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晉陵陸丞相早春游望?杜審言_翻譯注釋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唐詩三百首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簡介】

  《和晉陵陸丞相早春游望》由杜審言創(chuàng)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是一首和詩,原唱是晉陵陸丞作的《早春游望》。作者因物感興,即景生情,借此詩描寫自己宦游他鄉(xiāng),春光滿地不能歸省的傷情。詩一開頭就發(fā)出感慨,說明離鄉(xiāng)宦游,對異土之“物候”才有“驚新”之意。中間二聯(lián)具體寫“驚新”,寫江南新春景色,詩人懷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聯(lián)點明思歸和道出自己傷春的本意。這首詩采用擬人手法,寫江南早春,歷歷如畫。對仗工整,結(jié)構(gòu)細密,字字錘煉。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原文】

《和晉陵陸丞相早春游望》

作者: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

忽聞歌古調(diào),歸思欲沾襟。

【注解】

①和:指用詩應(yīng)答。晉陵:現(xiàn)江蘇省常州市。

②宦游人:離家作官的人。

③物候:指自然界的氣象和季節(jié)變化.

④淑氣:和暖的天氣。

⑤古調(diào):指陸丞相寫的詩,即題目中的《早春游望》。

【韻譯】

只有遠離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別敏感自然物候轉(zhuǎn)化更新。

海上云霞燦爛旭日即將東升,江南梅紅柳綠江北卻才回春。

和暖的春氣催促著黃鶯歌唱,晴朗的陽光下綠蘋顏色轉(zhuǎn)深。

忽然聽到你歌吟古樸的曲調(diào),勾起歸思情懷令人落淚沾襟。

【講解】

  晉陵,唐郡名,即今江蘇省常州市。陸丞相,名元方,晉陵人,武則天時期為相,與杜審言頗有交往。陸元方有《早春游望》詩寄給他。因有感于陸元方能夠在宦游中賞玩春光,而自己卻在異鄉(xiāng)為“歸思”所苦,于是杜審言將自己的感想結(jié)構(gòu)成篇,作《和晉陵陸丞相早春游望》一詩以和原唱。

  首聯(lián)“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起筆就從同為“宦游人”的角度來應(yīng)和陸元方《早春游望》的心理感受,說明只有宦游他鄉(xiāng)的人,才對自然界的物象和氣候的變化特別敏感。而詩人與陸元方都同為客居異鄉(xiāng)的人,“獨”字和“偏”字,既是對陸元方詩中感受的充分肯定,又表現(xiàn)了“宦游人”對于歲月流走的特殊敏感性,顯得警拔有力;一個“新”字緊扣題中的“早”字,這兩句主要是寫情,以共同的感受拉近兩人間的距離,但也概括地顯示了早春“物候新”的非凡景象,為下文粗筆勾勒了總體畫面輪廓。

  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是“物候新”的具體化,展示了題中“游望”的詳細內(nèi)容。頷聯(lián)“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是說清晨太陽從東海海面升起,曙光乍現(xiàn),云氣被朝陽折射,變成絢爛的彩霞,布滿東方天際,從江北來到江南,忽見早春的江南梅樹已經(jīng)開花,楊柳也遍抽新綠,仿佛梅柳一過長江就染上了迷人的春色一般。這幅畫面緊扣了題中的“望”字。頸聯(lián)“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是說江南那溫暖的春的氣息,似乎在催促著黃鶯婉轉(zhuǎn)早啼;江南那明媚的陽光,也使水中的萍草顏色愈染愈綠。這幅畫面緊扣了題中的“游”字。這兩聯(lián)中,“云霞”、“梅柳”,“黃鳥”、“綠蘋”、“曙”、“春”、“淑氣”、“晴光”色彩鮮明,給人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之感,而“出”、“渡”、“催”、“轉(zhuǎn)”四個動詞,尤具傳神之妙,它們賦予“云霞”等四“物”人格化的性靈,從而使詩歌畫面呈現(xiàn)著一種流動的美感,把江南早春的氣候變化描摹得淋漓盡致。

