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習方法!

虞美人?聽雨?蔣捷_翻譯注釋_賞析講解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宋詞精選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簡介】

  《虞美人·聽雨》由蔣捷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是一首小令,卻概括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謂言簡意賅。它以“聽雨”為媒介,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的寂寞孤獨,一生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xiàn)。因受國亡之痛的影響,感情變得麻木,一任雨聲淋漓,消解了喜怒哀樂……而其深層則潛隱著亡國愁情。

  原作中前兩個聽雨的場景是同一個人(作者)的一種回憶。紅燭昏羅帳,其中“昏”一詞很好地展現(xiàn)了一種迷離的感覺,一種隱約的氛圍,像是回憶之感。斷雁叫西風的感覺也是宏大的場景,有著濃郁的個人憂傷色彩。但是最后的僧廬聽雨中,完全是一種現(xiàn)實的描繪。“而今”一詞很好的說明了現(xiàn)狀——一種又回憶拉回現(xiàn)實的感受,增加了對歲月的感悟!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少年時:不識愁滋味;中年時:顛沛流離的悲涼滄桑;老年時:歷盡離亂后的憔悴枯槁一生的悲歡離合誰也說不清,聽那窗前的秋雨一無所動,任它滴滴答答直到天明。

【原文】

《虞美人·聽雨》

作者: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注釋】

①虞美人:詞牌名

②斷雁:失群孤雁

③星星:白發(fā)點點如星,形容白發(fā)很多

④聽雨:題目

【翻譯1】

  年少的時候,歌樓上聽雨,紅燭盞盞,昏暗的燈光下羅帳輕盈。人到中年,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小船上,看蒙蒙細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線,西風中,一只孤雁陣陣哀鳴。

  而今,人已暮年,兩鬃已是白發(fā)蒼蒼,獨自一人在僧廬下,聽細雨點點;叵肫鹑松谋瘹g離合的經(jīng)歷,還是讓臺階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明吧。

【翻譯2】

年少的時候,無憂無慮,整天泡在歌女的繡樓上,伴著朦朧幽暗的燭光,依偎在低垂華麗的羅帳里,聽著樓外淅淅雨聲,看紅袖起舞,消磨時光。壯年的時候,為生計四處奔波,蜷縮在一葉扁舟中,看江水遼闊,陰云低沉,聽秋風颯颯,孤雁哀鳴,雨打船蓬,心中充滿無限惆悵。如今已是雪染雙鬢,體衰老邁,只能寄身荒敗的古寺野廟,癡看枯葉飄零,靜聽風雨瀟瀟。一時間,少年的無憂,壯年的哀愁,而今的孤苦,一齊涌上心頭——人生啊,經(jīng)歷過了太多的曲折坎坷,以及離合悲歡,也就心涼似水,情感木然了,任憑階前淅淅瀝瀝的秋雨,點點滴滴落到天明,亦無動于衷。

【賞析】

  這是蔣捷自己一生的真實寫照。詞人曾為進士,過了幾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滅亡。他的一生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三個時期,三種心境,讀來也使人凄然。

  這首詞作者自己漫長而曲折的經(jīng)歷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畫面,概括了從少到老在環(huán)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

