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喜見外弟又言別?李益_翻譯注釋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唐詩三百首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簡介】

  《喜見外弟又言別》由李益創(chuàng)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是一首寫表兄弟因亂離闊別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別離之詩。初問姓氏,心已驚疑,待知姓名,即憶起舊容,于是化驚為喜。敘談傷亂感慨之情,寓之意中。全詩采用白描手法,以凝煉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再現(xiàn)了亂離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場面,抒發(fā)了真摯的至親情誼,讀來親切感人。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安史之亂、繼以藩鎮(zhèn)割據(jù),詩人李益的少年,就是在此背景下度過的。離亂長達十年,親戚都下落不明,所以童稚之交的表弟前來拜謁,詩人竟呼為“一(意外)相逢”!是的,這是個顛倒的年代,死于戰(zhàn)亂是常事,生逢反倒屬于意外!

  更可嘆的是他們已對面不相識了,詩人竟要先問“陌生人”的姓氏,才驚知骨肉相聚了;他還記得表弟的小名,可兒時的容貌卻要努力去記憶中搜尋……

  接下來的情景是可想而知的,十年的滄海變遷,整整說了一夜。得知親友的近況是可欣慰的,但這點喜悅很快就被明日分手的悲哀沖去了,因為他們?nèi)栽陔x亂之中,仍需為維持生計而各奔東西。

【原文】

《喜見外弟又言別》

作者:李益

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注解】

外弟:表弟。

亂:指安史之亂。

滄海:比喻世事的巨大變化。

巴陵:現(xiàn)湖南省岳陽市,即詩中外弟將去的地方。

【韻譯】

經(jīng)過了十年的亂離之后,長大后在異地忽然相逢。

初見動問尊姓使我驚訝,說名字才憶起舊時面容。

別后經(jīng)歷多少滄海桑田,長談直到山寺敲響暮鐘。

明日你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愁不知又隔幾重?

【評析】

  這是一首寫表兄弟因亂離闊別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別離之詩。初問姓氏,心已驚疑,待知姓名,即憶起舊容,于是化驚為喜。敘談傷亂感慨之情,寓之意中。

  全詩采用白描手法,以凝煉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再現(xiàn)了亂離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場面,抒發(fā)了真摯的至親情誼,讀來親切感人。

  這首詩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詩人同表弟(外弟)久別重逢又匆匆話別的情景。在以人生聚散為題材的小詩中,它歷來引人注目。

  “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開門見山,介紹二人相逢的背景。這里有三層意思:一是指出離別已有十年之久。二是說明這是社會動亂中的離別。它使人想起,發(fā)生于李益八歲到十六歲時的安史之亂及其后的藩鎮(zhèn)混戰(zhàn)、外族入侵等戰(zhàn)亂。三是說二人分手于幼年,“長大”才會面,這意味著雙方的容貌已有極大變化。他們長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頗出意外。句中“一”字,表現(xiàn)出這次重逢的戲劇性。

  頷聯(lián)“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正面描寫重逢。他們的重逢,同司空曙所描寫的“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中的情景顯然不同;ハ嘤洃洩q新才可能“疑夢”,而李益和表弟卻已經(jīng)對面不能相認了。看來,他們是邂逅相遇。詩人抓住“初見”的一瞬間,作了生動的描繪。面對陌生人,詩人客氣地詢問:“貴姓?”,不由暗自驚訝。對一個似未謀面者的身份和來意感到驚訝。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經(jīng)過初步接談,詩人恍然大悟,面前的“陌生人”原來就是十年前還在一起嬉戲的表弟。詩人一邊激動地稱呼表弟的名字,一邊端祥對方的容貌,努力搜索記憶中關(guān)于表弟的印象。想來,他當時還曾說:你比從前……

  詩人從生活出發(fā),抓住了典型的細節(jié),從“問”到“稱”,從“驚”到“憶”,層次清晰地寫出了由初見不識到接談相認的神情變化,繪聲繪色,細膩傳神。而至親重逢的深摯情誼,也自然地從描述中流露出來,不需外加抒情的筆墨,已經(jīng)為讀者所領(lǐng)略了。

  十年闊別,一朝相遇,該有多少話語要說!頸聯(lián)“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表現(xiàn)了這傾訴別情的場面。分手以來千頭萬緒的往事,詩人用“滄海事”一語加以概括。這里化用了滄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間個人、親友、社會的種種變化,同時也透露了作者對社會動亂的無限感慨。

  兩人熱烈地交談,從白天到日暮才停下話音。敘談時間長,正表明他們情誼的深長。“暮天鐘”并不是單純作為日暮的標志而出現(xiàn)的。它表明二人敘談得十分入神,以至顧不上觀望天色的變化,也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只有遠處傳來寺院的鐘聲,才使他們意識到原來已是黃昏。作者在這一聯(lián),避實就虛,擇取了敘舊時間很長這個側(cè)面,表現(xiàn)出二人歡聚時的熱烈氣氛和激動心情。