  中間這兩聯(lián)在細致生動的景物描寫中融注了詩人對江南春光的無比驚慕、喜悅之情。江南春景越美,但在“宦游人”眼中,越容易引起令人觸景傷情的“歸思”。因為更容易引起對故鄉(xiāng)春色的回憶,從而也就更能加重身在異鄉(xiāng)的客游感。從詩的總體上加以考察,這兩聯(lián)鋪襯“歸思”宕然而生,有了它的渲染,才使尾聯(lián)的“歸思”水到渠成,順理成章。四句詩二十個字已窮形盡意地繪制出一張江南早春游望圖,圖中的遠景近景層次分明,大景小景相映襯,格局勻稱優(yōu)美,著色明麗和諧。宋人范?文在《對床夜語》中說過:“詩在意遠,固不以詞語豐約為拘。狀景物,則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似此之類,詞貴多乎哉?”他所稱贊杜審言的是能“以少少許,勝多多許”,詞約而意豐。這也正是中間兩聯(lián)詩的精彩所在。長期“載筆下寮”的詩人,宦游千里之外,置身于良辰美景之中,“雖信美而非吾土”的情思便油然而生。他以寫景來寄情,異鄉(xiāng)的景物寫得愈美好,懷鄉(xiāng)的情思表現(xiàn)得愈沉摯。詩人善于化景物為情思,為尾聯(lián)的直抒胸臆作好準備。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尾聯(lián)“忽聞歌古調(diào),歸思欲沾巾”,詩人正陶醉于江南佳景,忽然讀到陸元方寄來的格調(diào)古樸的游春詩,鄉(xiāng)思不禁油然而生,幾乎要潸然淚下。這里一個“忽”字,在突兀中寓有對陸詩表示驚喜的感情,又使上文對江南美景留連忘返的詩情陡轉(zhuǎn),由興發(fā)而轉(zhuǎn)感傷,由眼前景而勾起歸鄉(xiāng)情,從而給畫面景物進一步浸染了感情的色彩,增強了詩歌的容量和深沉感。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相早春游望》中的社交游戲】

  【引】今天我們視之為純粹藝術(shù)(審美目的)的東西,可能很多在當初只是一種日常技藝而已,在經(jīng)過久遠時空的洗禮之后,今天我們奉如神明的很多東西,是否應(yīng)該回歸其本來在網(wǎng)上,從最原始的意義上審視我們稱之為“藝術(shù)作品”的很多東西。就象被后代奉為書法極品的《中秋帖》曾經(jīng)只是王羲之日常生活的一封書信一樣,就象鄭板橋賣字只為養(yǎng)家糊口一樣,唐詩最開始大多也是一種社會交流的方式而已。

  和晉陵陸丞相早春游望

  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

  忽聞歌古調(diào),歸思欲沾巾。

  【解】這是一首和詩。原唱是晉陵陸丞作的《早春游望》。晉陵即今江蘇常州,唐代屬江南東道毗陵郡。陸丞,作者的友人,不詳其名,時在晉陵任縣丞。大約武則天永昌元年(689年)前后,杜審言在江陰縣任職,與陸某是同郡鄰縣的僚友。他們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時。陸某原唱已不可知。杜這首和詩是用原唱同題抒發(fā)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歸思。

  詩歌是唐人在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中交流或純粹用于場面應(yīng)酬的一種重要的社會交際手段。唐詩中大量的酬贈唱和詩及應(yīng)制、應(yīng)令、應(yīng)教之作,說明這一社交手段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使用頻率很高。這類詩歌有表情達意的特定格式,是那個詩酒風流的時代留給我們的寶貴財產(chǎn)。

  贈詩表達詩人對受贈者的贊譽、仰慕、干謁、祝愿、規(guī)勸,或者對其不幸命運表達同情,用意各殊,寫法自然不同。如: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杜甫《贈花卿》)對花卿僭越禮法倨傲驕恣提出隱含譏刺的婉諷。

  鐘陵醉別十余春,重見云英掌上身。我未 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羅隱《贈妓云英》)懷才不遇的詩人和淪落風塵的歌妓惺惺相惜,悲慨相同,調(diào)笑之余,也有勸慰對方之意。

