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同題仙游觀?韓?_翻譯注釋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唐詩三百首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簡介】

  《同題仙游觀》由韓?創(chuàng)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此詩寫道士的樓觀,是一首游覽題詠之作。首聯(lián)點明時地,切中題目“仙游觀”。頷聯(lián)寫觀外景物,先是“見”“秦樹”,后是“聞”“砧聲”。頸聯(lián)寫觀內景物,先寫高處“空壇”的靜,后寫低處“小洞”的幽,點明是道士居處。末聯(lián)引用《遠游》之語,稱贊這地方是神仙居處的丹丘妙地,不用再去尋覓他方了。全詩語言工美秀麗,音調宛轉和鳴。但內容卻是空泛而無多大深意,只可吟詠,不可玩味。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原文】

《同題仙游觀》

作者:韓?

仙臺初見五城樓,風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漢宮秋。

疏松影落空壇靜,細草香閑小洞幽。

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

【注解】

  ①仙游觀:在今河南嵩山逍遙谷內。唐高宗為道士潘師正所建。

 、谖宄菢牵骸妒酚·封禪書》記方士曾言:“黃帝時為五層十二樓,以候神人于執(zhí)期,命曰迎年”,這里借指仙游觀。

  ③宿雨:隔宿的雨。

 、苷杪暎涸趽v衣石上搗衣的聲音。

  ⑤方外:神仙居住的世外仙境。

 、薜で穑褐干裣删犹帲瑫円归L明。

【韻譯】

在仙臺初見,迎候仙人的五城十二樓;正是風物凄凄,一夜滴答的秋雨才休。

山色空?,和遠處的秦地樹叢相連接;近處傳來搗衣聲,報告漢宮已經(jīng)深秋。

稀疏的松影撒落神壇,更顯道觀清靜;小草鈴芳撲鼻,猶襯出山洞小徑深幽。

不用再到別處去尋找,世外仙境所在;人間也有神仙居住的地方,名曰丹丘。

【講解】

  本詩乃詠道詩歌中的傳世名篇,作者是中唐著名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的韓?,詩體為七言律詩。從題目可知,這是一首紀游之作,但有著濃厚的文化色彩,有助于加深人們對道教文化的理解。

  據(jù)不同版本,詩題或作《題仙游觀》,那樣其內容更好理解,就是紀寫游覽仙游觀后的觀感;“同題”,基本內容不變,只是表達上略有區(qū)別,意謂詩作乃是同游人所作題詠詩中的一首。據(jù)原題可知,當時寫詩的并非作者一人,只是同行者有哪些,所作詩如何,均已不可考見而已。因此,不妨徑自把它看作《題仙游觀》之作。

  仙游觀,在河南嵩山下。初唐時道士潘師正居住在當?shù)氐腻羞b谷,唐高宗李治對他十分敬重,下令在逍遙谷口修筑仙游門,在谷中修筑道觀,此即仙游觀的由來。唐代皇帝特別推崇道教,形成民間也信奉道教的風尚,再加上仙游觀離東都洛陽很近,因而游賞者極多。作者未能免俗,也要到皇帝敕建的道觀游賞題詩,但其題詩內容卻表現(xiàn)出超群的清醒,與尋常的頂禮膜拜之作大異其趣,但又切合所詠對象的特征,所以傳為同類作品的翹楚,很受歷代文人重視。

