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夢李白?其二_杜甫_翻譯注釋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唐詩三百首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簡介】

  《夢李白·其二》由杜甫創(chuàng)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描寫作者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老友悲慘遭遇的同情。“故人來入夢,明我長相憶”。“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這些佳句,體現(xiàn)了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誼。詩的語言,溫柔敦厚,句句發(fā)自肺腑,字字惻惻動人,讀來叫人心碎!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原文】

《夢李白·其二》

作者:杜甫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fēng)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fù)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注解】:

1、楫:船漿、船。
2、斯人:指李白。

【韻譯】:

悠悠云朵終日飛來飄去,遠(yuǎn)方游子為何久久不至。
一連幾夜我頻頻夢見你,情親意切可見對我厚誼。
每次夢里你都匆匆辭去,還總說相會可真不容易。
你說江湖風(fēng)波多么險惡,擔(dān)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門時你總是搔著白首,好象是辜負(fù)了平生壯志。
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唯你不能顯達(dá)形容憔悴。
誰說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被牽連受罪。
千秋萬代定有你的聲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講解】: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浮云一天到晚地在空中悠蕩,游子李白也與我相別日久。一連三夜頻頻夢見你,足以看出你對我的情意是多么親摯深厚。見浮云而念游子,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略釋愁懷。后兩句與上篇“故人”句互相照應(yīng),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深情。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fēng)波,舟楫恐失墜。 

  你向我辭行時,常常心情不展,苦苦地訴說前來不易。你說江湖上風(fēng)波險惡,唯恐船只失事沉沒。詩人選取夢中片斷,描述李白的幻影。“告歸”句寫神態(tài),“江湖”句是獨白,表現(xiàn)李白魂魄來去的艱險和他現(xiàn)實處境的惡劣。

  出門搔白首,若負(fù)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你走出門去總是搔著滿頭白發(fā),好像是為自己壯志不遂而悵恨。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xù),滿城都是,惟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李白,困頓不堪,失意憔悴。“出門”句,抒發(fā)了詩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并通過動作、外貌揭示描寫對象的心理。后兩句是為李白的遭際鳴不平。“冠蓋”,士大夫的服飾和車駕,代指高冠華蓋的權(quán)貴。“京華”,京都!

  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誰說天網(wǎng)恢恢,善惡終有報應(yīng)?你年高身老,卻反遭牽累。千秋萬代之后,李白的大名必將傳揚天下,可那畢竟已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独献印分^“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意謂天理如大網(wǎng),雖稀疏卻無漏失,善惡總有歸結(jié)。“孰云”句反其意,言李白雖善而得惡報。“將老”句,李白獲罪時,年已五十九。后兩句言外之意是說,現(xiàn)在活著的時候,有誰去顧憐李白困苦的處境呢?在深沉的嗟嘆之中,寄托著杜甫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切同情,也包含著詩人同病相憐的無限心事。所以,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說:“次章純是遷謫之慨。為我耶?為彼耶?同聲一哭!”“寂寞”,指死去,與“身后”同義。

【點評】: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見浮云而念游子,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yīng),體現(xiàn)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以下六句選取夢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當(dāng)分手的時候,李白總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訴說:“來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風(fēng)波迭起,我真怕會沉船呢!”看他走出門去用手搔著頭上白發(fā)的背影,分明是在為自己壯志不遂而悵恨。“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寫神態(tài):“江湖多風(fēng)波,舟楫恐失墜”是獨白:“出門搔白首,若負(fù)平生志”,通過動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從各個側(cè)面刻畫李白形象,其形可見,其聲可聞,其情可感,枯槁慘淡之狀,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雙關(guān)著李白魂魄來去的艱險和他現(xiàn)實處境的惡劣:“出門”二句則抒發(fā)了詩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夢中李白的幻影,給詩人的觸動太強太深了,每次醒來,總是愈思愈憤懣,愈想愈不平,終于發(fā)為如下的浩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wǎng)恢恢?將老身反累!”高冠華蓋的權(quán)貴充斥長安,唯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獻(xiàn)身無路,困頓不堪,臨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連自由也失掉了,還有什么“天網(wǎng)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縱使身后名垂萬古,人已寂寞無知,夫復(fù)何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在這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包含著詩人自己的無限心事。所以,清人浦起龍說:“次章純是遷謫之慨。為我耶?為彼耶?同聲一哭!”(《讀杜心解》)

