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由柳宗元創(chuàng)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抒情詩,賦中有比,象中含興,情景交融,楚楚動人。柳宗元與韓泰、韓曄、陳謙、劉禹錫都因參加王叔文領(lǐng)導的永貞革新運動而遭貶。后來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雖有人主張起用他們,終因有人梗阻,再度貶為邊州刺史。這首詩就是這時寫的。他們的際遇相同,休戚相關(guān),因而詩中表現(xiàn)出一種真摯的友誼,雖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無法自抑。詩的首聯(lián)先寫柳州,再總寫四人分處之地都是邊荒。頷聯(lián)寫夏日柳州景物,寫景,報告當?shù)貧夂。頸聯(lián)寫遠景,寫相望之勤,相思之苦,融情入景。尾聯(lián)寫五人遭際,天各一方,音書久滯。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詩是柳宗元全集中托物寓意的名篇。全詩八句四聯(lián),語言簡潔而含意豐富,看似清泊而實則在我們面前呈現(xiàn)出兩個特定場景:一是芙蓉慘遭險風摧殘,再是薜荔慘受惡雨損毀。從字面上看,受害對象為“水”和“墻”,而就詩意觀之,真正對象乃是“芙蓉”和“薜荔”。整個場景摹擬得細致真切而又生動形象。
在這首抒情詩中,既有自身的嘆喟,更有懷念與自己命運相同的幾位友人的深情,流露的是對壓制勢力的憤懣。詩歌將壯闊的景色與沉郁的感情交織在一處,用“驚風亂?”、“密雨斜侵”暗喻保守勢力對革新派的打擊迫害:
從眼前的“薜荔”、“芙蓉”(荷花)等美好事物受到侵害的景象,抒發(fā)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上遭挫折所產(chǎn)生的痛楚和不平。又以“嶺樹重遮”、“江流回腸”等景象,訴說了與故友遠相隔離,音書難通的愁苦和抑郁。賦中有比,象中含興,情景交融,楚楚動人。
【原文】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作者: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紋身地,猶是音書滯一鄉(xiāng)。
【注解】
⑴柳州:今屬廣西。
⑵漳州、汀洲:今屬福建。
⑶封州、連州:今屬廣東。
⑷刺史:州的行政長官,相當于后世的知府。
⑸接:連接,一說,目接,看到
⑹大荒:曠遠的廣野。
⑺驚風:狂風。
⑻亂?:吹動。
⑼芙蓉:指荷花。
⑽薜荔:一種蔓生植物,也稱木蓮。
⑾百越:即百粵,指當時五嶺以南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⑿文身:古代南方少數(shù)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紋的風俗。
【翻譯】
從城上高樓遠眺空曠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來。急風胡亂地掀動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長滿薜荔的墻上。山上的樹重重遮住了遠望的視線,江流曲折就像九轉(zhuǎn)的回腸。我們一起來到百越這個紋身的地方,雖然處于一地音書卻阻滯難通。
【韻譯】
柳州城上的高樓,接連著曠野荒原;我們愁緒象茫茫的海天,無限寬廣。
狂風陣陣,猛烈吹亂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傾盆,斜打著爬滿薜荔的土墻。
嶺上樹木重重,遮住了遠望的視線;柳江彎彎曲曲,象百結(jié)九轉(zhuǎn)的愁腸。
咱五人同時遭貶,到百越紋身之地;而今依然音書不通,各自滯留一方。
【寫作背景】
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適死,太子李誦(順宗)即位,改元永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勢力的反撲,僅五個月,“永貞革新”就遭到殘酷鎮(zhèn)壓。王叔文、王?被貶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員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人分別謫降為遠州司馬。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二王八司馬”事件。直到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與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等五人才奉詔進京。但當他們趕到長安時,朝廷又改變主意,竟把他們分別貶到更荒遠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連州為刺史。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時寫的。
【評析】
??
