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秦觀傳原文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宋史?秦觀傳原文

秦觀,字少游,一字太虛,揚州高郵人。少豪雋,慷慨溢于文詞,舉進士不中。強志盛氣,好大而見奇,讀兵家書與己意合。見蘇軾于徐,為賦黃樓,軾以為有屈、宋才。又介其詩于王安石,安石亦謂清新似鮑、謝。軾勉以應舉為親養(yǎng),始登第,調(diào)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初,軾以賢良方正薦于朝,除太學博士,校正秘書省書籍。遷正字,而復為兼國史院編修官,上日有硯墨器幣之賜。

紹圣初,坐黨籍,出通判杭州。以御史劉拯論其增損實錄,貶監(jiān)處州酒稅。使者承風望指,候伺過失,既而無所得,則以謁告寫佛書為罪,削秩徙郴州,繼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徽宗立,復宣德郎,放還。至藤州,出游華光亭,為客道夢中長短句,索水欲飲,水至,笑視之而卒。先自作挽詞,其語哀甚,讀者悲傷之。年五十三,有文集四十卷。

觀長于議論,文麗而思深。及死,軾聞之嘆曰:“少游不幸死道路,哀哉!世豈復有斯人乎!”弟覿字少章,覯字少儀,皆能文。

宋史?秦觀傳翻譯

秦觀字少游,一字太虛,揚州高郵人。少時豪放俊秀,慷慨之情溢于文詞之間,曾舉進士不中。但其志向遠,氣度不凡,讀兵家之書別有暢快之意。他在徐州拜見了蘇軾,并賦《黃樓》詩一首,蘇軾認為秦觀有屈原、宋玉之才,并將其詩介紹給王安石,王安石也認為秦觀的詩清新雋永,像鮑照和謝靈運。蘇軾勉勵秦觀再次應舉以為親養(yǎng),于是,秦觀不負厚望,一舉登第。之后,秦觀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初年(086),蘇軾以賢良方正之名將秦觀舉薦給朝廷,秦觀得以為太學博士,負責校正秘書省書籍,遷正字,而復為兼國史院編修官,并常得皇上硯墨器等賞賜。

紹圣初年(094),秦觀遭黨錮之禍,離朝通判杭州,又因為御史大夫劉拯指責其任意增損實錄,再次受貶而監(jiān)處州酒稅。有人專門受指使尋找秦觀過失,然終無所得,最后竟告秦觀寫佛書犯罪,將秦觀削級降品徙往郴州,既而編管橫州,再徙雷州;兆诩次缓,復召秦觀為宣德郎,秦觀從流放之地返還,至藤州時,秦觀游覽了華光亭,并為游客道出了自己夢中所做之詞,秦觀感到口渴,向人要水喝,水到之后,秦觀微笑著視水而卒。秦觀去世前有預感,故先自做挽詞,其語哀切,讀之叫人悲傷。秦觀去世時五十三歲,留有文集四十卷。

秦觀長于議論,詩文華麗且深邃。蘇軾聞知秦觀死訊后哀嘆道“:秦觀不幸死于路途,實在可悲!世上難道還會再有這樣的人嗎?”其弟覿字少章,覯字少儀,皆能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056165.html

相關閱讀:權(quán)德輿《月夜江行》原文翻譯及賞析
收獲的歡歌_詩歌鑒賞
梅堯臣《悼亡三首》原文翻譯及賞析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逄何必曾相識
戰(zhàn)國策?楚一?蘇秦為趙合從說楚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