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孟浩然_翻譯注釋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唐詩三百首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簡介】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由孟浩然創(chuàng)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是一首抒寫旅中寄友的詩。全詩寫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現(xiàn)他鄉(xiāng)雖好終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頗不得志之情。開頭兩句有造作雕琢感。“急夜流”三字,若直說“夜急流”更順暢得多。然而三、四兩句“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卻是隨手拈來,清新誘人,江上夜色,如置眼前,足見詩人何等大手筆。這首詩的前半寫景,后半寫情,以景生情,情隨景致,景情揉合,景切情深,撩人情思。此詩的情感很濃,意境很闊大,頗具盛唐風神。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原文】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作者:孟浩然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注解】

桐廬江:即桐江,是錢塘江流經(jīng)桐廬縣境的部分。

廣陵:即揚州,又稱維揚。

舊游:老朋友。

暝:指黃昏。

滄江:同“蒼江”,指桐廬江。滄同“蒼”,因江色蒼青,故稱。

建德:今屬浙江,居桐江上游。這里泛言桐廬、建德一帶江域。

非吾土:不是我的家鄉(xiāng)。王粲《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維揚:即揚州!抖磿·禹貢》:“淮海維揚州。”

憶舊游:懷念揚州的老朋友。

遙寄:遠寄。

海西頭:指揚州。揚州近海,故日海西頭。隋煬帝《泛龍舟歌》:“借問揚州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因古揚州幅員遼闊,東臨大海,故稱。

【翻譯】

山色迷漾,只能聽到一陣陣愁猿的哀鳴。江水蒼蒼,在夜詞也決不停息,向東急急奔流。秋風掠過兩岸的樹林,聲聲入耳,淡月籠罩傍江的孤舟,歷歷在目。這建德地面并非是我的故土,只身羈旅他鄉(xiāng),令我懷念起遠在揚州的老朋友來。相隔千里,只能把兩行思念的熱淚化作這充滿情意的詩篇,寄給遙遠的海西頭的友人。

【韻譯】

山色昏暗聽到猿聲使人生愁,桐江蒼茫夜以繼日向東奔流。

兩岸風吹樹動枝葉沙沙作響,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葉孤舟。

建德風光雖好卻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懷念揚州的故交老友。

相憶相思我抑不住涕淚兩行,遙望海西頭把愁思寄去揚州。

【評析】

  這首詩在意境上顯得清寂或清峭,情緒上則帶著比較重的孤獨感。

  詩題點明是乘舟停宿桐廬江的時候,懷念揚州(即廣陵)友人之作。桐廬江為錢塘江流經(jīng)桐廬縣一帶的別稱。“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首句寫日暮、山深、猿啼。詩人佇立而聽,感覺猿啼似乎聲聲都帶著愁情。環(huán)境的清寥,情緒的黯淡,于一開始就顯露了出來。次句滄江夜流,本來已給舟宿之人一種不平靜的感受,再加上一個“急”字,這種不平靜的感情,便簡直要激蕩起來了,它似乎無法控制,而象江水一樣急于尋找它的歸宿。接下去“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語勢趨向自然平緩了。但風不是徐吹輕拂,而是吹得木葉發(fā)出鳴聲,其急也應該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說也還是一種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滄江中之一葉孤舟,詩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觸動得厲害了。如果將后兩句和前兩句聯(lián)系起來,則可以進一步想象風聲伴著猿聲是作用于聽覺的,月涌江流不僅作用于視覺,同時還必然有置身于舟上的動蕩不定之感。這就構成了一個深遠清峭的意境,而一種孤獨感和情緒的動蕩不寧,都蘊含其中了。

  詩人何以在宿桐廬江時有這樣的感受呢?“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建德當時為桐廬鄰縣,這里即指桐廬江流境。維揚,揚州的古稱。按照詩人的訴說,一方面是因為此地不是自己的故鄉(xiāng),“雖信美而非吾士”,有獨客異鄉(xiāng)的惆悵;另一方面,是懷念揚州的老朋友。這種思鄉(xiāng)懷友的情緒,在眼前這特定的環(huán)境下,相當強烈,不由得潸然淚下。他幻想憑著滄江夜流,把自己的兩行熱淚帶向大海,帶給在大海西頭的揚州舊友。