  前六句,從久別,到重逢,到敘舊,寫“喜見”,突出了一個“喜”字;七、八句轉(zhuǎn)入“言別”。作者沒有使用“離別”的字樣,而是想象出一幅表弟登程遠去的畫圖:“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明日”,點出聚散匆匆。“巴陵道”,即通往巴陵郡(今湖南岳陽)的道路,這里提示了表弟即將遠行的去向。“秋山又幾重”則是通過重山阻隔的場景,把新的別離,形象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用“秋”形容“山”,于點明時令的同時,又隱蘊著作者傷別的情懷。不是從宋玉開始,就把秋天同悲傷聯(lián)系在一起了么?“幾重”而冠以“又”字,同首句的“十年離亂”相呼應(yīng),使后會難期的惆悵心情,溢于言表。

  這首詩不以奇特警俗取勝,而以樸素自然見長。詩中的情景和細節(jié),似曾人人經(jīng)歷過的,這就使人們讀起來,感覺十分親切。詩用凝煉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生動的細節(jié),典型的場景,層次分明地再現(xiàn)了社會動亂中人生聚散的獨特一幕,委婉蘊藉地抒發(fā)了真摯的至親情誼和深重的動亂之感。

【講解】

  這首詩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詩人同表弟(外弟)久別重逢又匆匆話別的情景。在以人生聚散為題材的小詩中,它歷來引人注目。

  “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開門見山,介紹二人相逢的背景。這里有三層意思:一是指出離別已有十年之久。二是說明這是社會動亂中的離別。它使人想起,發(fā)生于李益八歲到十六歲時的安史之亂及其后的藩鎮(zhèn)混戰(zhàn)、外族入侵等戰(zhàn)亂。三是說二人分手于幼年,“長大”才會面,這意味著雙方的容貌已有極大變化。他們長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頗出意外。句中“一”字,表現(xiàn)出這次重逢的戲劇性。

  頷聯(lián)“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正面描寫重逢。他們的重逢,同司空曙所描寫的“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中的情景顯然不同;ハ嘤洃洩q新才可能“疑夢”,而李益和表弟卻已經(jīng)對面不能相認了?磥恚麄兪清忮讼嘤。詩人抓住“初見”的一瞬間,作了生動的描繪。面對陌生人,詩人客氣地詢問:“貴姓?”,不由暗自驚訝。對一個似未謀面者的身份和來意感到驚訝。

  下句“稱名”和“憶舊容”的主語,都是作者。經(jīng)過初步接談,詩人恍然大悟,面前的“陌生人”原來就是十年前還在一起嬉戲的表弟。詩人一邊激動地稱呼表弟的名字,一邊端祥對方的容貌,努力搜索記憶中關(guān)于表弟的印象。想來,他當時還曾說:你比從前……。

  詩人從生活出發(fā),抓住了典型的細節(jié),從“問”到“稱”,從“驚”到“憶”,層次清晰地寫出了由初見不識到接談相認的神情變化,繪聲繪色,細膩傳神。而至親重逢的深摯情誼,也自然地從描述中流露出來,不需外加抒情的筆墨,已經(jīng)為讀者所領(lǐng)略了。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十年闊別,一朝相遇,該有多少話語要說!頸聯(lián)“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表現(xiàn)了這傾訴別情的場面。分手以來千頭萬緒的往事,詩人用“滄海事”一語加以概括。這里化用了滄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間個人、親友、社會的種種變化,同時也透露了作者對社會動亂的無限感慨。

  兩人熱烈地交談,從白天到日暮才停下話音。敘談時間長,正表明他們情誼的深長。“暮天鐘”并不是單純作為日暮的標志而出現(xiàn)的。它表明二人敘談得十分入神,以至顧不上觀望天色的變化,也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只有遠處傳來寺院的鐘聲,才使他們意識到原來已是黃昏。作者在這一聯(lián),避實就虛,擇取了敘舊時間很長這個側(cè)面,表現(xiàn)出二人歡聚時的熱烈氣氛和激動心情。

  前六句,從久別,到重逢,到敘舊,寫“喜見”,突出了一個“喜”字;七、八句轉(zhuǎn)入“言別”。作者沒有使用“離別”的字樣,而是想象出一幅表弟登程遠去的畫圖:“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明日”,點出聚散匆匆。“巴陵道”,即通往巴陵郡(今湖南岳陽)的道路,這里提示了表弟即將遠行的去向。“秋山又幾重”則是通過重山阻隔的場景,把新的別離,形象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用“秋”形容“山”,于點明時令的同時,又隱蘊著作者傷別的情懷。不是從宋玉開始,就把秋天同悲傷聯(lián)系在一起了么?“幾重”而冠以“又”字,同首句的“十年離亂”相呼應(yīng),使后會難期的惆悵心情,溢于言表。