  這是一首小令,卻概括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謂言簡意賅。它以“聽雨”為媒介,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的寂寞孤獨,一生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xiàn)。因受國亡之痛的影響,感情變得麻木,一任雨聲淋漓,消解了喜怒哀樂……而其深層則潛隱著亡國愁情。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展現(xiàn)的只是一時一地的片斷場景,少年的心,總是放蕩不羈的,年少的時候,不識愁滋味,就算聽雨也要找一個浪漫的地方,選擇自己喜歡的人陪在身邊,那時候是無憂無慮的,沒有經(jīng)歷人生的風雨,心中有著豪情與壯志,就算憂愁,也只顯得淡雅與悠然,也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在悠閑與得意中,會為了春花與秋月而不由發(fā)出感嘆: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一個客舟中聽雨的畫面,一幅水天遼闊、風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圖。而一失群孤飛的大雁。恰是作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現(xiàn)的。壯年之后,兵荒馬亂之際,詞人常常在人生的蒼茫大地上踽踽獨行,常常東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過只展示了這樣一幅江雨圖,一腔旅恨、萬種離愁卻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描寫的是一幅顯示他的當前處境的自我畫像。一個白發(fā)老人獨自在僧廬下傾聽著夜雨。處境之蕭索,心境之凄涼,在十余字中,一覽無余。江山已易主,壯年愁恨與少年歡樂,已如雨打風吹去。此時此地再聽到點點滴滴的雨聲,自己卻已木然無動于衷了。“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表達出詞人無可奈何的心緒,使其“聽雨”嘎然而止。

  蔣捷的這首詞,內(nèi)容包涵較廣,感情蘊藏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為主線,由少年歌樓聽雨,壯年客舟聽雨,寫到寄居僧廬、鬢發(fā)星星。結(jié)尾兩句更越過這一頂點,展現(xiàn)了一個新的感情境界。“一任”兩個字,就表達了聽雨人的心情。這種心情,在冷漠和決絕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謂字字千鈞。雖“一任點滴到天明”,卻也同時難掩聽雨人心中的不平靜。身在僧廬,也無法真正與世隔絕,也不能真正忘懷人生。“點滴到天明”亦無眠到天明,無靜到天明也。 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層次清楚,脈絡(luò)分明,是這首詞又一大特色。上片感懷已逝的歲月,下片慨嘆目前的境況。按時間順序,歌樓中年寫到客舟中壯年,再寫到“鬢也星星”的老年,以“聽雨”為線索,一以貫之。

【講解】

  方位名詞的巧妙運用,是這首詞的一大特點。“少年聽雨歌樓上”,追歡逐樂,無憂無慮,正是作者一生中最美好、最快樂的時光,因而一個“上”字,正好暗合作者這樣一種生活情境。“壯年聽雨客舟中”,這時期的作者,進士及第不久,南宋滅亡,他不肯仕元,開始了漂泊生涯。“軟語燈邊、笑渦紅透”的家庭生活既已失去,離亂生活,使他惟有感時傷懷,于客舟中聽瀟瀟冷雨,吹瑟瑟西風,看遼闊的江面堆滿鉛灰色的云,失群孤雁傳來凄厲的哀鳴,心境一何愁苦悲涼!但這時的處境與暮年相比,還未到達極端孤寂的境地,因而用一“中”字,倒也貼切。“而今聽雨僧廬下”,已是白發(fā)老者的他,已經(jīng)嘗遍了悲歡離合的滋味,大半生坎坷遭遇的折磨,幾乎使他到了麻木的地步,悲歡離合,已經(jīng)無法掀動他感情的漣漪,因而他能夠聽任檐前冷雨一直滴到天明。作者真的已經(jīng)麻木不仁、萬念俱灰了嗎?如果四大皆空,又為什么徹夜難眠呢?可見作者的憂愁痛苦不僅沒有得到解脫,只是換了一種形式而已。這另一種形式的愁苦,是情感的內(nèi)斂與深化。這時一個“下”字,自然與作者風燭殘年的境遇高度一致。三個方位名詞,也許并非刻意安排,但作者一生的際遇,確實能從這三個方位名詞上看出端倪,不是嗎?

