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彪《王命論》原文
昔在帝堯之禪 ,曰:“咨!爾舜,天之歷數(shù)在爾躬 !彼匆嘁悦 。暨于翟、契氣咸佐唐、虞 ,光濟四海,弈世載德 。至于湯、武 ,而有天下。雖其遭遇異時,禪代不同,至于應(yīng)天順人,其搖一焉 。是故劉氏承堯之作,氏族之世著于《 春秋》 。唐據(jù)火德,而漢紹之。始起沛澤 ,則神母夜號,以彰赤帝之符。由是言之,帝王之柞,必有明圣顯鰓之德,豐功厚利積累之業(yè),然后精誠通于神明,流澤加于生民。故能為鬼神所福饗,天下所歸往。未見運世無本、功德不紀 ,而得倔起在此位者也!
世俗見高祖興于布衣,不達其故,以為適遭暴亂,得奮其劍。游說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 ,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悲夫,此世之所以多亂臣賊子者也。若然者,豈徒暗于天道哉?又不睹之于人事矣!夫餓謹流隸 ,饑寒道路,思有短褐之襲 ,擔石之蓄,所愿不過一金 ,終于轉(zhuǎn)死溝壑,何則?貧窮亦有命也。況乎天子之貴,四海之富,神明之柞,可得而妄處哉?故雖遭催厄會,竊其權(quán)柄,勇如信、布,強如梁、籍,成如王莽,然卒潤鑊伏領(lǐng) ,烹釀分裂 !又況么么不及數(shù)子 ,而欲暗干天位者也 ?
是故鴛賽之乘氣不騁千里之途;燕雀之疇,不奮六翩之用 ;寞稅之材 ,不荷棟梁之任;斗答之子 ,不秉帝王之重! 易》 曰:“鼎折足,覆公諫 。”不勝其任也。當秦之末,豪杰共推陳嬰而王之,嬰母止之曰:“自吾為子家婦,而世貧賤,今卒富貴,不祥。不如以兵屬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禍有所歸!眿霃钠溲,而陳氏以寧 。王陵之母,亦見項氏之必亡,而劉氏之將興也。是時,陵為漢將,而母獲于楚。有漢使來,陵母見之,謂曰:“愿告吾子,漢王長者,必得天下,子謹事之,無有二心!”遂對漢使伏劍而死,以固勉陵。其后果定于漢,陵為宰相,封侯 石夫以匹婦之明,猶能推事理之致,探禍福之機,全宗祀于無窮,垂策書于春秋,而況大丈夫之事乎!是故窮達有命,吉兇由人,嬰母知廢,陵母知興。審此二者,帝王之分決矣。
蓋在高祖,其興也有五:一曰帝堯之苗裔,二曰體貌多奇異 ,三曰神武有征應(yīng),四曰寬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加之以信誠好謀,達于聽受,見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從諫如順流,趣時如響赴。當食吐哺,納子房之策 ;拔足揮洗,揖哪生之說 。悟戍卒之言,斷懷土之情 ;高四皓之名,割肌膚之愛 。舉韓信于行陣 ,收陳平于亡命 。英雄陳力,群策畢舉,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業(yè)也。若乃靈瑞符應(yīng),又可略聞矣:初,劉溫妊高祖,而夢與神遇,震電晦冥,有龍蛇之怪 ;及長而多靈,有異于眾。是以王武感物而折契乳呂公睹形而進女 ,秦皇東游以壓其氣 ,呂后望云而知所處 ,始受命則白蛇分,西入關(guān)則五星聚 。故淮陰、留侯謂之“天授,非人力也 !
歷古今之得失,驗行事之成敗,稽帝王之世運 ,考五者之所謂。取舍不厭斯位 ,符瑞不同斯度,而茍昧權(quán)利,越次妄據(jù),外不量力,內(nèi)不知命,則必喪保家之主 ,失天年之壽 ,遇折足之兇,伏斧鋪之誅。英雄誠知覺痞,畏若禍戒,超然遠覽,淵然深識,收陵、嬰之明分,絕信、布之凱覷 ,距逐鹿之替說 ,審神器之有授,毋貪不可冀,為二母之所笑,則福柞流于子孫,天祿其永終矣。
班彪《王命論》翻譯
當初帝堯讓位于舜時,說:“喂!你這位舜,上天的大任己經(jīng)落在你身上了!彼醋屛粫r也對禹說了這番話。及至櫻、契,輔佐唐堯、虞舜,光照四海,世代行德。傳至商湯、周武王,擁有天下。雖然他們遭遇異時,禪讓、更代不同,至于上應(yīng)天命下順人心,這一原則都是一樣的。所以劉氏遠承堯的福柞,氏族的世系著于《 春秋》 。唐堯據(jù)火德而王天下,漢接續(xù)之。劉邦初起兵于沛澤,則神母夜哭,以顯明劉邦是赤帝子的符瑞。由此說來,帝王之位,必有明顯圣美的德行,豐功厚利積累的世業(yè),然后精誠通于神明,流澤福蔭百姓,因此能被鬼神所賜福,天下人所歸往。沒見過運世無根本、功德不為人所記,而能突兀崛起登上這王位的人啊。
世俗之人見漢高祖興起于平民百姓而得王位,不通達那緣故,以為只是恰巧遭遇暴亂之世,得以舉兵得勢。游說之士,甚至把爭天下比作追逐糜鹿,僥幸捷足的人就能得到。不知王位自有天命,不可憑借智謀和力量去求取?杀。@就是世上亂臣賊子太多的原因啊。那些人,哪里只是不明天道,就連人事也未看清。那些餓俘徒隸,饑寒失所,想有一套粗布短衣,一擔一石粟米,所希冀的不過一金而己,但仍得不到,終于拋尸荒野,為什么呢?貧窮也是命中注定的啊。更何況天子的尊貴,四海的財富,神明的福佑,怎么能夠隨便得到呢?因此,即使遭逢亂世,竊得權(quán)柄,勇猛如韓信、英布,勢強如項梁、項籍,成功如王莽,然而終致遭刑伏誅!更何況那些微末之徒,才力不如以上諸人,而昏昏然竟然想求取天位呢!