  這種凄惻的感情,如果說只是為了思鄉(xiāng)和懷友,恐怕是不夠的。孟浩然出游吳越,是他四十歲去長安應試失敗后,為了排遣苦悶而作長途跋涉的。“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這種漫游,就不免被罩上一種悒悒不歡的情緒。然而在詩中,詩人只淡淡地把“愁”說成是懷友之愁,而沒有往更深處去揭示。這可以看作孟浩然寫詩“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詩,原是“遇思入詠”,不習慣于攻苦著力的。然而,這樣淡一點著筆,對于這首詩卻是有好處的。一方面,對于他的老朋友,只要點到這個地步,朋友自會了解。另一方面,如果真把那種求仕失敗的心情,說得過于刻露,反而會帶來塵俗乃至寒傖的氣息,破壞詩所給人的清遠的印象。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除了感情的表達值得我們注意以外,詩人在用筆上也有輕而淡的一面。全詩讀起來只有開頭兩句“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給人以經(jīng)營錘煉的感覺,其余即不見有這樣的痕跡。特別是后半抒情,更象是脫口而出,跟朋友談心。但即使是開頭的經(jīng)營,看來也不是追求強刺激,而是為了讓后面發(fā)展得更自然一些,減少文字上的用力。因為這首詩,根據(jù)詩題“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寫不好可能使上下分離,前面是“宿”,下面是“寄”,前后容易失去自然的過渡和聯(lián)系。而如果在開頭不顧及后面,單靠后面來彌補這種聯(lián)系,肯定會分外顯得吃力。現(xiàn)在頭一句著一個“愁”字,便為下面作了張本。第二句寫滄江夜流,著一“急”字,就暗含“客心悲未央”的感情,并給傳淚到揚州的想法提供了根據(jù)。同時,從環(huán)境寫起,寫到第四句,出現(xiàn)了“月照一孤舟”,這舟上作客的詩人所面臨的環(huán)境既然是那樣孤寂和清峭,從而生出“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的想法便非常自然了。因此,可以說這首詩后面用筆的輕和淡,跟開頭稍稍用了一點力氣,是有關系的。沒有開頭這點代價,后面說不定就要失去渾成和自然。

  孟浩然寫詩,“遇思入詠”,是在真正有所感時才下筆的。詩興到時,他也不屑于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筆調把它表現(xiàn)出來。那種不過分沖動的感情,和渾然而就的淡淡詩筆,正好吻合,韻味彌長。這首詩也表現(xiàn)了這一特色。(余恕誠,原載:《唐詩鑒賞大辭典》)

【點評】

  這首詩寫作者長安失遇后,漫游吳越,夜宿桐廬江,將去建德,而建德一無親故,故思念維揚舊游。詩中“廣陵”、“維揚”都是揚州舊名或別稱。‘隋場帝《泛龍舟歌》有“借問揚州何處在?淮南淮北海西頭。”故“海西頭”亦指揚州。

  夜幕降臨,山色昏黃,以詩人失意更兼旅途孤寂的心情來感受,猿啼正是愁音。墨綠色的江水不舍晝夜地奔流,一個“急”字擬人,隱隱透出“逝者如斯”的生命之感。又兩句皆暗用通感,“聽猿愁”是把心覺移作聽覺,“急夜流”則把視覺換為心覺,意境由之深邃。額聯(lián)是一副工對,使人想到王灣的名聯(lián)“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有異曲同工之妙.風鳴岸葉是動,月照孤舟是靜,相一映襯,更顯幽寂。頸聯(lián)“非吾土”句,用王聚《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兮”之意,感嘆建德無友可投,因而憶念維揚。“猿愁”、“江急”、“風鳴”、“月照”合成的境界已十分凄涼,加之孤舟獨處,來日不知何投,本一失意之心靈,至此竟被逼出兩行清淚。情深語摯,令人感動。中國古人總說:“愁苦之言易好”,因為“愁苦則其情沉著,沉著則舒籟發(fā)聲,動與天會”(明張煌言語),一個西方人干脆說:“最美麗的詩歌就是最絕望的,有些不朽篇章是純粹的眼淚”(繆塞語)。如此說來,詩人的不幸,不又是詩的大幸么?

