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溪居?柳宗元_翻譯注釋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唐詩三百首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簡介】

  《溪居》由柳宗元創(chuàng)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是柳宗元貶官永州居處冉溪之畔時的作品。全詩寫謫居佳境,茍得自由,獨往獨來,偷安自幸。前四句敘述到這里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徑。后四句敘述自己早晚的行動。首尾四句隱含有牢騷之意。 “閑依農(nóng)圃鄰”、有“采菊東籬下”之概;“曉耕翻露草”,有“晨興理荒廢”之風(fēng)。沈德潛評說:“愚溪諸詠,處連蹇困厄之境,發(fā)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間言外,時或遇之。”(《唐詩別裁集》卷四)這是很有見地的。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原文】

《溪居》

作者:柳宗元

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

閑依農(nóng)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注解】:

①簪組:古代官吏的服飾,此指官職。束:約束,束縛。南夷:古代對南方少數(shù)民族的稱呼。謫:被降職或調(diào)往邊遠(yuǎn)地區(qū)。當(dāng)時作者被貶為永州司馬。

②夜榜:夜里行船。榜:此處讀“彭音,意為進船。此句指天黑船歸,船觸溪石而發(fā)出的聲音。

③楚天:永州原屬楚地。

④束:束縛。

⑤南夷:這里指永州。

⑥謫:貶官流放。

⑦農(nóng)圃:田園。

⑧偶似:有時好像。

⑨山林客:山林間的隱士。

⑩榜:劃船。

⑾響溪石:水激溪石的聲響。

⑿長歌:放歌。

【翻譯】:

  很久來為公務(wù)所累,幸好被貶謫到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閑靜無事,與農(nóng)人的菜圃為鄰,有的時候就像個山林中的隱士。早晨耕田,翻鋤帶著露水的野草,晚上撐船游玩回來,船觸到溪石發(fā)出聲響。獨來獨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綠,放聲高歌。

【韻譯】:

長久被官職所縛不得自由,有幸這次被貶謫來到南夷。

閑時常常與農(nóng)田菜圃為鄰,偶然間象個隱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帶露雜草,傍晚乘船沿著溪石嘩嘩前進。

獨往獨來碰不到那庸俗之輩,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娛。

【講解】:

  這首詩是柳宗元貶官永州居處冉溪之畔時的作品。全詩寫謫居佳境,茍得自由,獨往獨來,偷安自幸。

  《溪居》,閑與悶的吟詠。

  《溪居》之“溪”,即為冉溪,詩人在零陵西南游覽時,發(fā)現(xiàn)了曾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愛其風(fēng)景秀麗,便遷居此地,并改名為愚溪,并作有著名的《愚溪詩序》,以示其愚人之志。

  初讀《溪居》,仿佛感受到陶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懷,但細(xì)細(xì)品味之下,一種“強歡強樂”之感便油然而生。

  清人沈德潛曾說,“愚溪諸詠,處連蹇困厄之境,發(fā)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間言外,時或遇之。”的確,這對《溪居》的內(nèi)在情懷也是很準(zhǔn)確的概括。但讀《溪居》,又從中讀出了一種“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的無奈。也許這只是自我的一種感受,但從詩句中分明真切地感受到了詩人這種潛在的情懷。

  是謂憂從何來?古代知識分子讀書的最高理想就是為了追求功名利祿,雖也有陶潛之類追求世外之居,但這畢竟不是歷史的主流。詩人曾任禮部員外郎,也算是身居高位,現(xiàn)卻遭貶遷居此南夷之地,這種心境非外人所能道也。詩人開篇以“久為簪組累,幸此南夷謫”來自慰,仿佛這種貶居生活正合他意,但末句就以“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抒情,則完全表露出這種貶居生活的無奈。是的,古來多有貶謫之士,從屈原的流放,賈誼的遷謫,到李白仕途的坎坷等等,都對貶居心情有過眾多的描述。而詩人所貶之地“永州”,為舊時楚地,固末句“長歌楚天碧”更有一種意味深長的蘊意,詩人在冥冥之中又與屈原感同身受,對自己的貶居生活的無奈又找到一個依托。

