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詩人羅隱《綿谷回寄蔡氏昆仲》
綿谷回寄蔡氏昆仲
羅隱
一年兩度錦江游, 前值東風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礙馬, 好云無處不遮樓。
山牽別恨和腸斷, 水帶離聲入夢流。
今日因君試回首, 淡煙喬木隔綿州。
注釋:
譯文:
賞析:
《綿谷回寄蔡氏昆仲》是唐代詩人羅隱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開始敘寫一年兩次游覽錦江,字里行間流露喜悅之情。接著取景寄情,寫告別錦江山水的離愁別恨,極言別去之難,以表達對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對他們的懷念。末聯(lián)回首遠望,又因寄書蔡氏兄弟之便,再抒發(fā)對錦江的留戀之情。這首詩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相關試題: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2)頷聯(lián)運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技巧?試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這首詩追憶昔游,極寫錦江之美及告別錦江山水的離愁別恨,表達了對錦江景物的贊美和留戀之情,寄托了對友人的懷念。(意對即可)
(2)擬人。將人之情感賦予碧草白云,春游錦城時,連綿不盡的芳草,對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絆著馬蹄,不讓離去;秋游錦城時,美麗的云彩為了挽留自己,有意把樓臺層層遮掩。連自然之景都尚且有不舍之情更何況是人呢?借此強調(diào)出告別錦江山水的離愁別恨,表達了對錦江景物的贊美和留戀之情,寄托了對友人的懷念。(“借景抒情”或“主客移位”亦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033279.html
相關閱讀: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有關蟬的詩句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翻譯賞
詠孤石 惠標
“香斷燈昏吟未穩(wěn),凄清。只有霜華伴月明”全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