  本詩的寫法十分平實,不過是老老實實地紀寫游程見聞和內心觀感,以真切平和取勝,不以奇崛跌宕爭強。喬億《大歷詩略》稱贊它:“詩格平正忽湔,去佻小之習。”平正忽湔,就是守正持平,不作雕飾;去佻小之習,就是去除輕佻局促的弊端。這說明本詩不弄花巧的寫作特點,得到人們的理解和肯定。吳?《唐詩選勝直解》更具體指出:“此篇全是賦體,首句出題,后寫觀中之景。”進一步點明本詩緊扣本題寫作的手法和層次。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第一聯(lián)說:“仙臺初見五城樓,風物凄凄宿雨收。”寫的是初人仙游谷門之所見,即從山上俯視道觀,為觀中建筑的壯麗而贊嘆;同時也附帶寫出心中的欣悅,這不僅因所見景物壯麗,好似天上的仙宮,更因為天色晴朗,剛剛消歇的陣雨將景物沖洗得潔凈鮮明。“仙臺”,高處的觀景臺。“五城樓”,道觀的房舍,典出《史記·武帝紀》:“方士有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仙人。”這里借指道觀的建筑物。“風物凄凄”,不僅實指風雨沖洗后的道觀景象,更喻指歲月風云使景物增添的迷蒙色彩。“宿雨收”,昨夜就下著的雨剛剛停了下來。趙臣瑗《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準確地把握了此聯(lián)的內容,評述說:“既登山以后,未人觀以前,所見所聞如此。風物凄清,已隱然有個‘晚’字、‘秋’字在內,非但以宿雨初收之故。”這聯(lián)詩句,不但寫出真切的觀感,還為下文作出很好的鋪墊。需要說明的是,首句中的“初”字,《全唐詩》版作“下”字,則俯視的意思更為鮮明。

  第二聯(lián)說:“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漢宮秋。”這一聯(lián)也是寫仙游觀的外景,但不是俯視,而是遠望,點明此刻是秋天的傍晚,并自然引發(fā)懷古的幽情。“秦樹”與“漢宮”都不是實景,而是借指,不過是描寫平常的古樹、平常的砧聲而已。但以“秦”、“漢”二字作修飾限定,也不是毫無寓意,乃是為了渲染古樸氣氛,增加歷史色彩。有了這樣的修飾限定,使得時間張力大大擴展,將讀者引入漫遠的時間長河,超脫了短暫的人生歲月,與尋訪長生不老的仙家主旨暗中契合,特別適宜觀賞道觀的題材要求。吳瑞榮《唐詩箋要》即極力贊賞此聯(lián):“頷聯(lián)極精警之致。此二語接得勻稱,格意又不犯重,甚妙。”意思是說,這兩句詩很好地承接了前兩句的意旨,繼續(xù)描寫觀外景象,卻又不與前文重復,使詩意有所遞進,的確很高妙。將大樹與砧聲對舉,是描寫秋景的慣用意象,同樣收入《唐詩三百首》的李頎所作七律《送魏萬之京》就有一聯(lián)云:“關城樹色催寒盡,御苑砧聲向晚多。”可與此聯(lián)參看。

  第三聯(lián)說:“疏松影落空壇靜,細草香生小洞幽。”此聯(lián)詩意一轉,正合“起承轉合”的構思要求。從景物說,由觀外轉入觀內,寫的是仙游觀中所見景象;從寓意說,由描述見聞轉入傾訴觀感,寫的是游賞觀景時內心的體驗。景物是疏松和細草、空壇和小洞,感知是一落、一生,以及一靜、一幽。此聯(lián)意謂稀疏斑駁的樹影遮掩著大殿的祭壇,四下里一派寂靜;細弱柔韌的小草叢生在山腳的洞口,更顯得幽深寂寥。在景物描寫中,透露出抒隋主人公對出世生活的悠然向往。管又清《白話唐詩三百首》評析全詩時說它:“描繪了觀外高遠開闊的景象,觀內寂靜清幽的景色。對習靜向道表示欽慕之情。”雖非僅對本聯(lián)解說,但其見解比較可取。評點大師金圣嘆則對本聯(lián)直接作解說:“讀此五、六兩句,便勝讀全部道經(jīng),不謂先生眼光至此!”(《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

  第四聯(lián)說:“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此聯(lián)收結全詩,從構思上說,正符合“合”的要求。方外,指人世之外的神奇世界,即神仙所住之處;丹丘,亦為仙境。此聯(lián)暗用《楚辭·遠游》的典故:“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xiāng)。”意思是說,何必到遠處去尋找仙境呢?這里就是神仙可居的清幽之所。想一想此地的名稱一“仙游”,這一結語顯得特別契合題意。所以前人頗稱贊此聯(lián)的精確,朱寶瑩編《詩式》評述說:“落句兩句如一句。上句略作開勢,下句合而意義愈顯愈深,蓋謂人間自有妙境,何用托之于仙!”胡本淵《唐詩近體》亦斷言:“收合仙游意。”