  這首詞以“聽雨”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選取作者一生三個典型片斷,凸顯詞人晚年悲苦凄涼的境遇和心情。同是聽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際遇,有著迥然不同的感受。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少年聽雨的地點是歌樓,景物是紅燭朦朧幽暗,羅帳依偎低垂。一個“昏”字,點染出一幅浪漫、溫馨、曖昧的情調(diào),襯托出“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怡然自得。中年聽雨的地點是客舟,景物是水天遼闊、風寒云低的江上秋雨。“斷雁叫西風”,展現(xiàn)出一派肅殺凄厲的氣氛,烘托出流落游子悲酸的心境。從取景角度看,少年聽雨時攝取的是樓內(nèi)近景,中年聽雨時推出的是舟外遠景,這與表現(xiàn)人物的際遇和心境相諧一致。暮年聽雨的地點是僧廬,此處作者未直接描摹景物,烘托環(huán)境,而是將筆觸轉(zhuǎn)到了自我衰容的形象刻畫,正面表現(xiàn)人物處境的極端孤寂和心境的極端蕭索。結(jié)尾部分,“悲歡離合總無情”,既是全詞的總括,亦是詞人人生的總結(jié)。作者以反語寫悲歡離合,說是“總無情”,實是深有情,真有情。顛沛流離,潦倒一生,撫今追昔,怎能不思緒萬千、長歌當哭呢?“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更是無可奈何之語。階前雨珠,點點滴滴都敲痛著作者的心。“一任”二字,表達了聽雨人的心情。這種心情,看似冷漠,近乎決絕,但并不是痛苦的解脫,而是痛苦的深化。

  詞人選取少年聽雨歌樓,壯年聽雨客舟,暮年聽雨僧廬,斷不是描寫某一天的活動,而是其人生和生活的濃縮與寫照。因此,它不但揭示了歲月的流失,而且展現(xiàn)了社會與人生的變遷。歌樓聽雨,表現(xiàn)追歡逐笑的無憂少年的浪漫生活和覓香情趣;僧廬聽雨,塑造飽受顛沛流離之苦而凄涼落魄的老人形象。聽雨的時間同樣是夜晚,但前者是偎紅依翠,而后者卻是孤苦伶仃,前后呼應(yīng),形成鮮明的對照,更映襯出“而今”的悲苦。尤其是結(jié)尾兩句,使詞情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蘊涵了人生無盡的感悟和感慨。

  今天解讀此詞,尤有啟發(fā):青少年朋友如不珍惜時光,發(fā)奮讀書,掌握本領(lǐng),整天沉溺于酒吧、舞廳和網(wǎng)絡(luò)游戲,人到中年也只有拉輛破車沿街收破爛的份兒了,末了兒孤獨終老,要想找個棲身的古寺野廟也難哪!

  蔣捷晚年寄身僧廬,想是已經(jīng)遁入空門。一個人削發(fā)為僧,原因自然很多,但歸納起來,無非無奈與自愿兩種。自愿,是想精研佛法,弘揚佛法,是與佛有緣,無須討論。無奈,有家道使然與世道使然兩種。蔣捷顯然不是因為家道敗落、生活無著而遁入空門,而是因為南宋滅亡,為保全氣節(jié),他不肯服務(wù)元朝,以致天涯漂泊,窮困潦倒。作者落發(fā)為僧,雖不能與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量齊觀,但也不是消極頹廢之舉。中國儒家的精神,治世當學成文武藝,售予帝王家,亂世當潔身自好,隱居埋名。亡國之士,該當如何?從歷史上看,保持節(jié)操的,不外乎殉節(jié)、舉義、隱居山林、落發(fā)為僧幾種;不講操守的,只有賣身投靠一途。后者自然遺臭萬年,前者呢,殉節(jié)、舉義自然流芳百世,隱居、落發(fā)往往不被提及。其實,從做人的角度看,他們雖非英雄豪杰,卻也是犖犖君子,雖非舍生取義之士,卻也是品行高標之人,應(yīng)該理解他們,宣傳他們。

【點評】

  《虞美人·聽雨》是宋詞中運用時空表現(xiàn)的藝術(shù)手法高度簡練而又概括著人生道路的接觸名篇之一。

  三幅圖畫:溫軟香艷的“歌樓夜雨圖”,凄風苦雨的“江舟秋霖圖”,孤獨枯寂的“僧廬聽雨圖”。三幅畫卷組成了少年風流、壯年飄零、晚年孤寂的特定的人生長卷從而透現(xiàn)了社會從相對安定到動蕩離亂、劫后荒涼的演變過程。

