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當年郎君與我情意濃,我坐上輕快的油壁車,郎君騎著白馬伴我同行,奔馳在九里松的蔭道之中。
[出自] 南宋 康與之 《長相思》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煙霧中,春來愁殺儂。
郎意濃,妾意濃,油壁車輕郎馬驄,相逢九里松。
注釋:
南高峰,北高峰:杭州西湖諸山中南北對峙的高峰。
儂:人。
油壁車:四周垂帷幕,用油漆涂飾車壁的香車。
九里松:據(jù)《西湖志》,唐刺史袁仁敬守杭時,植松于行春橋,西達靈隱、天竺路,左右各三行,每行隔去八九尺,蒼翠夾道,人行其間,衣皆綠。
譯文:
南有高峰,北也高峰,
兩峰之間,一片湖光鎖在煙靄迷蒙之中。
春天來了,面對美好的湖光山色,愁緒萬千種。
郎的情意濃濃,妾也情意濃濃,
妾坐油壁香車,郎騎青驄寶馬,
記得,在九里松初次相逢。
譯文2:
南高峰,北高峰,西湖煙景春意融,春來人不見,愁恨滿心胸。
郎情濃,妾情濃,妾車郎馬來西東,當年定情處,蒼翠九里松。
賞析:
在康與之僅存的三十八首詞中,情韻深長的作品不少,他尤擅于寫少婦離情。這首《長相思》,就是比較突出的一首。此詞《花庵詞選》題作《游西湖》,但重點不在寫景寫游玩之歡,而是觸景懷人。
上片從西湖景物寫起。“南高峰,北高峰”二句寫山。南北兩高峰是西湖諸山中兩個風景點。南高峰舊稱“高一千六百丈”(今實測為海拔256.9米),風景蔥倩,登臨遠眺,可以把西湖和錢塘江景物盡收眼底。北高峰在南高峰西北,遙遙相對,海拔314米,比南高峰略高。景觀與南高峰不相上下。因為兩峰景別致,故作者特別拈出,以概括西湖諸山之勝。—這樣措詞,也是詞調格式的原因。
“一片湖光煙靄中”句寫湖。西湖光面約五平方多公里,雖不如洞庭湖、太湖那樣壯闊,但水光瀲滟,碧波蕩漾,也頗為開朗。而且,湖上并非空蕩蕩的水光一片,白堤和蘇堤象綠色的裙帶,孤山象一塊翡翠玉石;還有那亭臺寺閣,桃柳梅荷;湖光如翠,四季宜人。在春天煙靄迷蒙中,就更顯得綽約多姿了。
“春來愁殺儂”句,因景生情。點出“春”說出“愁”。“春”是所寫景物的時節(jié),“愁”是景物觸發(fā)的感情。聯(lián)系前面三句,意思是說:春天來了,西湖的水光山色,美麗動人,但這卻只能引起我的愁思而已。此句十分關鍵,著此句而以上三句的意思始有著落,著此句而上片的感情意緒始全托出。結拍如此,可謂善始善終。
過片轉入回憶,交待愁思的緣故。“郎意濃,妾意濃”者,郎情妾意都一樣的深厚濃郁也;在短促的句子中,連用兩個“意”字,兩個“濃”字,給人予深刻印象。疊句在詞中所具有的積極功能,在此得到了高度的發(fā)揮。
“油壁車輕”二句,是對前面兩句的表述,寫他們的初次見面。“油壁車輕郎馬驄”這一句中有個典故:《蘇小小歌》云:“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據(jù)說,蘇小小是南齊錢塘名妓,她常乘著油壁車(四周垂帷幕、用油涂飾車壁的香車)出游,一日,出游時遇到一位騎青驄馬(青白色的馬)而來的俊男阮郁,兩人一見傾心,蘇小小就吟了這首,約他到西泠(即西陵)橋畔松柏郁蔥處(即她的家)來找她,結為夫婦。這里借用這個故事,來比詞中的男女主人公的濃情密意,以突出他們之間的浪漫情調。“九里松”是他們初見的地點,那地方是“錢塘八景”之一,為葛嶺至靈隱、天竺間的一段路。唐刺史袁仁敬守杭時,植松于左右各三行,長九里,因此松陰濃密,蒼翠夾道,是男女傳情達意的好地點。當然,文學作品也允許虛構的,它可以虛構富于詩意的情景;故我們對男女主人公的首次相遇,是否郎騎驄馬妾乘車,是否在九里松,都不必過分推敲?傊,下片詞意,是女主人公回憶其與所愛的歡會。
這首詞,以西湖景物為背景,上片寫現(xiàn)實,下片寫回憶;通過敘述回憶中的歡樂以反襯現(xiàn)實中的憂愁,思婦情懷,宛然如見。據(jù)詞譜,《長相思》為雙調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韻,一疊韻,是最短的詞牌之一,要寫好實不易。必須有雋永的意味,給讀者提供充分的想象余地,實仍屬佳作。但它的每句押韻和前后各重疊一個三字句的特點,給人的印象就特別深刻;白居易的“汴水流,泗水流”首,林和靖的“吳山青,越山青”首,正是如此。這首詞在這方面工力也不弱,詳見上文論述。詞的風格自然樸素,毫無斧鑿痕跡,似民歌的天籟,如西子的淡妝,實仍佳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053854.html
相關閱讀:關于冬雪的詩句
寫中秋的詩句
李商隱的詩
“萬里王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一曲離歌兩行淚,不知何地再逢君”的意思及全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