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春怨?金昌緒_翻譯注釋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唐詩三百首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簡介】

  《春怨》由金昌緒創(chuàng)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是春閨望夫詩。正面似寫兒女情,實則卻寫征婦怨。詩意連綿,環(huán)環(huán)相扣。首句寫“打起黃鶯”,次句寫“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寫“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驚妾夢”,四句又寫“妾夢”是到遼西會見丈夫的。如此連綿反復,句句相承,層層遞進,一氣呵成,讀來余音滿口,韻味無窮。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原文】

《春怨》

作者: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注解】

1、遼西:東北遼寧省等地。

【韻譯】

快趕走樹上的黃鶯,別讓它在枝頭長啼;

啼聲會驚破我好夢……害我夢不到那遼西。

【評析】

  在大量優(yōu)美的唐詩中,金昌緒的《春怨》是特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的名篇之一。它取材單純而含蘊豐富,意象生動而語言明快。引人入勝,耐人尋味,令人一讀不忘,百讀不厭。

  此詩也叫《伊州歌》。這首詩寫一個女子思念她遠征在外的丈夫。詩中沒有正面寫她是如何思念,而是寫她夢中去遼西和征夫相會。這就從另一個側(cè)面把她的真摯深情有力地表達出來。但天明鶯啼,將好夢驚醒,于是要趕去樹上黃鶯,“莫教枝上啼”希望把夢一直做下去。詩的春怨主題反映得十分生動活潑,同時含蓄而有余味。詩人落筆生花,寫出了新意,試不言怨而獨深。

  一、二句寫一位女子拍打樹枝,意在趕走樹上正啼鳴的黃鶯;三、四句用“啼”字緊承前兩句,運用頂針手法,點明趕走黃鶯的原因:黃鶯的啼鳴吵醒了這位女子與守邊于遼西的丈夫團聚的美夢。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黃鶯叫,春天到。黃鶯婉轉(zhuǎn)動人的啼叫聲非但沒有給這位思夫女子帶來好心情,反而引起了她的憤怒,為什么?原來這位女子正在做著美夢,她正在夢中與她久別的丈夫團聚。無奈那可愛又可惱的黃鶯太“不懂事”,攪了她的美夢。雖說“黃粱美夢——一場空”,但對這位過著“牛郎織女”般生活的女子來說,已是“老天有眼”、“皇恩浩蕩”,非常難得了。黃鶯,對此刻的這位女子來說,簡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點評】
??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金昌緒這首《春怨》詩,實際上是“閨怨”詩,他用當時的口語寫成,通俗曉暢,瑯瑯上口,就是當今稍有一點文化的人也不難讀懂(當然,理解的深度那又另當別論了)。如果你僅僅憑此認為這不是詩,這就大錯而特錯了!因為詩歌注重凝練固然不假,但詩歌還貴在曲折含蓄?墒谷烁∠肼(lián)翩,透過文字表象去領(lǐng)會其深層意蘊,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讀詩不精,理解不深,僅一管之見,但浮躁之心不減當年。偶有所得,總有骨鯁在喉,不吐不快之病。即使貽笑大方,也顧不得那么多了。

  此詩能流傳千年而不衰,我認為大概就是因為它曉暢通俗、含意幽遠而耐人咀嚼玩味的緣故吧!一般而論,詩歌借助形象來傳神達意,因此,寫詩讀詩者都離不了形象思維。此詩也是這樣,通過意象,我們懂得了閨中思婦那種思夫、念夫、盼夫早日歸來的急切心情。但作者卻不直接說出,而是運用逆向因果推理的方式含蓄地表達了出來。這就不得不讓人拍案叫絕!

  此詩文字少而容量大。全詩只有四句,作者開首便突兀地冒出了兩句“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占了一半的篇幅,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為什么?原來是“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一般人仍然難以理解。這就要借助詩的標題了。標題是“春怨”,春天來了,萬物復蘇,欣欣向榮,正是青年男女成雙成對,踏青春游的好時機?商齑罅亮,處于深閨的少婦卻獨自一人遲遲未起,對一味啼叫攪人美夢的惱人黃鶯能不產(chǎn)生幽怨之情嗎?原來女主人公的丈夫不在家中,遠在遼西戍邊呢。這樣,就扣住了“春怨”這一詩題。傳統(tǒng)閨怨詩中的丈夫大多是為官經(jīng)商或游學在外、眠花宿柳的浪蕩子,而此詩中的“丈夫”卻是戍守遼西的愛國軍人!他的形象遠比上面所提的那些浪蕩子弟高大多了!而思婦的形象也非一般眼界狹窄、兒女情長的思婦怨婦所能比擬的。這個思婦識大體、顧大局,她大概深深懂得,丈夫戍守邊疆,為國忘家的行為是毋庸置疑的,她不能因兒女私情而拖住丈夫的后退!拖后腿之心固然不該生,但思夫盼夫乃人之常情,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這樣日也思,夜也想,能睡得著覺嗎?特別是夜深人靜之時,那更是孤枕難眠呀!思夫夫不歸,盼夫夫不回,探望吧,遼西千里迢迢,路途遙遠。怎么辦?那就夢中探夫吧!天將破曉,思婦好不容易進入夢鄉(xiāng),正興致勃勃地走在探望丈夫的遼西路上。這好不曉事的黃鶯兒居然像往常一樣,習慣性地站立在思婦臥室窗外的枝頭上賣弄歌喉,把思婦“探夫”的美夢給攪破了。詩中可以看出,思婦平時獨守空閨孤寂無聊,以聽黃鶯兒唱歌來消愁解悶、打發(fā)時光(“黃鶯兒”中的“兒”字帶有親昵口吻,這不難看出思婦平時并不討厭黃鶯;再說,有黃鶯的歌聲相伴總比孤寂的一個人冥思苦想好呀),可這次不同了,探夫的美夢被這不分時間、不擇地點、不解苦悶人兒心事的黃鶯兒攪破了,怎不叫人沮喪?于是,思婦順手撿起一件物件朝這鳴叫不得時候的黃鶯打去!看似離奇的舉動,實則出于人之至情;既出意表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這樣的安排,這樣的構(gòu)思,遠比味同嚼蠟的直白敘述自然要強過百倍!多么委婉!多么含蓄!又多么耐人尋味呀!

  此詩雖只四句,但環(huán)環(huán)因果相扣:“打起黃鶯兒”是“果”,“莫叫枝上啼”是“因”;“啼時驚妾夢”是“因”,“不得到遼西”是“果”。同時,“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兩句行為(實),和“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兩句意念(虛),又構(gòu)成因果關(guān)系。

  因此,此詩無論在內(nèi)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是我們學習的典范。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作者介紹】

金昌緒生卒年不詳。唐朝余杭(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身世不可考,詩傳于世僅《春怨》一首。

【英漢對照】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 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

A SPRING SIGH

Jin Changzu

Drive the orioles away,

All their music from the trees....

When she dreamed that she went to Liaoxi Camp

To join him there, they wakened her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tangshi/748746.html

相關(guān)閱讀:唐詩《賊平后送人北歸》賞析
尋南溪常道士
行路難?大道如青天
張藉 沒蕃故人 賞析
塞下曲·飲馬渡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