  三種境界(人生的三個階段)的心態(tài),在表現(xiàn)過程中是漸漸濃化的。少年聽雨歌樓時,只以“紅燭昏羅帳”寫盡溫馨、歡怡、纏綿的情懷,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年月。一個“昏”字在朦朧色彩中沒有暗淡昏沉的氣氛,倒是顯得紅燭高燒,羅帳春暖,甜蜜之極。壯年聽雨在客舟了。用江闊、云低、斷雁(孤雁)、西風四個意象渲染氣氛,強調(diào)著風雨飄搖中流亡江海的悲涼心境。

  作者在結(jié)構(gòu)安排上以上片寫少年與壯年生涯,純以形象,不著議論,下片單寫“而今”聽雨,夾敘夾議。用“鬢已星星也”電明“而今”年歲,而“星星”之鬢,暗示愁苦滿懷。重心是“悲歡離合總無情”,是議論也是對自己一生經(jīng)歷、更是對人生的認識。“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是意味極深的內(nèi)心獨白:算了,既然命運無情,那就聽任一夜滴雨到天明吧(少年以歡愉心情聽雨,壯年以慨然心情聽雨,現(xiàn)今沒心思聽,也不想聽)。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聽雨可以有兩種境界,一種是雅趣盎然的賞心樂事,一種是惆悵莫名的悲苦,雨聲淅瀝,更增愁思。少年聽雨是前者,壯年、“而今”是后者,而“而今”的程度更深。“一任”實在是無法聽任,難以去懷的意思。盡管看似大徹大悟、超然出世,事實上依然解脫不了,世事難忘——國事難忘,家事難忘。

【欣賞】

  這是宋末元初遺民詞人蔣捷的名篇。詞作之引人注目者,乃是本詞在少年、壯年、老年三段“聽雨”中體悟凄沉的生命意味。

  詩詞之境全由意象生成,但蔣詞之妙不在意象本身,而在三種意象的動態(tài)互生。何為三種意象?第一是時間的意象:中年-壯年-老年;第二是空間的意象:歌樓-客舟-僧廬;第三是行為的意象,聽雨是貫穿時空的主題。何為動態(tài)互生?首先是空間意象對時間意象的形象化,蔣詞寫人生各期之聽雨,并未策馬直入,而是側(cè)寫聽雨之空間,用可感之空間充實無形之時間。其次是時間意象對空間的渲染,時、空意象并非單向影響而是互相生成:以少年寫歌樓,賦予歌樓以青春懵懂之色彩;以壯年寫客舟,賦予客舟以而立擔當之色彩;以老年寫僧廬,賦予僧廬知命寂寥之色彩。最后,時、空意象又融入“聽雨”意象中,一則以聽雨之靜來反襯人生時代之動,頓生“物是人非事事休”之感;另一方面也用人生之厚重充實聽雨這個輕巧的細節(jié),讓聽雨不再飛花似夢、絲雨如愁。