柳宗元與韓泰、韓曄、陳謙、劉禹錫都因參加王叔文領(lǐng)導的永貞革新運動而遭貶。后來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雖有人主張起用他們,終因有人梗阻,再度貶為邊州刺史。他們的際遇相同,休戚相關(guān),因而詩中表現(xiàn)出一種真摯的友誼,雖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無法自抑。元和十年,詩人初到柳州,夏日登樓懷友,面對滿目異鄉(xiāng)風物,不禁慨嘆世路艱難,人事變遷,故詩中情感多悲涼哀怨。
這首抒情詩,賦中有比,象中含興,情景交融,楚楚動人。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全詩先從“登柳州城樓”寫起。首句“城上高樓”,于“樓”前著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見愈遠。作者長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卻急不可耐地登上高處,為的是要遙望戰(zhàn)友們的貶所,抒發(fā)難于明言的積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說城上高樓與大荒相接,乃樓上人眼中所見。于是感物起興,“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噴涌而出,展現(xiàn)在詩人眼前的是遼闊而荒涼的空間,望到極處,海天相連。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遼闊無邊的空間了。這么遼闊的境界和這么深廣的情意,作者卻似乎毫不費力地寫入了這第一聯(lián),攝詩題之魂,并為以下的逐層抒寫展開了宏大的畫卷。
第二聯(lián)“驚風亂?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寫的是近處所見。惟其是近景,見得真切,故寫得細致。就描繪風急雨驟的景象而言,這是“賦”筆,而賦中又兼有比興。屈原《離騷》有云:“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又云:“?木根以結(jié)?兮,貫薜荔之落蕊;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之??。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在這里,芙蓉與薜荔,正象征著人格的美好與芳潔。登城樓而望近處,從所見者中特意拈出芙蓉與薜荔,顯然是它們在暴風雨中的情狀使詩人心靈顫悸。風而曰驚,雨而曰密,?而曰亂,侵而曰斜,足見對客觀事物又投射了詩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礙于風,而驚風仍要亂?;薜荔覆墻,雨本難侵,而密雨偏要斜侵。這怎能不使詩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愁思彌漫呢!在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賦中之比興,有如水中著鹽,不見痕跡。
第三聯(lián)寫遠景。由近景過渡到遠景的契機乃是近景所觸發(fā)的聯(lián)想。自己目前是處于這樣的情境之中,好友們的處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馳遠方,目光也隨之移向漳、汀、封、連四州。“嶺樹”、“江流”兩句,同寫遙望,卻一仰一俯,視野各異。仰觀則重嶺密林、遮斷千里之目;俯察則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腸。景中寓情,愁思無限。從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腸”對“嶺樹重遮千里目”,銖兩悉稱,屬于“工對”的范圍。而從意義上看,上實下虛,前因后果,以駢偶之辭運單行之氣,又具有“流水對”的優(yōu)點。
尾聯(lián)從前聯(lián)生發(fā)而來,除表現(xiàn)關(guān)懷好友處境望而不見的惆悵之外,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望而不見,自然想到互訪或互通音問;而望陸路,則山嶺重疊,望水路,則江流紆曲,不要說互訪不易,即互通音問,也十分困難。這就很自然地要歸結(jié)到“音書滯一鄉(xiāng)”。然而就這樣結(jié)束,文情較淺,文氣較直。作者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先用“共來百粵文身地”一墊,再用“猶自”一轉(zhuǎn),才歸結(jié)到“音書滯一鄉(xiāng)”,便收到了沉郁頓挫的藝術(shù)效果。而“共來”一句,既與首句中的“大荒”照應,又統(tǒng)攝題中的“柳州”與“漳、汀、封、連四州”。一同被貶謫于大荒之地,已經(jīng)夠痛心了,還彼此隔離,連音書都無法送到!讀詩至此,余韻裊裊,余味無窮,而題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傳出?梢娫娙擞霉P之妙。
【講解】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是一首以慷慨悲健見長的律詩為唐代七律名篇。是作者被貶后懷念友人之作,抒寫了共同的政治抱負和共同的政治命運而形成的友情。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詩是柳宗元全集中托物寓意的名篇。全詩八句四聯(lián),語言簡潔而含意豐富,看似清泊而實則在我們面前呈現(xiàn)出兩個特定場景:一是芙蓉慘遭險風摧殘,再是薜荔慘受惡雨損毀。從字面上看,受害對象為“水”和“墻”,而就詩意觀之,真正對象乃是“芙蓉”和“薜荔”。整個場景摹擬得細致真切而又生動形象。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在這首抒情詩中,既有自身的嘆喟,更有懷念與自己命運相同的幾位友人的深情,流露的是對壓制勢力的憤懣。詩歌將壯闊的景色與沉郁的感情交織在一處,用“驚風亂?”、“密雨斜侵”暗喻保守勢力對革新派的打擊迫害:
從眼前的“薜荔”、“芙蓉”(荷花)等美好事物受到侵害的景象,抒發(fā)了作者在人生旅途上遭挫折所產(chǎn)生的痛楚和不平。又以“嶺樹重遮”、“江流回腸”等景象,訴說了與故友遠相隔離,音書難通的愁苦和抑郁。賦中有比,象中含興,情景交融,楚楚動人。
1、作者說“愁思茫茫”,聯(lián)系全詩看,因何而“愁思茫茫”?
