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李白·《長門怨二首》之二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
桂殿:后妃所住的深宮。這里指長門宮。
參考譯文
阿嬌愁守桂殿,早已忘記了春天,雖然居住在黃金屋內(nèi),卻落滿秋塵。
月亮如同明鏡懸掛在藍天,清冷的月光照射孤寂難眠的阿嬌。
賞析
詩,著重言情。通篇是以我觀物,緣情寫景,使景物都染上極其濃厚的感情色彩。上首到結(jié)尾處才寫到“愁”,這首一開頭就揭出“愁”字,說明下面所寫的一切都是愁人眼中所見、心中所感。
詩的首句“桂殿長愁不記春”,不僅揭出“愁”字,而且這個愁是“長愁”,也就是說,詩中人并非因當前秋夜的凄涼景色才引起愁思,乃是長年都在愁怨之中,即令春臨大地,萬象更新,也絲毫不能減輕這種愁怨;而由于愁怨難遣,她是感受不到春天的,甚至在她的記憶中已經(jīng)沒有春天了。詩的第二句“黃金四屋起秋塵”,與前首第二句遙相綰合。因為“金屋無人”,所以“黃金四屋”生塵;因是“螢火流”的季節(jié),所以是“起秋塵”。下面三、四兩句“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又與前首三、四兩句遙相呼應。前首寫月光欲到長門,是將到未到;這里則寫明月高懸中天,已經(jīng)照到長門,并讓讀者最后在月光下看到了“長門宮里人”。
這位“長門宮里人”對季節(jié)、對環(huán)境、對月光的感受,都是與眾不同的。春季年年來臨,而說“不記春”,似乎春天久已不到人間;屋中的塵土是不屬于任何季節(jié)的,而說“起秋塵”,給了塵土以蕭瑟的季節(jié)感;明月高懸天上,是普照眾生的,而說“獨照”,仿佛“月之有意相苦”(唐汝詢《唐詩解》中語)。這些都是賀裳在《皺水軒詞筌》中所說的“無理而妙”,以見傷心人別有懷抱。整首詩采用的是深一層的寫法。
這兩首詩的后兩句與王昌齡《西宮秋怨》末句“空懸明月待君王”一樣,都出自司馬相如《長門賦》“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但王詩中的主角是在愁怨中希冀得到君王的寵幸,命意是不可取的。李詩則活用《賦》語,另成境界,雖然以《長門怨》為題,卻并不抱泥于陳皇后的故實。詩中展現(xiàn)的,是在人間地獄的深宮中過著孤寂凄涼生活的廣大宮人的悲慘景況,揭開的是冷酷的封建制度的一角。
其一
天回北斗掛西樓, 金屋無人螢火流。
月光欲到長門殿, 別作深宮一段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017990.html
相關(guān)閱讀:“月明垂葉露,云逐渡溪風!泵滂b賞
黃永《卜算子?有感》“匿影住人間,橫眼看天下”全詞賞析
思念遠方親人的詩句
如夢令?紫黯紅愁無緒原文_翻譯和賞析_龔自珍
詠雪 詠雪聯(lián)句 劉義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