多用對偶。另有《轉調踏莎行》,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韻,是別格。又名《喜朝天》、《柳長春》、《踏雪行》、《平陽興》、《江南曲》、《芳心苦》、《芳洲泊》、《度新聲》、《思牛女》、《惜余春》、《陽羨歌》、《暈眉山》、《踏云行》、《瀟瀟雨》等。
【格律】
格一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韻)』,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韻)』,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格二(轉調踏莎行)
仄仄平平,平平中仄(韻)。
中平平仄仄、中平仄(韻)。
平平中仄,平平中仄(韻),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韻)。
仄仄平平,平平中仄(韻)。
中平平仄仄、中平仄(韻)。
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仄(韻),平仄仄仄仄平平仄(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songci/823909.html
相關閱讀: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一剪梅·舟過吳江》宋詞賞析
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 賞析
雙雙燕?詠燕_史達祖_翻譯注釋_賞析講解
惜紅衣?簟枕邀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