【講解】

  孟浩然:公元689一約740,唐朝詩人,以所作田園山水詩出名。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長期隱居故鄉(xiāng)鹿門山。年四十,游長安,應進士不第。張九齡鎮(zhèn)荊州,引為幕僚。開元末,病疽背卒。其詩與王維齊名,時稱“王盂”。所作詩多寫山水景物及隱居或羈旅生活,為李白、杜甫等人所稱贊。有《盂浩然集》傳世。后人“王孟”并稱多認認為二人風格相近。其實,多讀細品,王維和孟浩然的詩在意境創(chuàng)造和情感傾向上有相當大的差異。王維早年進士及第,大半生在官場,雖也有不遇之感,但心情畢竟較平靜,故詩風雍容和諧,有富貴氣息。而孟浩然40歲不第,終生布衣,必然有一種失落感,故其心情頹喪,詩的境界也就孤峭冷清,有很重的感傷情味。本詩便是著例。在意境上顯得清寂或清峭,情緒上則帶著比較重的孤獨感。

  孟浩然在長安落第之后,為了排遣苦悶,出游吳越,本詩即寫在途中。他內心的憂愁煩惱是不難理解的。詩題“宿桐陵江寄廣陵舊游”,是乘舟停宿桐廬江的時候,懷念廣陵(即揚州)友人之作。點明了有“宿”和“寄”兩個內容,弄不好容易前后分離,失去自然的過渡和聯(lián)系。詩人是這樣處理的:前四句側重寫“宿桐廬江”之景色,后四句側重寫“寄廣陵舊游”。前四句用“日暮”、“山深”、“猿啼”、“江水”、“秋風”、“孤舟”這些帶有凄迷孤寂的景物組合在一起,構成清峭孤冷的意境,襯托出詩人的綿綿愁思。后四句用“記”、“淚”、“寄”,向朋友傾述獨客異鄉(xiāng)的惆悵和孤獨之感,又抒發(fā)懷念友人的拳拳之心,感情真摯。詩人感情如此凄惻,恐怕不僅僅是思鄉(xiāng)和懷友,而是在特定背景下的特殊感受,更深層的原因則是科場失意及仕途前程的渺茫。但詩人在詩中只字未提及這一層,這正是孟詩“淡”的一種表現(xiàn)。

  桐廬江為錢塘江流經(jīng)桐江縣一帶的別稱。“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首句寫山深、猿啼,夜里的江流。從靜態(tài)中感受動態(tài)。“山暝”是山深,一片迷蒙,詩人側耳細聽,聲聲猿啼傳來,在詩人耳朵聽起來似乎聲聲都是愁。伴隨著猿啼,詩人又聽到了滄江急流在深夜中急流而去,“滄江急夜流”。詩人夜宿之處,聽到的水流聲,當然會給她一種不平常的感受,這種不平常的感受,和著猿的愁啼隨著江流向更遠更廣的地方延伸。似乎也表面詩人的愁緒也象水流一般的長遠。再加上一個“急”字,這種不平靜的感情,更是無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樣急于尋找它的歸宿。八年前,我曾經(jīng)在浙江的一個小山鎮(zhèn)中度過一個多月,山鎮(zhèn)是沿著一條溪流而建的。夜里,就可以聽到溪流嘩嘩的急流聲,我也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同樣的感受。(“《沁園春·桑州看雨》四月初春,翠綠東南,霧鎖桑州。正草承玉露,花含珠錯,灘蘆垂穗,石漫清流。牛濯山溪,羊咩谷野,細雨黃昏獨上樓。舉目處,悵混朦巒靄,隱約山頭。云煙變幻無休,問逝水匆匆何急流?憶聞雞身手,豐韻無限;臨風劍舞,玉樹籌謀。緯地經(jīng)天,飛揚只是,袖里乾坤志滿酬!風吹起,亂青絲斑駁,鏡蘊新愁!”)

