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青溪?王維_翻譯注釋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唐詩三百首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簡介】

  《青溪》由王維創(chuàng)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借頌揚名不見經(jīng)傳的青溪,來印證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閑。全詩自然清淡素雅,寫景抒情皆輕輕松松,然而韻味卻雋永醇厚。詩人筆下的青溪是喧鬧與沉郁的統(tǒng)一,活潑與安祥的揉合,幽深與素靜的融和。吟來令人羨慕向往。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原文】

  《青溪》

  作者:王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zhuǎn),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注解】:

①青溪:在今陜西勉縣之東。

②言:發(fā)語詞,無義。黃花川:在今陜西鳳翔縣東北。

③趣途:趣同“趨”,指走過的路途。

④聲:溪水聲。色:山色。

⑤漾漾:水波動蕩。菱荇(líng xìng):泛指水草。“漾漾”二句描寫菱荇在青溪水中浮動,蘆葦?shù)牡褂坝痴沼谇宄旱牧魉?/p>

⑥素:潔白。心素:指高潔的心懷。閑:悠閑淡泊。澹:恬靜安然。

⑦磐石:又大又平的石頭。將已矣:將以此終其身;從此算了。又有寫作盤石。

⑧逐:順,循。

⑨將:將近。

⑩萬轉(zhuǎn):形容山路千回萬轉(zhuǎn)。

⑾泛:飄浮。

⑿澄澄:清澈透明。

⒀映:倒映。

⒁葭葦:泛指蘆葦。

⒂請:愿。

【韻譯】:

每次我進入黃花川漫游,常常沿著青溪輾轉(zhuǎn)飄流。
流水依隨山勢千回萬轉(zhuǎn),路途無百里卻曲曲幽幽。
亂石叢中水聲喧嘩不斷,松林深處山色靜謐清秀。
溪中菱藕荇菜隨波蕩漾,澄澄碧水倒映蘆葦蒲莠。
我的心平素已習(xí)慣閑靜。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憂。
讓我留在這盤石上好了,終日垂釣一直終老到頭!

【評析】:

  這是一首寫于歸隱之后的山水詩。詩的每一句都可以獨立成為一幅優(yōu)美的畫面,溪流隨山勢蜿蜓,在亂石中奔騰咆哮,在松林里靜靜流淌,水面微波蕩漾,各種水生植物隨波浮動,溪邊的巨石上,垂釣老翁消閑自在。詩句自然清淡,繪聲繪色,靜中有動,托物寄情,韻味無窮。   詩題一曰《過青溪水作》,大約是王維初隱藍田南山時所作。寫了一條不甚知名的溪水,卻很能體現(xiàn)王維山水詩的特色。

  看來王維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黃花川游歷。這一段路程雖長不及百里,但溪水隨著山勢盤曲蛇行,千回萬轉(zhuǎn),頗為蜿蜓多姿。王維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盤曲四五十里至黃牛嶺見黃花川》,也說那里的山路“危徑幾萬轉(zhuǎn)”,可與此詩的“隨山將萬轉(zhuǎn)”對看。

  詩開頭四句對青溪作總的介紹后,接著采用“移步換形”的寫法,順流而下,描繪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畫面。你看,當(dāng)它在山間亂石中穿過時,水勢湍急,潺潺的溪流聲忽然變成了一片喧嘩。“喧”字造成了強烈的聲感,給人以如聞其聲的感受。當(dāng)它流經(jīng)松林中的平地時,這同一條青溪卻又顯得那么嫻靜、安謐,幾乎沒有一點聲息。澄碧的溪水與兩岸郁郁蔥蔥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調(diào)特別幽美、和諧。這一聯(lián)中一動一靜,以動襯靜,聲色相通,極富于意境美。再看,當(dāng)青溪緩緩流出松林,進入開闊地帶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著菱葉、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蔥綠,水流過處,微波蕩漾,搖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鏡般的清澈碧透,岸邊淺水中的蘆花、葦葉,倒映如畫,天然生色。這一聯(lián),“漾漾”繪水動貌,“澄澄”狀水靜貌,也是一動一靜,極為傳神。詩人筆下的青溪,既喧鬧,又沉靜,既活潑,又安詳,既幽深,又素凈,從不斷的流動變化中,表現(xiàn)出了鮮明個性和盎然生意。讀后令人油然而生愛悅之情。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其實,青溪并沒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為什么在詩人的眼中、筆下,會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誠如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人間詞話刪稿》)王維也正是從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發(fā)現(xiàn)了與他那恬淡的心境、閑逸的情趣高度和諧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詩人正是有意借青溪來為自己寫照,以清川的淡泊來印證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這里已融合為一了。最后,詩人暗用了東漢嚴子陵垂釣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隱居青溪來作為自己的歸宿了。這固然說明詩人對青溪的喜愛,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這一點,寫來含而不露,耐人尋味。

