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釋
、偕狡卵??曲牌名,決定這首散曲的形式;“潼關懷古”才是標題。本文選自《全元散曲》(中華書局1986年版。
、阡P??古關口名,現屬陜西省潼關縣,關城建在華山山腰,下臨黃河,非常險要。
、凵胶颖砝??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關一帶地勢險要。具體指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
、芪鞫??指長安(今陜西西安)這是泛指秦漢以來在長安附近所建的都城。古稱長安為西都,洛陽為東都。
、蒈P躇??猶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處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靜。
、迋??令人傷心的是,形容詞作動詞
、咔貪h經行處??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陽和西漢(前206-25)的都城長安都在陜西省境內潼關的西面。經行處,經過的地方。指秦漢故都遺址。
、鄬m闕??宮殿。闕,皇門前面兩邊的樓觀。
譯文
像是群峰眾巒在這里會合,像是大浪巨濤在這里發(fā)怒,(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潼關地勢堅固。
遙望古都長安,思緒起起伏伏。
途經秦漢舊地,引出傷感無數,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
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還受苦。
賞析
張養(yǎng)浩赴陜西途中登臨潼關古塞,懷古思今,寫下了這一抒情名篇。前三句寫登臨潼關所見,由遠至近,既是寫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達了心中波瀾起伏的情感!熬邸焙汀芭睂懗隽松胶拥膭討B(tài)與靈性,將山的雄偉與水的奔騰之勢勾勒出來,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傷今的悲憤傷感之情!巴鞫肌彼木潼c題懷古,面對昔日帝都的遺址,作者展開充分的想像,突出了歷史的變遷。最后兩句一語道破封建社會朝代興亡的本質。從歷史的變革中,從興亡的對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慘命運揭示出來,既是歷史的概括,也是現實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內容。詩人站在潼關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華山群峰,腳下是黃河急流,河水在峽谷中奔騰著,咆哮著,就像暴怒瘋狂的獸群。群峰高低參差地簇擁著,攢動著,仿佛集合到這里來接受檢閱。潼關,雄偉險要的潼關,古來兵家必爭之地的潼關啊!
想起古代,詩人不禁向西方望去。潼關以西三百里,便是西京長安,從秦漢到隋唐,好幾個朝代在那一帶建過都。落日蒼茫之中,詩人一無所見,卻在腦海里浮現出一座座巍峨壯觀的古都,一座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多少帝王將相、英雄豪杰曾在那里龍爭虎斗,威震一時,然而如今蹤影全消,剩下來的只有黃土一片。西望長安,真叫人彷徨不止啊!
詩人只是為“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而傷心嗎?不,他最傷心的是歷代人民。無論秦漢,無論隋唐,盡管改朝換代,人民的苦難卻從來沒有消除過!芭d,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是對幾千年歷史一針見血的總評。
這首散曲,從潼關要塞想到古都長安,又從古都長安想到歷代興亡,地域遠近數百里,時間上下千余年,思緒馳騁縱橫,最后歸結為“百姓苦”一句,反復詠嘆,兼有山水詩的意境和歷史家的眼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yuanqu/32861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