  這首詩不以奇特警俗取勝,而以樸素自然見長。詩中的情景和細節(jié),似曾人人經(jīng)歷過的,這就使人們讀起來,感覺十分親切。詩用凝煉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生動的細節(jié),典型的場景,層次分明地再現(xiàn)了社會動亂中人生聚散的獨特一幕,委婉蘊藉地抒發(fā)了真摯的至親情誼和深重的動亂之感。(《唐詩鑒賞大辭典》)

【作者介紹】

  李益(748-829), 唐代詩人,字君虞。“大歷十才子”之一。字君虞,陜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后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棄官在燕趙一帶漫游。北游河朔,貞元十三年(797)任幽州節(jié)度使劉濟從事。嘗與濟詩,有怨望語。十六年南游揚州等地,寫了一些描繪江南風(fēng)光的佳作。元和后入朝,歷秘書少監(jiān)、集賢殿學(xué)士、左散騎常侍等職。自負才地,多所凌忽,為眾不容,諫官舉其幽州詩句,降居散秩。憲宗時俄復(fù)用為秘書監(jiān),遷太子賓客、集賢學(xué)士,判院事,轉(zhuǎn)右散騎常侍。

《霍小玉傳》與李益

  《霍小玉傳》是唐代傳奇。作者蔣防。生卒年不詳。字子徵,一作子微。義興(今江蘇宜興)人。元和中,蔣防作《鞴上鷹》詩說:“幾欲高飛天上去,誰人為解綠絲絳。”意思是,我好象是被人拴住了腳的一只老鷹,可是誰替我解開腳上的繩子呢?再次顯示了蔣防高飛遠舉的抱負。李紳識其意,與元稹共薦之(《舊唐書·龐嚴傳》)。長慶元年(821),自右補闕充翰林學(xué)士。二年,加司封員外郎。三年,加知制誥。四年,李紳被逐,蔣防亦貶為汀州刺史。不久改連州刺史。

  本篇寫隴西李益與妓女霍小玉的愛情悲劇。李益初與霍小玉相戀,同居多日。得官后,聘表妹盧氏,與小玉斷絕。小玉日夜思念成疾,后得知李益負約,憤恨欲絕。忽有“豪士”挾持李益至小玉家中,小玉誓言死后必為厲鬼報復(fù)。李益娶盧氏后,因猜忌休妻,“至于三娶,率皆如初焉”。作者同情霍小玉的悲慘命運,譴責李益的負心,愛憎分明。與元稹《鶯鶯傳》為張生拋棄崔鶯鶯辯護判然不同。

  作品中寫李益少有才思,麗詞嘉句,時謂無雙;又寫韋夏卿為其“密友”。因此研究者認為蔣防所寫即是唐肅宗時宰相李揆族子、著名詩人李益。魯迅評《霍小玉傳》說:“李肇(《國史補》)中云:‘散騎常侍李益少有疑病’,而傳謂小玉死后,李益乃大猜忌,則或出于附會,以成異聞?wù)咭病?rdquo;(《稗邊小綴》)汪辟疆也說:“(李益)夫婦之間無聊生者,或為當日流傳之事實。小說多喜附會,復(fù)舉薄□之事以實之。”(《唐人小說》)至于本篇的藝術(shù)價值,前人給予很高評價。明代胡應(yīng)麟稱贊唐人小說紀閨閣事綽有情致,并認為“此篇尤為唐人最精彩動人之傳奇,故傳誦弗衰”(《少室山房筆叢》)。明代湯顯祖演作戲曲《紫釵記》。

【英漢對照】

喜見外弟又言別

李益

十年離亂后, 長大一相逢。

問姓驚初見, 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 語罷暮天鐘。

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幾重。

A BRIEF BUT HAPPY MEETING WITH MY BROTHER-IN LAW

"MEETING BY ACCIDENT, ONLY TO PART"

Li Yi

After these ten torn wearisome years

We have met again. We were both so changed

That hearing first your surname, I thought you a stranger --

Then hearing your given name, I remembered your young face....

All that has happened with the tides

We have told and told till the evening bell....

Tomorrow you journey to Youzhou,

Leaving autumn between us, peak after peak.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tangshi/876741.html

相關(guān)閱讀:長干行·家臨九江水
唐詩《夜雨寄北》李商隱賞析
清平調(diào)·一枝紅艷露凝香
早秋?許渾_翻譯注釋賞析
唐詩《終南別業(yè)》王維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