  當受贈者與詩人之間空間懸隔,贈詩便轉(zhuǎn)化為另一種形態(tài),即寄贈。如孟浩然《秋登萬山寄張五》、《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這類詩的標題往往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秋登萬山”、“宿桐廬江”、“憶舊游”等可以視為正題,“寄張五”、“寄廣陵舊游”、“寄譙郡元參軍”等則是副標題。有贈詩就有酬答。劉禹錫被貶嶺南連州時,摯友柳宗元曾贈以《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一詩,劉禹錫以《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一詩回報。元白劉柳四人篤于友情,彼此酬贈之詩頗多。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唱和詩依原詩與和作在用韻方面的諧調(diào)密切程度,分為四個等級:和意而不和韻;依韻(亦稱同韻,只使用同一個韻部,而不限定所用的韻字);用韻(即用相同的韻字,而不要求韻字出現(xiàn)的順序同于原詩);次韻(亦稱步韻,即韻腳句句相同,字字對應(yīng))。顯然,第一種最寬松自由,盛唐人和詩不和韻,大多屬于此種。第二、三種限制較嚴。第四種拘束最多,因此為喜歡逞才炫學的詩人所偏愛。中唐元白等人開始有較多的次韻詩,晚唐皮、陸二子更有意識地大量制作。宋代以后,這種創(chuàng)作方法影響甚大,次韻之作有一疊、再疊以至十疊、二十疊,多達數(shù)十首乃至上百首,因難見巧,文字游戲的成分也相應(yīng)增大了。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春天,由中書舍人賈至首唱,太子中允王維、左拾遺杜甫、右補闕岑參等人參與奉和的四首七律早朝大明宮詩,即屬和意不和韻一類。詩表現(xiàn)了唐朝經(jīng)歷安史之亂、轉(zhuǎn)危為安走向復興的氣象,風格富麗精工,藝術(shù)上各有長處,而岑、王二篇較佳。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云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聲直到鳳池頭。

  ——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雞聲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岑參《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張仲素原唱、白居易和作的《燕子樓》七絕各三首,屬于次韻一類。今以其中第一首為例。張仲素所作為:

  樓上殘燈伴曉霜,獨眠人起合歡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

  白居易的和詩是:

  滿床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

  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不僅與張仲素原唱所押韻部一樣,連所用的韻腳字“霜”、“床”、“長”排列的先后順序也完全相同,亦步亦趨,不曾走樣。

  應(yīng)制詩和早朝大明宮之作那樣的朝省詩,同樣屬于以歌功頌德為基調(diào)的宮廷文學。奉皇帝的命令作詩稱為“應(yīng)制”或“應(yīng)詔”,奉皇后、太子的命令作詩稱為“應(yīng)令”,奉諸侯王的命令作詩稱“應(yīng)教”。這些都包含在廣義的應(yīng)制詩里,是地地道道的“奉命文學”。一般來講,“奉命文學”束縛性靈,限制自由發(fā)揮,很難產(chǎn)生杰作,通常能寫得堂皇富麗或者工穩(wěn)切題就算不錯了。唐代帝王及皇室貴族嗜詩能詩的比比皆是,往往自己先作一首,再令臣下和作。這就有了奉和應(yīng)制詩,如王維《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yīng)制》。沈?期、宋之問所作《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yīng)制》二首,是這類詩中較為突出的,也只是巧妙地組織有關(guān)昆明池、晦日的典故,敷以詞采,加上頌圣之意曲終奏雅而已?偟膩碚f,應(yīng)制詩雖然缺乏深刻新穎的思想內(nèi)容,卻很能考驗詩人才思敏捷的程度和隨機應(yīng)變的能力。

  姑以上文提到的王維那首奉和應(yīng)制詩為例,說明這類詩四平八穩(wěn)的特點: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游重物華。

  【評】詩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進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縣丞、縣尉之類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詩名甚高,卻仍然遠離京洛,在江陰這個小縣當小官,心情很不高興。江南早春天氣,和朋友一起游覽風景,本是賞心樂事,但他卻象王粲登樓那樣,“雖信美而非吾土”,不如歸去。所以這首和詩寫得別有情致,驚新而不快,賞心而不樂,感受新鮮而思緒凄清,景色優(yōu)美而情調(diào)淡然,甚至于傷感,有滿腹牢騷在言外。

