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塞下曲?其二?盧綸_翻譯注釋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唐詩三百首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簡介】

  《塞下曲·其二》由盧綸創(chuàng)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盧綸《塞下曲》共六首一組,分別寫發(fā)號施令、射獵破敵、奏凱慶功等等軍營生活。語多贊美之意。此為第二首,描寫將軍夜里巡邏時景況。這首邊塞小詩,寫一位將軍獵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漢只學家司馬遷記載當時名將李廣事跡的《李將軍列傳》。原文是:“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沒鏃(箭頭),視之,石也。”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相關閱讀:《塞下曲·其一》、《塞下曲·其二》、《塞下曲·其三》、《塞下曲·其四》。

【原文】

《塞下曲·其二》

作者: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注解】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這類作品多是描寫邊境風光和戰(zhàn)爭生活的。

②驚風——突然被風吹動。

③引弓——拉弓,開弓,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剛亮的時候。

⑤白羽——箭桿后部的白色羽毛,這里指箭。

⑥沒——陷入,這里是鉆進的意思。

⑦石棱——石頭的邊角。

【韻譯】

夜里林深草密,忽然刮來一陣疾風;是猛虎吧?將軍從容不迫搭箭引弓。

天明搜獵去,尋找白羽裝飾的箭桿。發(fā)現整個箭頭,深嵌入一塊石棱中。

【評析】

  盧綸《塞下曲》共六首一組,分別寫發(fā)號施令、射獵破敵、奏凱慶功等等軍營生活。語多贊美之意。此為第二首,描寫將軍夜里巡邏時景況。


  首句寫將軍夜獵場所是幽暗的深林;當時天色已晚,一陣陣疾風刮來,草木為之紛披。這不但交代了具體的時間、地點,而且制造了一種氣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區(qū),深山密林是百獸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黃昏夜分出山,“林暗草驚風”,著一“驚”字,就不僅令人自然聯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緊張異常的氣氛,而且也暗示將軍是何等警惕,為下文“引弓”作了鋪墊。

  次句即續(xù)寫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這不僅是因為詩要押韻的緣故,而且因為“引”是“發(fā)”的準備動作,這樣寫能啟示讀者從中想象、體味將軍臨險是何等鎮(zhèn)定自若,從容不迫。在一“驚”之后,將軍隨即搭箭開弓,動作敏捷有力而不倉皇,既具氣勢,而形象也益鮮明。

  后二句寫“沒石飲羽”的奇跡,把時間推遲到翌日清晨,將軍搜尋獵物,發(fā)現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讀之,始而驚異,既而嗟嘆,原來箭桿尾部裝置著白色羽毛的箭,竟“沒在石棱中”,入石三分。這樣寫不僅更為曲折,有時間、場景變化,而且富于戲劇性。“石棱”為石的突起部分,箭頭要鉆入殊不可想象。神話般的夸張,為詩歌形象涂上一層浪漫色彩,讀來特別盡情夠味,只覺其妙,不以為非。

  這首邊塞小詩,寫一位將軍獵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漢只學家司馬遷記載當時名將李廣事跡的《李將軍列傳》。原文是:“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沒鏃(箭頭),視之,石也。”

  詩的前兩句寫事件的發(fā)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風大作,草叢被喬得刷啦啦起伏抖動;蛙人起落處津津樂道恍恍惚惚有一頭白虎撲來。這時,將軍正從林邊馳馬而過,他眼疾手快,拉滿弓一箭射出… …

  后兩句寫事件的結果是:第二天清晨,將軍記起昨晚林間的事,順原路來到現場,他不禁大吃一驚: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見被他射中的原來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懼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鉆進石棱里去了!請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縫,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細的尖突的石棱——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藝!

  有人要問,將軍射老虎,干嗎不當時就看結果,還要等第二天早晨?原來的故事并沒說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頭呀!這,就是詩人的藝術處理了。第一,這樣可以表現將軍的自信,從來是百發(fā)百中,這一次還怕它死不了跑掉嗎?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觀性,讓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當夜就看,固然也能發(fā)現是一場誤會,但很難取得現在這樣的畫面一般的鮮明效果。

  詩,最注重含蓄,最講究意在言外?吹皆娭屑胧拿鑼,我們會油然聯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將會射成什么樣子?如果在戰(zhàn)場上射擊敵軍兵馬呢?于是,一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zhàn)的將軍形象,便盤馬彎弓、巍然屹立在我們眼前了。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作者介紹】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歷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xiāng)尉;后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jiān)察御史。出為陜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

  盧綸祖上、近世官皆不顯,曾祖父為永寧令,祖父為濟州司馬,父親為臨黃縣尉,他的親屬也大多為縣丞、縣尉之類的小官。這種介于達官階層和士民階層之間的社會地位,使他既有依附達官貴人、以詩干進的一面,又有了解社會現實、創(chuàng)作優(yōu)秀作品的一面。盧綸的詩,早年即以“舟人夜語覺潮生”為人稱道。直至垂暮之年,文學才華也未消歇,《塞下曲》成為詩歌史上的千古名作。在大歷十才子中,他一生雖不得意,但去世最晚,所以對改變當時文體、詩風的影響也就最大。

  盧綸的詩,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多唱和贈答之作。但他在從軍生活中所寫的詩,如《塞下曲》等,風格雄渾,情調慷慨,歷來為人傳誦。他年輕時因避亂寓居各地,對現實有所接觸,有些詩篇也反映了戰(zhàn)亂后人民生活的貧困和社會經濟的蕭條,如《村南逢病叟》。其他如前期所作七律《晚次鄂州》,寫南行避安、史亂的旅途夜泊心情和體驗,真實生動,感慨深長。七言歌行《臘日觀咸寧王部曲擒虎歌》描繪壯士與猛虎搏斗,寫得驚心動魄,虎虎有生氣。清代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說:“大歷諸子兼長七言古者,推盧綸、韓□,比之摩詰(王維)、東川(李頎),可稱具體。”

  今存《盧戶部詩集》10卷,收入《唐詩百名家全集》。又有明正德刊本《盧綸詩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詩》佚詩5首!度圃姟肪庝浧湓姙5卷。事跡見《舊唐書·盧簡辭傳》和《新唐書·文藝傳》。

  唐代大歷十大才子冠冕的盧綸,詩名遠播,但卻屢試不第,人生與仕途都極不順利,但他廣泛的交游使他成為一個活躍的社交家,并最終借此步入仕途。

【英漢對照】

塞下曲四首(之二)

盧綸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棱中。

BORDER-SONGS II

Lu Lun

The woods are black and a wind assails the grasses,

Yet the general tries night archery --

And next morning he finds his white-plumed arrow

Pointed deep in the hard rock.

【格律】

林暗草驚風,

○●●○○

將軍夜引弓。

⊙○●●△

平明尋白羽,

○○○●●

沒在石棱中。

●●●○△

(說明:○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tangshi/732416.html

相關閱讀:韓碑?李商隱_翻譯注釋賞析
劉長卿 尋南溪常道士 賞析
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
宮詞·故國三千里
唐詩《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