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春泛若耶溪》譯文注釋_《春泛若耶溪》點評_綦毋潛的詩詞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唐詩三百首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春泛若耶溪
[唐] 綦毋潛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
晚風(fēng)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zhuǎn)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彌漫,愿為持竿叟。
【簡析】:
這首詩寫詩人春日乘晚風(fēng)隨意泛舟,突出的反映了隨遇而安的心境,觸景生情,深感不如回江湖歸隱。

【注解】:
1、際夜:至夜。
2、潭煙:水氣。
3、彌漫:渺茫。

【韻譯】:
歸隱之心長期以來不曾中斷,
此次泛舟隨遇而安任其自然。
陣陣晚風(fēng)吹著小舟輕輕蕩漾,
一路春花撒滿了溪口的兩岸。
傍晚時分船兒轉(zhuǎn)出西山幽谷,
隔山望見了南斗明亮的閃光。
水潭煙霧升騰一片白白茫茫,
岸樹明月往后與船行走逆向。
人間世事多么繁復(fù)多么茫然,
愿作漁翁持竿垂釣在此溪旁!

【評析】:
??這是一首寫春夜泛江的詩。開首兩句則以“幽意”點出了全詩的主旨,是幽居獨
處,放任自適的意趣。因此,駕舟出游,任其自然,流露了隨遇而安的情緒。接著寫
泛舟的時間、路線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創(chuàng)造出一種幽
美、寂靜、迷蒙的境界。最后兩句寫心懷隱居之人,在此環(huán)境中,愿作持竿垂釣的隱
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全詩扣緊題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環(huán)的扁舟行進(jìn)中,對不同的景物進(jìn)行描
摹,使寂靜的景物富有動感,恍惚流動,給人輕松舒適的感受。

a boat in spring on ruoya lake

thoughtful elation has no end:
onward i bear it to whatever come.
and my boat and i, before the evening breeze
passing flowers, entering the lake,
turn at nightfall toward the western valley,
where i watch the south star over the mountain
and a mist that rises, hovering soft,
and the low moon slanting through the trees;
and i choose to put away from me every worldly matter
and only to be an old man with a fishing-pole.

這首五言古體詩大約是詩人歸隱后的作品。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市東南,相傳為西施浣紗處,水清如鏡,照映眾山倒影,窺之如畫。詩人在一個春江花月之夜,泛舟溪上,自然會滋生出無限幽美的情趣。
  開篇“幽意無斷絕”句,以“幽意”二字透露了全詩的主旨,即幽居獨處,不與世事,放任自適的意趣。這種“幽意”支配著他的人生,不曾“斷絕”,因此,他這次出游只是輕舟蕩漾,任其自然,故云“此去隨所偶”!芭肌奔础坝觥。詩人在這里流露出一種隨遇而安的情緒。
  以下寫泛舟的時間和路線,描寫沿岸景物!巴盹L(fēng)吹行舟,花路入溪口”,習(xí)習(xí)晚風(fēng),吹拂著游船,船兒任憑輕風(fēng)吹送,轉(zhuǎn)入春花夾岸的溪口,恍如進(jìn)了武陵桃源勝境,多么清幽,多么閑適!“晚”字點明泛舟的時間,“花”字切合題中的“春”,看似信筆寫來,卻又顯得用心細(xì)致!半H夜轉(zhuǎn)西壑,隔山望南斗”,寫出游程中時間的推移和景致的轉(zhuǎn)換!半H夜”,是到了夜晚,說明泛舟時間之久,正是“幽意無斷絕”的具體寫照。“西壑”,是舟行所至的另一境地,當(dāng)置身新境,心曠神怡之時,抬頭遙望南天斗宿,不覺已經(jīng)“隔山”了。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后”二句,是用淡墨描繪的如畫夜景!疤稛煛,是溪上的水霧;“溶溶”,是夜月之下霧氣朦騰的景狀,而著一“飛”字,把水色的閃耀,霧氣的飄流,月光的灑瀉,都寫活了,“林月低向后”,照應(yīng)“際夜”,夜深月沉,舟行向前,兩岸樹木伴著月亮悄悄地退向身后。這景象是美的,又是靜的。
  詩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創(chuàng)造了一種幽美、寂靜而又迷蒙的意境。而懷著隱居“幽意”的泛舟人,置身于這種境界之中,此刻有何感受呢?“生事且彌漫,愿為持竿叟”,啊,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彌漫無邊的煙霧,縹緲迷茫,我愿永作若耶溪邊一位持竿而釣的隱者!俺指哇拧保謶(yīng)附近地域的嚴(yán)子陵富春江隱居垂釣的故實,表明詩人心跡。末二句抒發(fā)感慨極其自然,由夜景的清雅更覺世事的囂囂,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
  殷?說綦毋潛“善寫方外之情”(《河岳英靈集》)。作者超然出世的思想感情給若耶溪的景色抹上一層孤清、幽靜的色彩。但是,由于作者描寫的是一個春江花月之夜,又是懷著追求和滿足的心情來描寫它,因而這夜景被狀寫得清幽而不荒寂,有一種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整首詩也就顯得“舉體清秀,蕭肅跨俗”(《唐音癸簽》引殷?語),體現(xiàn)出一種興味深長的清悠的意境。在寫法上,詩人緊扣住題目中一個“泛”字,在曲折回環(huán)的扁舟行進(jìn)中對不同的景物進(jìn)行描寫,因而所寫的景物雖然寂靜,但整體上卻有動勢,恍忽流動,迷蒙縹緲,呈現(xiàn)出隱約跳動的畫面,給人以輕松暢適的感受和美的欣賞! 

(李敬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tangshi/1139681.html

相關(guān)閱讀:為有?李商隱(注釋_翻譯賞析)
贈孟浩然
無題 李商隱詩選
問劉十九賞析
征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