  如果說詩的一起首,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寂寥的環(huán)境和黯淡的情懷的話,頷聯(lián):“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心態(tài)稍稍趨向自然平緩了。仍然是在相同的時間里,風吹得木葉發(fā)出鳴聲,江水很急,風很大,這里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和理解是一致的。有月,應該說是比無月的夜有色彩,有月的夜對孤獨的旅人是一種慰藉,但是,月光所照,惟滄江中之一葉孤舟,就使旅人的孤寂無助的感情,深深觸動了。如果將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連起來思考,則可以進一步想象風聲伴著猿聲是作用于聽覺的,月涌江流的景色是作用于視覺,同時還必然有置身于動蕩的旅舟之上。這就構成一個深遠清峭的意境,而一種孤獨感和情緒的動蕩不寧,都蘊含其中了。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詩人何以在宿桐廬江時有這樣的感受呢?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作了回答。“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建德當時為侗廬鄰縣,這里即指桐廬江流境,維揚:揚州的古稱。按照詩人的訴說,一方面是因為此地不是自己的故鄉(xiāng),“雖信美而非吾土”,有獨客異鄉(xiāng)的惆悵;另一方面,是懷念揚州的老朋友。這種思鄉(xiāng)懷友的情緒,在眼前這特定的環(huán)境下,相當強烈,不由得潸然淚下。換成現(xiàn)代的話,就是說,建德雖然很美麗,但是,它不是我的故鄉(xiāng),我身在異鄉(xiāng),很是想念在維揚的朋友。“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他幻想憑著滄江夜流,把自己的兩行熱淚帶向大海,帶給在大海西頭的揚州舊友。海西頭:也指揚卅,古揚州所屬地域很大,從揚州向東,直抵大海。因而稱為大海之西。隋煬帝在《泛龍舟》的詩中有“借問龍舟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

  從這首詩中反映出來的詩人凄惻的感情,如果說只是為了思鄉(xiāng)和懷友,恐怕是不夠的。我們可以透過在思鄉(xiāng)和懷友中,可以想到更深層次的意義在里面。我們知道,孟浩然出游吳越,是他四十歲去長安應試失敗后,為了排遣苦悶而作長途跋涉的。他在路途中的一首詩中寫道:“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這種漫游,就不免被罩上一種悒悒不歡的情緒。然而在這首詩中,詩人只淡淡地把自己落第的愁緒說成是懷友之愁,而沒有往更深處去揭示。我們說孟浩然作詩很“淡”,這里就是他表現(xiàn)“淡”的筆觸。而這樣“淡”的著筆,對于自己思想的表達闋是極有好處的。一方面,對于他的老朋友,只要點到了,朋友自會了解他深層次的感情;另一方面,如果把考試落第的表達的得過于刻露,反而會給人以俗氣和心胸狹隘的氣息,進而破壞詩所給人的清遠的印象。

