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_蘇軾_翻譯注釋_賞析講解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宋詞精選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簡介】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由蘇軾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北宋神宗趙頊元豐三年(1080),蘇軾謫居黃州(治所在今湖北黃岡),政治打擊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時感悲涼。這首詞就是他在黃岡時被迫過隱逸生活的自我寫照,在表現(xiàn)失意心境和形象刻畫方面,有獨到的藝術特色。


【原文】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

  作者: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zhuǎn)斜陽。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注釋】

①林斷山明:樹林斷絕處,山峰顯現(xiàn)出來。(樹林茂密,遮蔽了山的明媚)

②翻空:飛翔在空中。

③古城:當指黃州古城。

④杖藜 :拄著藜杖。杜甫《漫興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⑤浮生:意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題鶴林寺僧舍》:“偶經(jīng)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

【點評】

  這首詞作于元豐六年(1083年),時蘇軾在黃州。描繪了一幅夏日雨后的農(nóng)村小景。

  上闕寫景。開首“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連用林、山、竹、墻、蟬、草、池塘七種典型意象描寫了夏日雨后的景物,給人以密不透風之感。最后以“翻空白鳥”與“照水紅蕖”相對,一個訴諸視覺:“時時現(xiàn)”;一個訴諸嗅覺:“細細香”。充滿了詩情畫意。

  下闕寫散步。江村小景繪好之后,視角則陡然一轉(zhuǎn),步入畫中:“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zhuǎn)斜陽”。通過作者的外部形象顯示其內(nèi)心世界。最后兩句乃點睛之筆,“殷勤”二字是擬人化手法,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詞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涼”則又更進一層,超出世表。

【講解】

  此詞為東坡貶謫黃州時所作,是他當時鄉(xiāng)間幽居生活的寫照。詞中所表現(xiàn)的,是作者雨后游賞的歡快、閑適心境。

  作品上片寫景,下片刻畫人物形象,描寫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開頭兩句,作者以推移鏡頭,由遠而近,描繪自己所處的特殊環(huán)境:遠處有郁郁蔥蔥的樹林,樹林盡頭,有座高山清晰可見;近處,叢生的翠竹,象綠色的屏障,圍護在一所墻院周圍。這所墻院正是詞人的居所?拷郝洌幸怀靥,池邊大約由于天旱缺水,滿地長著枯萎的衰草。蟬聲四起,叫聲亂成一團,令人煩躁不安。在這兩句詞中,竟然描寫出林、山、竹、墻、蟬、草、池塘七種景色,容量如此之大,在古典詩詞里也是不多見的。這里呈現(xiàn)的景象,跟詞人熙寧十年(1077)任徐州知州時所描寫的景象迥然不同。那時作者寫下的詞句是:“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麻葉層層苘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浣溪沙》)那是一種奔騰奮發(fā)、蒸蒸日上的景象。而“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則完全是一種雜亂、衰萎的景象,顯得蒼白無力,缺乏生機。詞人為何會描寫出此等景象呢?原來,詞人在徐州任知州時,政績卓著,深得民心,所以他當時寫的詞作,充滿著積極奮發(fā)的精神。后來,他受到打擊,被貶到黃州,充任團練副使,處境十分艱難,才能無從施展,被迫過著隱退生活,所以心情苦悶,精神不振。這就無怪乎他的詞章變得這樣凄清蒼涼了。

  三、四兩句,含義更深邃。從詞句上看,這兩句描寫得比較優(yōu)美:在廣闊的天空,不時看到白鳥上下翻飛、自由翱翔,滿池荷花,映照綠水,散發(fā)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頗有些詩情畫意。“紅蕖”,是荷花的別名。“細細香”,是說荷花散發(fā)出的香味不是撲鼻的濃烈香氣,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如果不是別的原因,這樣的境界的確是修身養(yǎng)性的樂土。然而,對于詞人來說,他并非安于現(xiàn)狀,有心流連這里的景致。他雖然描繪出白鳥翻空,紅荷照水的畫面,但這和他傾心欣賞杭州西湖那種“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美麗景色,是不能相提并論的。透過這樣一幅畫面,讀者能夠隱隱約約看到詞人那種百無聊賴、自尋安慰、無可奈何的心境。詞的下片,作者又用自我形象的描繪,作了生動的說明。