  而以結(jié)構(gòu)論,本詞上闋追憶少年、壯年聽雨,下闋首句寫老年聽雨,構(gòu)成了嚴謹?shù)娜?ldquo;聽雨”的并列結(jié)構(gòu),而全詞并未因這三段式的結(jié)構(gòu)而顯得斷裂破碎,三條線索貫穿全詞,使之渾然一體。蔣詞把一生的經(jīng)歷切成三個片段,繪成三幅“聽雨”的圖面,此乃“聽雨”之線。而“歌樓上”、“客舟中”、“僧廬下”,用三個方位詞“上”、“中”、“下”勾勒出一個漸次衰頹的生命軌跡。前兩條線皆為明線,而為人忽略的乃是第三條線,全詞由少年順寫到老年,實乃從老年逆推到少年。時間的逆推過程,也是詞人自我反觀的過程,詞人用歲月的積淀來觀照自己的一生。
  蔣詞在三段式之后進行了總括——“悲歡離合總無情”,我總以為此句略顯“小家子氣”。該詞存在視角的轉(zhuǎn)化,少年、狀年段是“今之我看往之我”,而老年段則是“今之我看今之我”,皆從外觀照“我”,而“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則轉(zhuǎn)為一種內(nèi)觀。視角的從外到內(nèi),也是詞人對人生社會的思考的由外轉(zhuǎn)內(nèi)。幾十年蹉跎人生,最終被歸結(jié)為“悲歡離合”的自我情緒體驗,闊大的存在被內(nèi)斂于孤獨的“聽雨”,幸有上闋“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作為支撐,才使得悲歡離合仍存留了幾分歷史感,不至全然流于兒女情長。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值得一提的是該詞的語言風格,既非苦心孤詣的字斟句酌,也非天生我才的神來之筆,而是明達快潔的娓娓道來。蔣捷許多詞作都嘗試引入白話,本詞中“鬢已星星也”便是典型的白話。“曲化”或“俗化”在本詞中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運用,而更有一番詞外的意蘊——人生的滄桑最終都歸于一聲嘆息的平凡中。不同于那些呼天搶地地悲嘆不幸的膚淺之徒,蔣捷正如元人張可久所謂的“讀書人一聲長嘆”,這才是大寂寥、大不幸。

  或許,這又是一個有幸?

【評析】

  初讀這首詞的時候,心情是極其明朗的。只覺得聽雨是一件賞心樂事,不知為何在蔣捷的耳朵里聽來,卻有了悲歡離合?那雨不過是一件沒有思想的事物,雨聲雖然動聽,卻如何會有愁緒?這自然與蔣捷的心境有關(guān)了。

  少年聽雨歌樓上。少年是無憂無慮的。追歡買笑,甜蜜而溫馨。這個時候,南宋還在茍且偷安,歌舞升平的表面掩蓋了內(nèi)憂外患。少年便在這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下,懷著一種愉快的心情聽雨。在他的眼里心底,只有紅燭羅帳,只有歡娛纏綿。一個“昏”字,將少年風流不羈的情懷點染得恰到好處。且不論這是否醉生夢死,但這確實是一段無憂歲月。

  然而少年無所憂慮愁苦的歲月被現(xiàn)實擊得粉碎。南宋動亂,蔣捷飄零江湖,無所依托。在一葉客舟中,凄風苦雨,江闊云低,斷雁西風,寫盡了風雨飄搖中流寄跡湖海的悲涼心境。一個“客”,點明了蔣捷流亡他鄉(xiāng),無家可歸;一個“斷”字,渲染了作者的孤苦無依。與少年的“紅燭昏羅帳”相比,在視覺上,一鮮艷明麗,一蕭瑟凄涼,直刺痛讀者的眼睛。而在蔣捷心里,少年和壯年,一溫馨,一凄苦,雖然人到中年,已能用概然的心境面對,終究是滿懷悲涼,難以排遣。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而今聽雨僧廬下。“而今”蔣捷是否依舊?鬢已星星也!“何遜而今漸老”,愁緒滿頭,白發(fā)蕭條,世事無常,不忍回顧!僧廬晦暗沉寂,聽那雨聲一滴一滴敲在心頭,敲痛心頭。雨聲一夜未住,蔣捷一夜未眠!由此而悟出悲歡離合總無情。然而,是誰無情?是命運之神還是歷史老人?是那淅淅瀝瀝的雨聲還是蔣捷自己?這沉重而充滿迷惘的一問誰也無法作答。于是,“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但真能“一任”而不去聽不去想嗎?蔣捷此時不欲聽不想聽矣,而雨聲聲聲入耳,想不聽也已不能。此情此景此心,已到了無法言說的地步!“點滴到天明”,實際上是點滴到心頭。壯年時,猶有濤聲、雁聲、風聲相伴,雖然愁苦,卻能概然。“而今聽雨僧廬下”,那雨打心頭的寒苦酸澀,那“一任”的“灑脫”卻是形似解脫而心極難安的最嚴酷的境界。“一任”實際上是無法聽任,難以去懷的表現(xiàn)。蔣捷在宋亡之后隱居太湖中竹山,不肯為官,抱節(jié)而終。所以盡管“一任階前”,大徹大悟,事實上心境依然不能解脫——國事難忘,家事難忘。“一任”語似超脫,實則沉痛致極。