  詩人在感情的表達上是很有一番用心的。而詩人在遣詞造句上也以輕而淡為主要筆調。全詩中,只有開頭兩句“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個字給人以明顯的雕琢和錘煉的感覺,余下就不見有這樣的痕跡了。特別是詩的后半部分,更是脫口而出的口語化的成分,它很像是在跟朋友談心。即便是開頭的“愁”和“急”,也比較一般化,并沒有刻意地去追求強刺激,而是為了讓后面思維的的表達發(fā)展得更為自然。減少文字上的力度感,并不是在詩的表現(xiàn)上缺少了張力。而是根據(jù)詩題“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作者在在調動“宿”的表現(xiàn)時,預先為表現(xiàn)下半部分的“寄”打下了風格一致的基調。這樣,使前后的過度跟加自然。而如果在開頭就不顧及后面,書寫得很張揚,再要后面米彌補“思”的深沉,就會分外顯得吃力。也很有可能事倍功半,使作品停留在一般層次上。詩人的首句的“愁”字,便為下面的鋪寫作了張本。第二句寫滄江夜流,著一個“急”字,就暗含“客心悲未央”(不盡)的感情,這就為下面?zhèn)鳒I到揚州的想法提供了根據(jù)。同時,從環(huán)境上來說,第四句“月照一孤舟”,這舟上作客旅晰人所面臨的環(huán)境既然是那樣孤寂和清峭,月光映照著一艘孤獨的“船”,這里的“舟”:雖有船的意思,而深入一點的讀,就知道不這不僅指“舟”,同時也是指“人”,從而使下面“建德非得土,緋揚憶舊游”的想法便非常自然了。因此,可以說這首詩后面的用筆的輕和淡,跟開頭稍稍用了一點力氣,是有關聯(lián)的。再看詩人是如何處理借代的:剛才說的“舟”是一詞雙關。舟是明,舟上之詩人是暗。都地名的表達上,詩人也沒有簡單化的處理,揚州在這首詩里出現(xiàn)了三次:“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維揚憶舊游”、“遙寄海西頭”作者用了三種不同的稱謂。這也表明了詩人遣詞造句的高明處。

  孟浩然寫詩,是在真正有所感時才下筆的。詩興到時,他也不屑于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筆調把它表現(xiàn)出來。那種不過分沖動的感情,和渾然而就的淡淡筆觸,正好吻合,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主題思想和表觀手法渾然一體,意境完整,堪稱一流!

【學習問答】

 。1)這首詩的意境有什么特點?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意境深沉渾厚或雄渾蒼涼或清峭寂靜,表達了作者深沉的思鄉(xiāng)懷友(孤寂凄惻)之情。

 。2)詩的前兩聯(lián)寫景選取了哪兩個角度?請結合具體內容說說其好處。

  答:前兩聯(lián)每聯(lián)都是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寫景。首聯(lián)先寫使人愁的猿聲,后寫滄江急流景象;次聯(lián)寫風吹樹葉的鳴聲,后寫孤舟的景象:從而寫出了凄涼惆悵的情境。

