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fèi)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崔顥《長干行(長干曲四首)》原文及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崔顥《長干行(長干曲四首)》原文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cè)。同是長干人,自小不相識。

下渚多風(fēng)浪,蓮舟漸覺稀。那能不相待?獨自逆潮歸。

三江潮水急,五湖風(fēng)浪涌。由來花性輕,莫畏蓮舟重。

崔顥《長干行(長干曲四首)》注釋

、長干曲:一作“江南曲”,一作“長干行”,屬樂府《雜曲歌辭》。

2、何處住:一作“定何處”。

3、橫塘:在今南京市西南。

4、借問:請問,向人詢問。

5、或恐:也許。一作“或可”。

6、九江:原指長江潯陽一段,此泛指長江。

7、下渚:一作“北渚”。

8、逆潮歸:一作“送潮歸”。

崔顥《長干行(長干曲四首)》翻譯

請問您家在哪里。课业募揖妥≡跈M塘。停下船來暫且相問,或許我們還是同鄉(xiāng)。我家臨近九江流水,經(jīng)常往返九江兩側(cè)。雖然都是長干里人,生來從小互不認(rèn)識。

崔顥《長干行(長干曲四首)》賞析

《長干行(長干曲四首)》是唐代大詩人崔顥的詩詞作品。這組詩以男女對話的形式,描寫了采蓮女子與青年男子相戀的過程:兩人偶然水上相逢,初不相識,女子卻找出話頭和對方攀談,終于并船而歸。詩中描繪船家少女的大膽和聰慧,憨厚如實的語言維妙維肖,非?蓯邸_@四首詩繼承了前代民歌的遺風(fēng),但既不是艷麗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熱烈,卻以素樸真率見長,寫得干凈健康。

這組詩的前兩首抓住了人生片斷中富有戲劇性的一剎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就使人物、場景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襯,似墨筆畫;它不用任何妝飾烘托,是幅素描;它不憑任何布景借力,猶如一曲男女聲對唱;它截頭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獨幕劇。題材是那樣的平凡,而表現(xiàn)手法卻是那樣的不平凡。

先看第一首的剪裁:一個住在橫塘的姑娘,在泛舟時聽到鄰船一個男子的話音,于是天真無邪地問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鄉(xiāng)?-就是這樣一點兒簡單的情節(jié),只用“妾住在橫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點明了說話者的性別與居處。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個“君”字指出對方是男性。那些題前的敘事,用這種一石兩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詩一開頭就單刀直入,讓女主角出口問人,現(xiàn)身紙上,而讀者也聞其聲如見其人,絕沒有茫無頭緒之感。從文學(xué)描寫的技巧看,“聲態(tài)并作”,達(dá)到了“應(yīng)有盡有,應(yīng)無盡無”,既凝煉集中而又玲瓏剔透的藝術(shù)高度。

不僅如此,在寥寥二十字中,詩人僅有口吻傳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寫得活靈活現(xiàn)。他不象杜牧那樣寫明“娉娉裊裊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隱那樣點出“十五泣春風(fēng),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問話之后,不待對方答復(fù),就急于自報“妾住在橫塘”這樣的處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齡從嬌憨天真的語氣中反襯出來了。在男主角并未開口,而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鄉(xiāng)”的想法,不正是因為聽到了對方帶有鄉(xiāng)音的片言只語嗎?這里詩人又省略了“因聞聲而相問”的關(guān)節(jié),這是文字之外的描寫,所謂“不寫之寫”。

這首詩還表現(xiàn)了女主角境遇與內(nèi)心的孤寂。單從她聞鄉(xiāng)音而急于“停船”相問,就可見她離鄉(xiāng)背井,水宿風(fēng)行,孤零無伴,沒有一個可與共語之人。因此,他鄉(xiāng)聽得故鄉(xiāng)音,且將他鄉(xiāng)當(dāng)故鄉(xiāng),就這樣的喜出望外。詩人不僅在紙上重現(xiàn)了女主角外露的聲音笑貌,而且深深開掘了她的個性和內(nèi)心。

詩的語言樸素自然,有如民歌。民歌中本有男女對唱的傳統(tǒng),在《樂府詩集》中就稱為“相和歌辭”。所以第一首女聲起唱之后,就是男主角的答唱了。“家臨九江水”答復(fù)了“君家何處住”的問題;“來去九江側(cè)”說明自己也是風(fēng)行水宿之人,不然就不會有這次的萍水相逢。這里初步點醒了兩人的共同點。“同是長干人”落實了姑娘“或恐是同鄉(xiāng)”的想法,原來老家都是建康(今江蘇南京)長干里。一個“同”字把雙方的共同點又加深了一層。這三句是男主角直線條的口吻。剩下最后一句,只有五個字,該如何著墨?如用“今日得相識”之類的幸運(yùn)之辭作結(jié)束,未免失之平直。詩人終于轉(zhuǎn)過筆來把原意一翻:與其說今日之幸而相識,倒不如追惜往日之未曾相識!白孕〔幌嘧R”五字,表面惋惜當(dāng)日之未能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實質(zhì)更突出了今日之相逢恨晚。越是對過去無窮惋惜,越是顯出此時此地萍水相逢的可珍可貴。這一筆的翻騰有何等撼人的藝術(shù)感染力!

“長干曲”是南朝樂府中“雜曲古辭”的舊題。崔顥這兩首詩繼承了前代民歌的遺風(fēng),但既不是艷麗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熱烈,卻以素樸真率見長,寫得干凈健康。女主角的抒懷只到“或恐是同鄉(xiāng)”為止,男主角的表情也只以“自小不相識”為限。這樣的蘊(yùn)藉無邪,是抒情詩中的上乘。

唐詩三百首全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000230.html

相關(guān)閱讀: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媼家》原文翻譯及賞析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
張志和《漁父?釣臺漁父褐為裘》原文及翻譯 賞析
王昌齡《相和歌辭?婕妤怨》原文及翻譯 賞析
皇甫嵩《夢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