  下片前三句,是寫太陽在即將落山的時候,詞人拄著藜杖在村邊小道上徐徐漫步。這是詞人自我形象的寫照。但他表現(xiàn)的究竟是怎樣的形象呢?是老態(tài)龍鐘,還是病后的神態(tài)?是表現(xiàn)自得其樂的隱者生活,還是百無聊賴、消磨時光的失意情緒?讀者仔細玩味,自然會得出正確的答案。

  最后兩句,是畫龍點睛之筆。詞句的表面是說:天公想得挺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時分,下了一場好雨,又使得詞人度過了一天涼爽的日子。“殷勤”二字,猶言“多承”。細細品評,在這兩個字里,還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說:有誰還能想到幾經(jīng)貶謫的詞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卻了,唯有天公還想到我,為我降下“三更雨”。所以,在“殷勤”兩字中還隱藏著詞人的無限感慨。“又得浮生一日涼”,是詞中最顯露的一句。“浮生”,是說人生飄忽不定,是一種消極的人生哲學!肚f子·刻意》篇說:“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蘇軾的這種消極思想,就是受莊子思想的影響。“又得浮生一日涼”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對揭示主題,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表現(xiàn)詞人得過且過、日復一日地消磨歲月的消極情緒?傆^全詞,從詞作對特定環(huán)境的描寫和作者形象的刻畫,就可以看到一個抑郁不得志的隱者形象。

  關于這首詞的寫作時間,從詞中寫翠竹叢生、鳴蟬四起、紅蕖照水、雨后天涼等來分析,可以判斷,它是寫于夏末秋初之際。

【作者介紹】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散文家、書畫家、文學家、詞人、詩人,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他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蘇”。蘇軾是蘇洵的次子(蘇洵長子夭折)。1057年(嘉?二年),蘇軾與弟弟蘇轍同登進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更多唐詩宋詞賞析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相關文章。

  蘇軾的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shù)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又與陸游并稱蘇陸;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一;其畫則開創(chuàng)了湖州畫派。

  蘇軾現(xiàn)存世的文學著作共有2700多首詩,300多首詞,以及大量散文作品。最早的成名文章是嘉?二年(1057年)應試時的《刑賞忠厚之至論》,最早的一批詩作是嘉?四年與父親和弟弟合編的《南行集》中的40多首詩,最早的詞則寫于熙寧五年(1072年)。詩文有《東坡七集》《東坡集》《東坡詞》等。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后雨》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瀟湘竹石圖》等。

【宋詞英譯】

Through forest breaks appear hills and

Bamboo-screened wall;

Cicadas shrill o'er withered grass near a pool small.

White birds are seen now and then looping in the air;

Pink lotus blooms on lakeside exude fragrance spare.


Beyond the cots,

Near ancient town,

Cane in hand, I stroll round while the sun's slanting down.

Thanks to the welcome rain which fell when night was deep,

Now in my floating life one more fresh day I reap.

【詞牌簡介】

  《鷓鴣天》,詞牌名之一。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此調(diào)很象兩首七絕相并而成,唯后闋換頭處稍變。雙調(diào)五十五字,前后闋各三平韻,一韻到底。上闋第三四句、下闋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對仗,不可不知。雙調(diào),五十五字,押平聲韻。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呂宮、北曲大石調(diào)都有。字句格律都與詞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為“引子”,多用于傳奇劇的結尾處。

【格律】

 。ā鹌铰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林斷山明竹隱墻,

  ⊙●○○●●△(平韻)

  亂蟬衰草小池塘。

  ⊙○⊙●●○△(協(xié)平韻)

  翻空白鳥時時見,

  ⊙○⊙●○○●(句)

  照水紅蕖細細香。

  ⊙●○○●●△(協(xié)平韻)

  村舍外,

  ○●●(句)

  古城旁,

  ●○△(協(xié)平韻)

  杖藜徐步轉(zhuǎn)斜陽。

  ⊙○⊙●●○△(協(xié)平韻)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句)

  又得浮生一日涼。

  ⊙●○○●●△(協(xié)平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songci/942221.html

相關閱讀:宋詞三百首之《水調(diào)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夜游宮?人去西樓雁杳_吳文英_翻譯注釋_賞析講解
宋詞三百首《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南鄉(xiāng)子 辛棄疾詞選
玉樓春·年年躍馬長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