【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漢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以寫田園山水詩田園山水詩 現(xiàn)在的人們把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為作品主要內容的詩稱為山水田園詩。 這類詩歌最有名的作者首推王維。王維,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習慣上又稱他王右丞。他受佛教思想影響,厭倦官僚生活,長期隱居。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曾隱居鹿門山。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他和王維交誼甚篤。傳說王維曾私邀入內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王維不敢隱瞞,據(jù)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后漫游吳越,窮極山水之勝。開元二十二年(734),韓朝宗為襄州刺史,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為他延譽。但他不慕榮名,至期竟失約不赴,終于無成。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游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適浩然背上長了毒瘡,醫(y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fā)逝世。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頓失意,以隱士終身。他是個潔身自好的人,不樂于趨承逢迎。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同時和后世所傾慕。李白稱贊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贊嘆說:"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贈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說他"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王維曾畫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題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為當?shù)氐拿麆俟袍E。可見他在古代詩人中的盛名。王維、李白、王昌齡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與他關系甚好。
  孟浩然的一生經(jīng)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題材也很狹隘。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xiàn)。他和王維并稱,雖遠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孟浩然的詩不事雕飾,佇興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儉枯瘠。他善于發(fā)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會心,寫出一時真切的感受。如《秋登萬山寄張五》、《夏日南亭懷辛大》、《過故人莊》、《春曉》、《宿建德江》、《夜歸鹿門歌》等篇,自然渾成,而意境清迥,韻致流溢。杜甫說他、"清詩句句盡堪傳"(《解悶》),又贊嘆他"賦詩何必多,往往凌鮑謝"(《遣興》)。皮日休則稱:"先生之作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令齷齪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興,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也。北齊美蕭愨'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先生則有'微云澹河漢,疏雨滴梧桐'。樂府美王融'日霽沙嶼明,風動甘泉濁';先生則有'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謝眺之詩句精者有'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則有'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此與古人爭勝于毫厘也。"(《郢州孟亭記》)其抒情之作,如《歲暮歸南山》、 《早寒江上有懷》、 《與諸子登峴山》、《晚泊潯陽望廬山》、《萬山潭作》等篇,往往點染空靈,筆意在若有若無之間,而蘊藉深微,挹之不盡。嚴羽以禪喻詩,謂浩然之詩"一味妙悟而已"(《滄浪詩話·詩辨》)。清代王士碌推衍嚴氏緒論,標舉"神韻說",宗尚王孟,曾舉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一詩作為范本,說:"詩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畫家所謂逸品是也。"(《分甘馀話》) 盛唐田園山水詩,在繼承陶、謝的基礎上,有著新的發(fā)展,形成了一個詩派。其代表作家中以孟浩然年輩最長,開風氣之先,對當時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響。他的詩以清曠沖澹為基調,但"沖澹中有壯逸之氣"(《唐音癸簽》引《吟譜》語)。如"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聯(lián),與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陽樓》)并列,成為摹寫洞庭壯觀的名句。清代潘德輿曾指出:"襄陽詩如'東旭早光芒,浦禽已驚聒。臥聞魚浦口,橈聲暗相撥,日出氣象分,始知江湖闊'、'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掛席候明發(fā),渺漫平湖中。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香爐初上日,瀑布噴成虹',精力渾健,俯視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養(yǎng)一齋詩話》)然而這在孟詩中畢竟不多見,不能代表其風格的主要方面?偟恼f來,孟詩內容單薄,不免窘于篇幅。蘇軾說他"韻高而才短,如造內法酒手而無材料"(陳師道《后山詩話》引),是頗為中肯的。

  孟襄陽雖為唐山水詩之始創(chuàng)者,然其成就卻居王維下,何也?一 因其才氣不殆,二因其詩意常未若王維高遠。孟浩然一生不仕,心有不 甘,此情多發(fā)之于詩,令其詩每有寒儉處。而王摩詰一生出仕入仕,幾 經(jīng)周折,于世情之變體味頗深,此情發(fā)之于詩,則往往意趣清遠,無跡可尋。

  雖則,孟詩亦自有其過人處。其詩之淡遠處,既上繼陶潛余緒,又 不減王維。如"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 舟"等句,真可謂"清空自在,淡然有余",不愧山水詩中之佳制也。

  天寶四載(745)宜城王士源輯錄孟浩然詩,得218首,其書已佚,F(xiàn)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詩263首,較王本多45首,其中竄入有別人的作品。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除了四十歲時到長安應過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鄉(xiāng)鹿門隱居讀書、寫詩自娛。詩多以山水田園為題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齊名,合稱“王孟”。  

【英漢對照】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孟浩然

山暝聽猿愁, 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維揚憶舊游。

還將兩行淚, 遙寄海西頭。

FROM A MOORING ON THE TONGLU TO A FRIEND IN YANGZHOU

Meng Haoran

With monkeys whimpering on the shadowy mountain,

And the river rushing through the night,

And a wind in the leaves along both banks,

And the moon athwart my solitary sail,

I, a stranger in this inland district,

Homesick for my Yangzhou friends,

Send eastward two long streams of tears

To find the nearest touch of the sea.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tangshi/888440.html

相關閱讀:唐詩《終南別業(yè)》王維賞析
早秋?許渾_翻譯注釋賞析
長干行·家臨九江水
唐詩《夜雨寄北》李商隱賞析
清平調·一枝紅艷露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