作者因自己被貶荒蠻之地,感慨仕途風波險惡而愁緒滿懷,因友人望而不見而生牽掛思念之愁。
2、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愁思的?(本詩中用到了哪些意象,具有什么樣的特征?描繪了怎樣的意境?結(jié)合詩人的遭遇,體會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景中見情。“高樓大荒”“ 海天茫茫”“ 驚風亂?”“ 密雨斜侵”“ 嶺樹重遮”“ 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對唐代的貶謫詩人來說,都是哀苦無比的景色。詩人正是通過這些景色的鋪敘,遠近結(jié)合,景中見情地把自己的無限哀情表達了出來。哀景寫哀情。
3、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通過登樓遠望,抒發(fā)了詩人離鄉(xiāng)別友的悲苦和對摯友的深情懷念,流露出對時事艱危、環(huán)境險惡的憂傷和不平。
4、有人說詩的頷聯(lián)賦中有比,你是如何理解的?
作者以風雨喻讒人之高張,借“芙蓉”“薜荔”在暴風雨中遭遇,暗比自己仕途風波險惡。賦中有比,不著痕跡。
5、這首詩情景交融,結(jié)合詩的第二聯(lián)作具體分析。
第二聯(lián)中,芙蓉與薜荔象征著人格的美好與芳潔;驚風、密雨映射敵對勢力。暴風肆虐,抽打著水中的芙蓉;密雨施狂,侵襲著墻上的薜荔。是景語,更是情語,是詩人仕途險惡的寫照,詩人對險惡處境的憂慮和憤慨溢于言表。
【作者介紹】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被稱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漢族。唐代宗大歷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長安(今陜西西安)。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劉禹錫與之并稱“劉柳”。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與之并稱“王孟韋柳”。因官終柳州刺史,故世稱柳河東或柳柳州。貞元初年進士,官監(jiān)察御史。順宗時,王叔文執(zhí)政,他任禮部員外郎,銳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敗,他也被貶為永州司馬,遷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逝于柳州,年僅47歲。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學家。柳宗元反對六朝以來籠罩文壇的綺靡浮艷文風,提倡質(zhì)樸流暢的散文。著有《柳河東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后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在此期間,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又出為柳州刺史(所以稱柳柳州),政績卓著。憲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劉禹錫、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富于戰(zhàn)斗性,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哲學著作有《天說》、《天時》、《封建論》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劉禹錫保存下來,并編成集。有《柳河東集》。
柳宗元生平事跡,參見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新、舊《唐書》本傳、文安禮《柳先生年譜》(載五百家注柳集卷首,別有《粵雅堂叢書》本)。今人著作,施子瑜《柳宗元年譜》(載《武漢大學學報》1957年第一期,有湖北人民出版社本),山西師范學院中文系《柳宗元年譜初稿》(載《山西師院》1974年第3期),可供參考。關(guān)于柳宗元的研究論著,章士釗《柳文指要》,取材詳博,為論柳著作的巨帙,但其中多揚柳抑韓之論。
【英漢對照】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 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
FROM THE CITY-TOWER OF LIUZHOU
TO MY FOUR FELLOW-OFFICIALS AT ZHANG,
DING, FENG, AND LIAN DISTRICTS
Liu Zongyuan
At this lofty tower where the town ends, wilderness begins;
And our longing has as far to go as the ocean or the sky....
Hibiscus-flowers by the moat heave in a sudden wind,
And vines along the wall are whipped with slanting rain.
Nothing to see for three hundred miles but a blur of woods and mountain --
And the river's nine loops, twisting in our bowels....
This is where they have sent us, this land of tattooed people --
And not even letters, to keep us in touch with home.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ci/tangshi/805661.html
相關(guān)閱讀:唐詩《終南別業(yè)》王維賞析
清平調(diào)·一枝紅艷露凝香
早秋?許渾_翻譯注釋賞析
長干行·家臨九江水
唐詩《夜雨寄北》李商隱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