所以,跋足劣馬之車,不能馳騁千里的道路;燕雀之類,不能飛到鴻鵲的里程;章稅小材,不作棟梁之用;凡夫俗子,不任帝王之位! 易經(jīng)》 說:“鼎斷足,傾覆了食物!本褪且驗椴粍倨淙伟。在秦末世,豪杰共同推舉陳嬰為王,陳嬰的母親阻止說:“自從我做你們陳家的媳婦,看你家世代貧賤,今乍富貴,不祥。不如把兵交給別人,事情成功,可以稍受好處;不成,也不受其禍!标悑肼爮哪赣H的話,而陳氏因此得以安寧。王陵的母親,也預見項羽必敗亡,劉邦將興盛。那時,王陵為漢將,母親被楚捉住。有漢使者至楚,王陵母親見使者,對他說:“請轉(zhuǎn)告我兒子:‘漢王是有德長者,一定能得天下,你努力事奉漢王,別有二心!" ,于是,在漢使面前自殺,以勉勵王陵。后來漢王果然平定天下,王陵作了宰相,封安國侯。以平民老婦的眼光,尚且能夠推衍事物道理之極致,探求禍福之機微,保全宗廟祭祀于無窮,為史書記載而垂千古,更何況大丈夫作事呢!所以窮困顯達皆有天命,得吉獲兇卻由人為,陳嬰母親知道王位將廢,王陵母親知道漢室將興,審察這兩點,就明白帝王的名分了。
高祖興盛之由,大概有五點:一是帝堯的后裔,二是身體形貌多奇異,三是神武而有征兆應(yīng)驗,四是寬厚明察而仁德忠恕,五是知人善任。再加上誠信和喜好謀慮,通達于聽取意見接受勸諫,見人有善處,唯恐自己趕不上,任用別人如同用自己,聽從諫言像順流水,趨從時勢如響應(yīng)聲。吃飯時吐出口中食物,以急于采納張良的謀策;拔出腳來揮去洗腳女子,趕快拜謝郵生的諫說;感悟于戍卒的話,斷卻自己懷戀故土的情懷;仰慕四皓的名節(jié),割舍寵妃愛子。從行伍中舉任韓信為大將,收用的陳平是楚亡命降將,英雄用力,策士效謀,這是高祖的大略,成就帝業(yè)的原因。至于靈瑞符應(yīng),也可以略舉一二:當初,劉娠懷高祖時,夢中與神交遇,當時雷電交作,天空昏暗,有龍蛇的怪異;到其長大,多有靈怪之處,與眾不同。因此,王、武兩老婦有感于高祖怪異而折棄債券,呂公相高祖形貌而進嫁女兒,秦始皇東游以壓天子之氣,呂后遠望云氣就知高祖所在之處,始受天命則白蛇被斬斷,西入函谷關(guān)則五星聚會。所以韓信、張良說“天授命于高祖,而不是人力所為啊”。
歷數(shù)古今的得失,檢驗事情的成敗,稽考帝王的世運,考察高祖興起那五點。取舍不合其位,符瑞不同其度,而茍且貪昧于權(quán)利,超越等次妄居高位,外不量其力,內(nèi)不知天命,則必會喪家亡族,失去天然之壽,遇到“鼎折足”的兇兆,伏受于斧誠之刑。英雄應(yīng)知覺悟,謹慎避禍,目光超遠,見識深刻,學習王陵、陳嬰那樣的明于天分,杜絕韓信、英布那種非分之念,不聽那“逐鹿”的瞎說,明白王位是天所授予,不貪不可求而被二位母親所恥笑的東西,那么就會福分延及子孫,天所賜的福祿就能永遠終其身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048885.html
相關(guān)閱讀:陶淵明《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原文及翻譯 賞析
戰(zhàn)國策?魏四?秦罷邯鄲
舊唐書?王播傳原文翻譯
三國志?王毋丘諸葛鄧鐘傳全文及翻譯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