  這首詩,自然、清淡、素雅,寫景抒情均不刻意為之,表面上看似不著力,而讀來韻味雋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評“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風(fēng)自笑”,是最恰當(dāng)不過的。

【講解】

  進入黃花川,就聽到了清脆悅耳的青溪水聲。溪水清澈,直視無礙,水中魚兒追逐嬉戲,怡然自樂。茂盛的樹木與溪邊的小草、野花相映成趣。在大詩人王維的指引下,我們循著溪水繼續(xù)前行。

  山勢斗折蛇行,千回萬轉(zhuǎn),溪水一下子變得不安分起來了,在山間亂石中你推我擁,奔騰向前,嘩嘩作響,整個山林瞬間喧鬧起來了。再往前走是一片茂密幽深的松林,置身其中,山色漸漸陰暗,絲涼意沁入心脾。頑皮的溪水經(jīng)過剛才的打鬧后,也許是累了,也許是被眼前的幽靜同化了,陡然安靜下來了,緩緩地?zé)o聲無息地向前流著。

  出了松林,我再次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菱葉、荇菜等水生植物在寬大的水面上浮泛著,一片蔥綠,水流過處,微波蕩漾,搖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鏡般的清澈碧透,岸邊淺水中的蘆花、葦葉,倒映在水中像一幅天然畫,鮮艷明媚。青溪,既喧鬧,又沉靜,既活潑,又安詳,既幽深,又素凈。難怪詩人王維對它情有獨鐘呢!

  不難想象,當(dāng)年詩人王維游此地的心境。“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他以青溪自喻,以清川的淡泊來印證自己的閑逸的情趣。心境、物境在這里已經(jīng)融合為一了。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青溪雖不到百里,但帶給人的愉悅、淡泊、愜意無可比擬。置身這里,擁有恬靜,煩擾不再,有如此美景相伴,此生何求呀!我早已陶然其中,不想回去了。難怪詩人王維“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想坐在頑石上,悠然地釣魚,要一生都隱居在這里呢!

  其實大自然所呈現(xiàn)的景趣往往和人們的某種心境和諧一致,人們的種種心情也會在與自然的零距離接觸中得到融合。造物者用它的鬼斧神工竟造就了這樣一個空靈寧靜的環(huán)境,此生能到此一游,無憾事矣!

  拓展訓(xùn)練:

  1“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這兩句中的“喧”和“靜”用得極妙,試做點賞析。

  參考答案:這兩句中的“喧”和“靜”用得極妙,一動一靜,形成對比,以溪水的動襯環(huán)境的寂靜,聲色相通,極富于意境美。

【作者介紹】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 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藍田輞川別墅,漢族。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詩400首。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后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王維在唐詩的范疇顯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科第一(即狀元)。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后兩京收復(fù),降職為太子中允,復(fù)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于文學(xué)才華。開元九年(721)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后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xiàn)了他當(dāng)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zhuǎn)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dāng)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dān)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于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也日益發(fā)展。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終南山,后又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墅,遂與好友裴迪優(yōu)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亂軍陷長安,玄宗入蜀,王維為叛軍所獲。服藥佯為□疾,仍被送洛陽,署以偽官。兩京收復(fù)后,受偽職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懷念唐室的《凝碧池》詩為肅宗嘉許,且其弟王縉官位已高,請削官為兄贖罪,故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后復(fù)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王維長年在京師做官,又多與親王貴主交接往來,文名盛極一時,被公認為開元、天寶時期的文宗。他擅長五言詩,又因他精通音樂,故其所作五言詩容易合樂,傳播既廣,聲名亦高。王維寫的近體詩,嚴守聲律,意態(tài)豪放,他寫的風(fēng)景詩多是情景并勝。殷?評價他的詩說:“維詩辭秀調(diào)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字一句,皆出常境。”王維在寫詩的技巧上有著很高的成就,但由于他有消極遁世的思想,在其不少詩篇中,含有逃避現(xiàn)實的消極因素。因此,在文學(xué)史上稱他與孟浩然同為“隱逸詩派”的代表人物。唐代宗對王維的詩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在《批答王縉進集表手敕》中說:“卿之伯氏,天下文宗,經(jīng)歷先朝,名高希代,時論歸美,誦于人口。”到了唐朝末年,梨園弟子仍相沿唱王維絕句,足見其影響之深。

  王維的大多數(shù)詩都是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jié)較為舒緩,用以表現(xiàn)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王維從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托,他自稱“一悟寂為樂,此生閑有余”(《飯覆釜山僧》)。這種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之中。過去時代不少人推崇王維此類詩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們具有頗高的藝術(shù)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對其中體現(xiàn)的閑情逸致和消極思想產(chǎn)生共鳴。明代胡應(yīng)麟稱王維五絕“卻入禪宗”,又說《鳥鳴澗》、《辛夷塢》二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藪》),便是一個明證。雪景 傳為王維作 王維其他題材的作品,如送別、紀行之類的詩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寫景佳句,如“遠樹帶行客,孤城當(dāng)落暉”(《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山中一半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都是傳誦不衰的名句。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http://)

  以軍旅和邊塞生活為題材的《從軍行》、《隴西行》、《燕支行》、《觀獵》、《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壯闊飛動之作!峨]頭吟》、《老將行》則抒發(fā)了將軍有功不賞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矛盾的一個側(cè)面!队^獵》生動地描寫了打獵時的情景。《夷門歌》歌詠歷史人物的俠義精神!渡倌晷小匪氖妆憩F(xiàn)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鮮明,筆墨酣暢。這些作品一般認為是王維早期所作。還有一些詩歌,如貶官濟州時所作《濟上四賢詠》以及《寓言》、《不遇詠》和后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趙女彈箜篌》,對于豪門貴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現(xiàn)象表示憤慨,反映了開元、天寶時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陰暗面!堵尻柵畠盒小、《西施詠》則以比興手法,寄托了因貴賤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對權(quán)貴的諷刺。還有抒寫婦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一些贈送親友和描寫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詩,如《送別》“山中相送罷”、《臨高臺送黎拾遺》、《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歸江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思》、《雜詩》“君自故鄉(xiāng)來”等,千百年來傳誦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當(dāng)時即播為樂曲,廣為傳唱。這些小詩都是五言或七言絕句,感情真摯,語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飾,具有淳樸深厚之美,可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媲美,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

【英漢對照】

青溪

王維


言入黃花川, 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zhuǎn), 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 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 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 垂釣將已矣。

 

A GREEN STREAM

Wang Wei


I have sailed the River of Yellow Flowers,

Borne by the channel of a green stream,

Rounding ten thousand turns through the mountains

On a journey of less than thirty miles….

Rapids hum over heaped rocks;

But where light grows dim in the thick pines,

The surface of an inlet sways with nut-horns

And weeds are lush along the banks.

…Down in my heart I have always been as pure

As this limpid water is….

Oh, to remain on a broad flat rock

And to cast a fishing-line forever!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tangshi/833313.html

相關(guān)閱讀:晚次鄂州原文+翻譯+賞析
宿王昌齡隱居
雜詩?近寒食雨草萋萋(注釋,翻譯,點評,賞析)
《塞下曲·其一》【賞析】注解+譯文
賈生?李商隱(注釋_翻譯_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