  但“不知我者,又謂我何求”,傍溪而居,閑依農(nóng)圃,鋤地種菜,曉耕夜游,這種生活不正是古時文雅之士心中的桃源之境嗎?雖然“來往不逢人”,但“偶似山林客”,這何曾又不是一種幸福呢?是的,古代文人往往在內(nèi)心都有這種矛盾,身在仕途,而想往山林之境,而身在山林之中,又追昔往日高官之時。詩人處于此種境地,內(nèi)心的矛盾實在難免,雖時時強作歡樂,以娛貶居生活,但面對這“來往不逢人”的日子,而回想往日“談笑有鴻儒”的歲月,心中必有無限感慨。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但愿詩人能悠然地享受這溪居生活,無須無奈感嘆自己的孤獨,世間自有知音在。

【評析】:

  公元810年(唐元和五年),柳宗元在零陵西南游覽時,發(fā)現(xiàn)了曾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愛其風(fēng)景秀麗,便遷居是地,并改名為愚溪。

  這首詩寫他遷居愚溪后的生活。詩的大意是說:我久為做官所羈累,幸好有機會貶謫到這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中來,解除了我的無窮煩惱。閑居無事,便與農(nóng)田菜圃為鄰,有時就仿佛是個山林隱逸之士。清晨,踏著露水去耕地除草;有時蕩起小舟,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歸來。獨往獨來,碰不到別人,仰望碧空藍天,放聲歌唱。

  這首詩表面上似乎寫溪居生活的閑適,然而字里行間隱含著孤獨的憂憤。如開首二句,詩意突兀,耐人尋味。貶官本是不如意的事,詩人卻以反意著筆,說什么久為做官所“累”,而為這次貶竄南荒為“幸”,實際上是含著痛苦的笑。“閑依”、“偶似”相對,也有強調(diào)閑適的意味,“閑依”包含著投閑置散的無聊,“偶似”說明他并不真正具有隱士的淡泊、閑適,“來往不逢人”句,看似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但畢竟也太孤獨了。這里也透露出詩人是強作閑適。這首詩的韻味也就在這些地方。沈德潛說,“愚溪諸詠,處連蹇困厄之境,發(fā)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間言外,時或遇之。”(《唐詩別裁》卷四)這段議論是很有見地的。

【作者介紹】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運城人,世稱“柳河?xùn)|” ,“河?xùn)|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愚溪”,漢族,祖籍河?xùn)|(今山西省.永濟市運城、芮城一帶),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dǎo)唐代古文運動,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并稱“王孟韋柳”。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并稱為 “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唐代宗大歷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xué)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后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貶永州司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qū)),在此期間,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游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不久再次被貶為柳州刺史,政績卓著。柳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劉禹錫、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http://)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其詩多抒寫抑郁悲憤、思鄉(xiāng)懷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為世人稱道者,是那些清深意遠(yuǎn)、疏淡峻潔的山水閑適之作。 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哲學(xué)著作有《天說》《天對》《封建論》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劉禹錫保存下來,并編成集。有《柳河?xùn)|集》《柳宗元集》。

【英漢對照】

溪居

柳宗元


久為簪組累, 幸此南夷謫。

閑依農(nóng)圃鄰, 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 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 長歌楚天碧。

 

DWELLING BY A STREAM

Liu Zongyuan


I had so long been troubled by official hat and robe

That I am glad to be an exile here in this wild southland.

I am a neighbour now of planters and reapers.

I am a guest of the mountains and woods.

I plough in the morning, turning dewy grasses,

And at evening tie my fisher-boat, breaking the quiet stream.

Back and forth I go, scarcely meeting anyone,

And sing a long poem and gaze at the blue sky.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tangshi/629444.html

相關(guān)閱讀:《芙蓉樓送辛漸》賞析
王維 終南別業(yè) 賞析
《感遇·其一》 作者:張九齡【賞析】原文+注譯
孟浩然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賞析
集靈臺?其二?張祜_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