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钡囊馑技叭~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經典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譯文] 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頭失伴的鴛鴦,孤獨倦飛。
[出自] 北宋 賀鑄 《鷓鴣天》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舊棲新壟兩依依?沾才P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注釋:
因為此詞有“梧桐半死清霜后”之句,所以《鷓鴣天》又稱為《半死桐》
閶(chāng)門:蘇州城西門,此處代指蘇州。
  何事:為什么。
  梧桐半死:據(jù)說半死梧桐的根制琴,聲音最悲,這里用來比擬喪偶之痛。
  清霜后:秋天,此指年老。
  原上草,露初?: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干。?:(xī)干。
  舊棲:舊居,指生者所居處。
新垅:新墳,指死者葬所。

譯文1:
再次來到蘇州,只覺得萬事皆非。曾與我同來的妻子為何不能與我同歸呢?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頭失伴的鴛鴦,孤獨倦飛。
原野上,綠草上的露珠剛剛被曬干。我流連于舊日同棲的居室,又徘徊于壟上的新墳。躺在空蕩蕩的床上,聽著窗外的凄風苦雨,平添幾多愁緒。今后還有誰再為我深夜挑燈縫補衣衫!

譯文2:
再經過蘇州城西門時,任何事都讓人感覺到若有所失。你和我一同來到這里,為什么就不和我一同回去呢?你走了,如同秋霜過后半死的梧桐樹那般凄慘零落。我也只能像失去伴侶的白頭鴛鴦那樣獨自孤飛。

草原里青草上的露珠已經開始干枯。我游走徘徊在我們昔日的住所和你今日的新墳間難舍難棄,這樣的深夜,我獨自躺在空床上,聽雨點敲打南面窗閣。又有誰還會再來挑亮如昏暗的燭燈,誰會來為我縫補破舊的衣裳。

譯文3:
同來何事不同歸?本已永結同心,生死以共,卻還是生死相隔,痛斷肝腸。一句突兀問來,千言萬語無以作答,空余淚痕而已。問得看似突兀,卻又是因日思夜想而起,是至情之語。臥聽窗外梧桐細雨,一夜都滴在心頭,浸濕回憶。發(fā)妻挑燈補衣的溫馨場面,仿佛昨日,卻又已渺如云煙。筆下凄楚哀傷,勝過梧桐。夜雨滴到天明。

賞析:
賀鑄于平靜的筆端之下飽含對妻子的深情。由物及人,緣物生情,由“閶門”之存想到愛妻之失,這個昔日夫妻恩愛生活的見證物,而今成了引發(fā)詞人相思哀情的媒介。“同來何事不同歸?”看似平靜出之,實則是詞人感情的強烈迸發(fā),是血與淚的吶喊。讀到它,我們仿佛看見詞人撕心裂肺地向茫茫蒼天吶喊“還我妻子”。這聲音,喊出了失妻的萬般凄楚。“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詞人目睹梧桐,眼看鴛鴦,心中涌起“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思妻哀情。“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真切地刻劃出詞人翻江倒海的內心:南窗雨讓人飽嘗淋雨之苦與孤寂凄涼,南窗雨讓人悵然于挑燈補衣恩愛體貼之一去不返,極曲致地傳達出對妻子的摯愛,僅此一句,就把這哀婉凄絕的一幕深深地楔入了千萬讀者的心扉。
  詩以真情實感打動人的心靈,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說,每一首悼亡詩詞都是作者“感于事”(其妻與世長辭)、“動于情”(哀悼之情生)而情注筆端寫就的,因而,每一首都是從作者肺腑里流出來的悲歌,一字一淚,真切感人。


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哀莫大于心死者如是。撫昔日恩愛夫妻似水流年,舉案齊眉相濡以沫,如今卻千里孤墳一?黃土,形影相吊人鬼殊途,不必思量又怎能忘記?而那無盡凄涼更與何人說呢?驚醒處只是窗內孤燈窗外冷雨,心頭殘醉鏡中華發(fā)。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可憐斯人未老頭先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011809.html

相關閱讀:“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的意思及全詩翻譯賞析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的意思及全詩翻譯賞析
歷代飲酒詩名氣排行榜
感恩的詩歌
關于月亮的詩句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