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戰(zhàn)國策?秦四?或為六國說秦王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戰(zhàn)國策?秦四?或為六國說秦王

戰(zhàn)國策?秦四?或為六國說秦王原文

或為六國說秦王曰:“土廣不足以為安,人眾不足以為強。若土廣者安,人眾者強,則桀、紂之后將存。昔者趙氏亦嘗強矣。曰趙強何若?舉左案齊,舉右案魏,厭案萬乘之國,二國,千乘之宋也。筑剛平,工無東野,芻牧薪采莫敢窺東門。當是時,衛(wèi)危于累卵,天下之士相從謀曰:‘吾將還其委質(zhì),而朝于邯鄲之君乎!’于是天下有稱伐邯鄲者,莫不令朝行。魏伐邯鄲,因退為逢澤之遇,乘夏車,稱夏王,朝為天子,天下皆從。齊太公聞之,舉兵伐魏,壤地兩分,國家大危。梁王身抱質(zhì)執(zhí)璧,請為陳侯臣,天下乃釋梁。郢威王聞之,寢不寐,食不飽,帥天下百姓,以與申縛遇于泗水之上,而大敗申縛。趙人聞之至枝桑,燕人聞之至之格道。格道不通,平際絕。齊戰(zhàn)敗不勝,謀則不得,使陳毛釋劍?,委南聽罪,西說趙,北說燕,內(nèi)喻其百姓,而天下乃齊釋。于是夫積薄而為厚,聚少而為多,以同言郢威王于側(cè)紂之間。臣豈以郢威王為政衰謀亂以至于此哉?郢為強,臨天下諸侯,故天下樂伐之也!

戰(zhàn)國策?秦四?或為六國說秦王翻譯

有個人從六國的利益角度游說秦王說:“國土遼闊不足以永保安定,人民眾多不足以逞強恃能。如果認定土地廣闊可永享太平,人民眾多可長盛不衰,那么夏舛、商紂的后代便能世襲為君。過去趙氏盛極一時,東可以震懾齊國,西可以壓制魏國,除了這兩個萬乘大國,還困住宋國。趙人筑起剛平城,使得衛(wèi)都東門幾乎沒有郊野,衛(wèi)人連放牧打柴都不敢邁出東門。其時衛(wèi)國岌岌可危。這時天下游說之士相與謀劃說:‘如今趙國大有威服天下的氣勢,若不及早有所作為,頃刻之間便危及自身,試問我們又怎甘心質(zhì)子邯鄲,向趙氏俯首稱臣?’于是有人倡議攻打趙國,諸侯便群起而應(yīng)。晚上才發(fā)出命令,次日清早就行動起來。

魏惠王出兵攻破邯鄲,在逢澤這個地方主持諸侯會盟,他乘坐夏車,自稱夏王(隱然自詡為中原之主),率領(lǐng)諸侯朝見周天子。迫于威勢,諸侯們不敢不從。

齊侯聽說這回事后,出兵討伐魏國。魏國喪師失地,瀕于危亡。魏惠王不得已,帶上重禮向齊侯請罪,表示愿意俯首稱臣。諸侯們這才停止對魏國的打擊。

可是楚威王聽到齊侯有開始稱霸就寢食難安,便統(tǒng)率各路諸侯與齊將申縛大戰(zhàn)于泗水之上,大敗齊軍。趙人乘勢占領(lǐng)枝桑,燕人則出兵攻占了格道,隔絕齊國平際之途。齊國欲戰(zhàn)不能,欲謀不得,只好以陳毛為使,南下請罪于楚王,同時對趙、燕兩國好言相求,在國內(nèi)安撫人民,這樣天下諸侯才放棄對齊的窮追猛打。

積薄漸厚,積少成多,楚威王漸漸得勢,又成為眾矢之的。這難道是因為楚威王政治腐敗、謀略失誤嗎?這是因為楚王好勇逞強、妄自尊大!”

【戰(zhàn)國策全文及翻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010293.html

相關(guān)閱讀:宋史?潘美傳原文翻譯
十年讀書的成語解釋
無欲天然心如水,有營何止事如毛
子夏為莒父宰原文及翻譯
元稹《靖安窮居》原文及翻譯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