【評析】:

??翻了翻《唐詩三百首》,撞到《夢李白·其二》。除了朋友間的真情厚意,互助扶持,更使我動容的“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名,即使是李白、杜甫又如何,還不是不乏抗拒。雖然老杜現(xiàn)在有看破的意味,而他也實在不斷的挫折后才意識到這一點,或者是無奈的承認(rèn)這一點。古人讀書,本就是要科舉功名,這本無可厚非,至少他們還有明確的追求,而我現(xiàn)在,渾渾噩噩,全然已迷失方向。

??有時,猛然覺得自己太天真了吧,然驕傲的自尊卻叫我對它視而不見,違心的沉淪下去。

??生活本有很多樂趣,什么寂寞事,那都是身后的玩意了。趕快收拾心情,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天寶三年(744),李杜初會于洛陽,即成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牽連,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還。這兩首記夢詩是杜甫聽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積思成夢而作。

??《夢李白》共兩首,以夢前,夢中,夢后的次序敘寫。第一首寫初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xiàn)對老友吉兇生死的關(guān)切。第二首寫夢中所見李白的形象,抒寫對老友悲慘遭遇的同情。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故人來入夢,明我長相憶”。“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這些佳句,體現(xiàn)了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互勸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誼。

??詩的語言,溫柔敦厚,句句發(fā)自肺腑,字字惻惻動人,讀來叫人心碎!

【作者介紹】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祖籍襄陽(今湖北襄陽市),后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縣),世稱杜工部、杜拾遺,自號少陵野老,世人稱之為:詩圣,是中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與同年代“詩仙”李白并稱“李杜”。杜甫的遠(yuǎn)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yù),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為“詩圣”。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guān)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名句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還有三首是給辛漸的。杜甫的詩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

  杜甫善于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并加以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fā)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復(fù),標(biāo)志著中國詩歌藝術(shù)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xiàn)出顯著的創(chuàng)造性,積累了關(guān)于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shù)經(jīng)驗,使這一體裁達(dá)到完全成熟的階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fù)。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xiàn)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愿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為主角,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nèi)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fēng)格,基本上是“沉郁頓挫”,語言和篇章結(jié)構(gòu)又富于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zhèn)浔婓w,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shù)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shù)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chuàng)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fù)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死后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jié)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范圍。生平詳見《舊唐書》卷一九?。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http://)

  “三吏”、“三別”是杜甫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杰作。它真實地描寫了特定環(huán)境下的縣吏、關(guān)吏、老婦、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動、語言,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和廣大勞動人民深重的災(zāi)難和痛苦,展示給人們一幕幕凄慘的人生悲劇。在這些人生苦難的描述中,一方面,詩人對飽受苦難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對官吏給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惡痛絕;另一方面,他又擁護王朝的平亂戰(zhàn)爭,希望人民忍受苦難,與王朝合作平定叛亂。這種復(fù)雜、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面貌的。

  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杜甫到成都后的住所。

  杜甫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不朽的詩篇,流傳至今一千五百余首。

  唐大歷四年(769年),杜甫由湖北入湘,登岳陽樓,游洞庭湖,溯湘江而上,至耒陽,次年四月病故。據(jù)《舊唐書.杜甫傳》記載, 杜甫在耒陽游岳廟,“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饋送牛肉白酒,甫飲過多,一夕而卒”,葬于杜甫墓。

【英漢對照】

夢李白(之二)

杜甫


浮云終日行, 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 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 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fēng)波, 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 若負(fù)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 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wǎng)恢恢, 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 寂寞身后事。

 

SEEING Li Bai IN A DREAM( II )

Du Fu


This cloud, that has drifted all day through the sky,

May, like a wanderer, never come back….

Three nights now I have dreamed of you --

As tender, intimate and real as though I were awake.

And then, abruptly rising to go,

You told me the perils of adventure

By river and lake-the storms, the wrecks,

The fears that are borne on a little boat;

And, here in my doorway, you rubbed your white head

As if there were something puzzling you.

…Our capital teems with officious people,

While you are alone and helpless and poor.

Who says that the heavenly net never fails?

It has brought you ill fortune, old as you are.

…A thousand years' fame, ten thousand years' fame-

What good, when you are dead and gone.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tangshi/631532.html

相關(guān)閱讀:《登樂游原》賞析
琴歌
行路難?大道如青天
怨情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王維_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