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林逋《孤山寺瑞上人房寫望》原文翻譯及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林逋《孤山寺瑞上人房寫望》原文

底處憑欄思眇然,孤山塔后閣西偏。

陰沉畫軸林間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遲留更愛吾廬近,只待春來看雪天。

林逋《孤山寺瑞上人房寫望》翻譯

待更新

林逋《孤山寺瑞上人房寫望》賞析

《孤山寺瑞上人房寫望》是北宋著名詩人林逋的詩詞作品,這是一首七言律詩。此詩寫一個秋日的傍晚,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內(nèi)飽覽山上風(fēng)景。詩以素淡的筆觸,描繪出幽邃的景色,造成一神幽寂的意境。而這種境界,正是林逋這位幽人(隱士)所眷戀的。

以擬人手法,寫得情思綿綿,凄楚哀婉。語言美,意境更美。為歷代讀者稱誦。此為詞中的佳作。全詞以清新空靈的筆觸,物中見情,寄寓深意。整首詞熔詠物與抒情于一爐,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悵傷春之情,渲染出綿綿不盡的離愁。結(jié)尾處詞人以景結(jié)情,渲染了無限惆悵和依依惜別的感情,給人留下無窮的想像。整首詞的語言清新柔婉,屬婉約一派。

這首七律以工于寫景馳名,不僅“詩中有畫”,而且手法高妙。頸聯(lián)在詞序的排列上作了精密的調(diào)動,畫面就在寧謐中浮動著一股生動的靈氣。而頷聯(lián),則因其奇妙的想象與貼切的比喻,更受后世詩人們的激賞,仿效之句也最多。

首聯(lián)破題領(lǐng)起:詩人憑欄遠(yuǎn)望的地點在孤山寺端上人房;至于房的方位,孤山塔后有一座閣,房間就在此座寺閣的西邊。詩人憑闌縱目時,思緒飛得很遠(yuǎn)、很遠(yuǎn)。他并沒有明說幽思因何而起,而是將筆蕩開,于頷、頸二聯(lián)畫了四幅風(fēng)景畫。

畫面在“望”中一幅幅依次展開。先是一幅“方外寺”:陰森森的樹林里,隱隱約約地閃現(xiàn)出幾所寺院。詩人身處佛地,所以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佛寺。暮色蒼茫,遠(yuǎn)遠(yuǎn)望去,這個景色暗淡得就像一幀退了顏色的約畫。寺在“畫軸”之中,想象奇妙。眼中是畫,詩筆下也是畫。畫境寂靜幽深,正見方外本色。再是一幅“葑上田”。詩人轉(zhuǎn)移了一下視角,但見水面上零零星星地飄蕩著一塊塊的架田,猶如那棋盤上割下來的方格子。枰,棋盤。以棋盤方格譬架田,比喻貼切。其時夕陽西下,夜幕將臨,農(nóng)失們都已荷鋤歸家了,因此畫面上空無一人,分外寧靜。

接下是一幅“空中鳥”:詩人舉頭瞻望天宇,只見寥廓秋空之中,偶爾飛過一只伶仃的小鳥。詩人趕緊將這“獨鳥”捕捉進(jìn)畫中,又涂上幾抹秋云作為背景。

最后展開的是一幅在“墟里煙”:夕照之中,什么都沒有,唯有裊裊寒煙縈繞半空,這表明,附近村落的人家已在點火做晚飯了。這幅詩人略略低首繪下的畫,意境空寂,色彩也淡得不能再淡了。

寺、田、鳥、煙四軸風(fēng)景圖,展現(xiàn)的正是高僧端上人日日置身其間的那個幽深清寂的環(huán)境。此種環(huán)境,與這位幽人斷絕塵想、瀟灑物外的恬靜心境、閉逸情致正相吻合。因此,他從中領(lǐng)略到了莫大的興味,渺然幽思便由此而起,令他久久留連,遲遲不愿歸去。

末聯(lián)便直抒這種傾慕心情,詩人道:我遲遲逗留著,不舍得歸去。今日之游,我愈加喜愛這塊勝地了,因為,它與我的廬舍相近。近,我得以遲歸,又得以常來。現(xiàn)在,快要掌燈吃晚飯了,我也該同去了。不過,等那雪花紛揚(yáng)時,我要重來此地,觀賞那銀裝素裹的世界。

林逋的詩詞全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039143.html

相關(guān)閱讀:三國志?后主傳全文及翻譯
哀江南賦原文及翻譯 賞析
人生只似風(fēng)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