  全詩就這樣情景交融地紀寫了游賞仙游觀的見聞,以及作者本人對此地景物的贊賞流連。善用白描和層次分明,是本詩的基本特點。其寫法平實規(guī)范,但又筆勢靈活,如視角的變換,就在平正中有所婉曲。詩作的另一特點是所用語匯完全符合所詠對象,讀來十分順暢。

  還有一點必須說明,有的注本認為詩中的仙游觀不在河南嵩山,而在長安附近的周至縣。但不論所詠道觀坐落何地,詩作的生命體驗并無不同。

  更有一點應當交代,那就是日本仙臺市的命名,正與此詩相關。高士華《(藤野先生)之后的藤野先生》記述說:“仙臺的名字也是從中國來的。她本來叫‘千代’,在日語里和‘仙臺’同音。有一天,有人讀到了唐代詩人韓翊的《同題仙游觀》,詩中‘仙臺初見五城樓,風物凄凄宿雨收’的詩句,很是讓他傾倒,于是在他的提議之下,取海外仙山、天上樓臺之意,‘千代’改成了‘仙臺’。”

【評析】

  本詩乃詠道詩歌中的傳世名篇,作者是中唐著名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的韓?,詩體為七言律詩。從題目可知,這是一首紀游之作,但有著濃厚的文化色彩,有助于加深人們對道教文化的理解。

  此詩寫道士的樓觀,是一首游覽題詠之作。描繪了詩人向往這樣的仙境:山色連樹,搗衣聲聲;松影婆娑,空壇清靜;細草生香,小洞幽深。首聯(lián)點明時地,切中題目“仙游觀”。頷聯(lián)寫觀外景物,先是“見”“秦樹”,后是“聞”“砧聲”。頸聯(lián)寫觀內景物,先寫高處“空壇”的靜,后寫低處“小洞”的幽,點明是道士居處。末聯(lián)引用《遠游》之語,稱贊這地方是神仙居處的丹丘妙地,不用再去尋覓他方了。作者見到仙游觀,正是宿雨初收、風物凄清的時候。暮靄中,山色與秦地的樹影遙遙相連,搗衣的砧聲,似在報告著漢宮進入了秋天。疏疏落落的青松投下縱橫的樹影,道壇上空寂寧靜,細草生香,洞府幽深。

  整首詩,有遠景,有近景,著力刻畫的是道觀幽靜的景物。全詩語言工美秀麗,音調宛轉和鳴,讀來瑯瑯上口。但內容卻是空泛而無多大深意,只可吟詠,不可玩味。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作者介紹】

  韓?( hóng)(754年前后在世),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唐代詩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天寶十三載(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jié)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后隨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詩多寫送別唱和題材,如《韓君平詩集》,《全唐詩》錄存其詩三卷。

【英漢對照】

同題仙游觀

韓?

仙臺初見五城樓, 風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遙連秦樹晚, 砧聲近報漢宮秋。

疏松影落空壇靜, 細草香閑小洞幽。

何用別尋方外去? 人間亦自有丹丘。

INSCRIBED IN THE TEMPLE OF THE WANDERING GENIE

Han Hong

I face, high over this enchanted lodge, the Court of the Five Cities of Heaven,

And I see a countryside blue and still, after the long rain.

The distant peaks and trees of Qin merge into twilight,

And Had Palace washing-stones make their autumnal echoes.

Thin pine-shadows brush the outdoor pulpit,

And grasses blow their fragrance into my little cave.

...Who need be craving a world beyond this one?

Here, among men, are the Purple Hills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tangshi/927812.html

相關閱讀:金縷衣 賞析
闕題?劉?虛_翻譯注釋賞析
望月懷遠?張九齡_翻譯注釋賞析
李白 贈孟浩然 賞析
李白 聽蜀僧浚彈琴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