  三幅聽雨的畫面,組成了少年風流、壯年飄零、晚年孤寂的人生長卷,也從側(cè)面透現(xiàn)了社會從相對穩(wěn)定到動蕩離亂、劫后荒涼的演變過程。蔣捷一生經(jīng)歷坎坷,其聽雨的心情隨著世事變遷而改變,讀者遙想當時之事,亦黯然神傷,唯余嘆息。

【作者介紹】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巨族,咸淳十年(1274)進士。南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其氣節(jié)為時人所重。長于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并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fā)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風格多樣,而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為主。尤以造語奇巧之作,在宋季詞壇上獨標一格,有《竹山詞》1卷,收入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疆村叢書》本;又《竹山詞》2卷,收入涉園景宋元明詞續(xù)刊本。

  清代文學評論家劉熙載在他的著作《藝概》中說:“蔣竹山詞未極流動自然,然洗練縝密,語多創(chuàng)獲。其志視梅溪(史達祖)較貞,視夢窗(吳文英)較清。劉文房(劉長卿)為五言長城,竹山其亦長短句之長城歟!”蔣捷的詞作,被古人認為是填詞的法度和標準。 許多詞作,都表現(xiàn)出作者懷念故國的心情,抒發(fā)了喪失山河之慟。如:“此恨難平君知否,似瓊臺涌起彈棋局。”“彩扇紅牙今都在,恨無人解聽開元曲”。蔣捷的《虞美人·聽雨》、《賀新郎·甚矣君狂》、《一剪梅·舟過吳江》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兑患裘·舟過吳江》中有句“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故后人又稱其為“櫻桃進士”。蔣捷有《竹山詞》、《小學詳斷》等著作傳世。存詞90余首。周鐵鎮(zhèn)竺山有蔣捷墓。

【詞牌簡介】

  《虞美人》是著名詞牌之一。此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diào),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zhuǎn)兩平韻。

【格律】

  少年聽雨歌樓上,

  ⊙○⊙●○○▲(仄韻)

  紅燭昏羅帳。

  ⊙●○○▲(協(xié)仄韻)

  壯年聽雨客舟中,

  ⊙○⊙●●○△(換平韻)

  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協(xié)平韻)

  而今聽雨僧廬下,

  ⊙○⊙●○○▲(三換仄韻)

  鬢已星星也。

  ⊙●○○▲(協(xié)三仄韻)

  悲歡離合總無情

  ⊙○⊙●●○△(四換平韻)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協(xié)四平韻)

【宋詞英譯】

Listening to the Rain

--to the tune of Yu Mei Ren

By Jiang Jie

I heard the rain in the singsong house back in my youthful times--

Scarlet candle light flickering across the curtain drawn.

When I grew older and came into my prime of life,

I listened to the rain in the boat drifting far from home.

The vast waters surged to meet the cloud-laden sky;

Against the stinging gale a stray wild goose honked.

Now I’m listening to the rain in a monk’s hut when staying for a night,

And I’m looking into the mirror to find my white hair sparsely grown.

A harsh reality:people meet and part, rejoice and pine;

Forget about the rain dripping on the doorstep from dusk till dawn.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ci/songci/927834.html

相關(guān)閱讀:生查子·元夕
搗練子令?深院靜 賞析
《甘州 八聲甘州》譯文注釋_《甘州 八聲甘州》點評_張炎的詩詞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訴衷情·夜來沈醉卸妝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