  詩一開頭就發(fā)感慨,說只有離別家鄉(xiāng)、奔走仕途的游子,才會對異鄉(xiāng)的節(jié)物氣候感到新奇而大驚小怪。言外即謂,如果在家鄉(xiāng),或是當?shù)厝耍瑒t習見而不怪。在這“獨有”、“偏驚”的強調(diào)語氣中,生動表現(xiàn)出詩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這一開頭相當別致,很有個性特點。

  中間二聯(lián)即寫“驚新”。表面看,這兩聯(lián)寫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變化特點,表現(xiàn)出江南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水鄉(xiāng)景色;實際上,詩人是從比較故鄉(xiāng)中原物候來寫異鄉(xiāng)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鮮風光里有著詩人懷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驚新而處處懷鄉(xiāng)。

  “云霞”句是寫新春伊始。在古人觀念中,春神東帝,方位在東,日出于東,春來自東。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禮記·月令》),風已暖而水猶寒。而江南水鄉(xiāng)近海,春風春水都暖,并且多云。所以詩人突出地寫江南的新春是與太陽一起從東方的大海升臨人間的,象曙光一樣映照著滿天云霞。

  “梅柳”句是寫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樹,同屬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尋梅,遙看柳色,殘冬未消;而江南已經(jīng)梅花繽紛,柳葉翩翩,春意盎然,正如詩人在同年正月作的《大?》中所形容的:“梅花落處疑殘雪,柳葉開時任好風。”所以這句說梅柳渡過江來,江南就完全是花發(fā)木榮的春天了。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接著,寫春鳥。“淑氣”謂春天溫暖氣候。“黃鳥”即黃鶯,又名倉庚。仲春二月“倉庚鳴”(《禮記·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黃鶯叫得更歡。西晉詩人陸機說:“蕙草饒淑氣,時鳥多好音。”(《悲哉行》)“淑氣催黃鳥”,便是化用陸詩,而以一個“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鳥更其歡鳴的特點。

【作者介紹】

  杜審言(約645-708),字必簡,漢族,中國唐朝襄州襄陽人,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進士,唐中宗時,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東南)。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其五言律詩,格律謹嚴。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http://)

  杜審言,字必簡,襄州襄陽人,晉征南將軍預(yù)遠裔。擢進士,為隰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見疾。蘇味道為天官侍郎,審言集判,出謂人曰:味道必死。”人驚問故,答曰:“彼見吾判,且羞死。”又嘗語人曰:“吾文章當?shù)们、宋作衙官,吾筆當?shù)猛豸酥泵妗?rdquo;其矜誕類此。累遷洛陽丞,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司馬周季重、司戶郭若訥構(gòu)其罪,系獄,將殺之。季重等酒酣,審言子并年十三,袖刃刺季重于座,左右殺并。季重將死,曰:“審言有孝子,吾不知,若訥故誤我。”審言免官,還東都。蘇(廷頁)傷并孝烈,志其墓,劉允濟祭以文。武后召審言,將用之,問曰:“卿喜否?”審言蹈舞謝,后令賦《歡喜詩》,嘆重其文,授著作佐郎,遷膳部員外郎。神龍初,坐交通張易之,流峰州。入為國子監(jiān)主簿、修文館直學士,卒。大學士李嶠等奏請加贈,詔贈著作郎。初,審言病甚,宋之問、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為造化小兒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壓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見替人”云。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為文章四友,世號“崔李蘇杜”。融之亡,審言為服緦云。審言生子閑,閑生甫。(《新唐書·杜審言傳》)

【英漢對照】

和晉陵路丞早春游望

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 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 晴光轉(zhuǎn)綠蘋。

忽聞歌古調(diào), 歸思欲沾巾。

ON A WALK IN THE EARLY SPRING

HARMONIZING A POEM BY MY FRIEND LU

STATIONED AT CHANGZHOU

Du Shenyan

Only to wanderers can come

Ever new the shock of beauty,

Of white cloud and red cloud dawning from the sea,

Of spring in the wild-plum and river-willow....

I watch a yellow oriole dart in the warm air,

And a green water- plant reflected by the sun.

Suddenly an old song fills

My heart with home, my eyes with tears.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tangshi/753760.html

相關(guān)閱讀:”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叭姷馁p析
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
鹿柴原文及翻譯
長相思·在長安 詩意
早發(fā)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