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柳永《滿江紅》
暮雨初收,長川靜,征帆夜落。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fēng)蕭索。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dāng)此念回程,傷漂泊。
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yán)陵灘畔,鷺飛魚躍。游宦區(qū)區(qū)成底事①?平生況有云泉約②。歸去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
注釋
①桐江:在今浙江桐廬縣北,即錢塘江中游,又名富春江。
②嚴(yán)陵灘:在桐江畔。
③底事:何事。
④云泉約:謂歸隱山林。
⑤歸去來:謂去官歸耕,語出陶淵明《歸去來辭》。
⑥“一曲”二句:仲宣,三國時王粲的字,初依荊州劉表,未被重用,后為曹操侍中,從曹操西征張魯,作《從軍詩》五首,主要抒發(fā)行役之苦和思婦之情。
賞析:
《滿江紅·暮雨初收》由柳永創(chuàng)作。這首詞是作者赴任浙江桐廬團(tuán)練推官時所作。“暮雨”三句寫雨后天暗,船泊江邊。“臨島嶼”三句為所見所感,蕭索凄清。接著寫漁人歸家的急切與喜悅之情,以“傷漂泊”結(jié)束上闋。下闋寫桐江一帶的奇山異水,引發(fā)詞人倦于游宦的心緒及渴望歸隱的愿望。
這首詞抒發(fā)了詞人對游宦生涯的厭倦和對歸隱生活的向往之情。
桐江秋夜,秋風(fēng)蕭索,霧靄密布,山峰如削,景色凄涼,加之漁火回歸,鷺魚自適,怎不令詞人“念回程,傷漂泊。”,怎不令詞人感嘆“游宦區(qū)區(qū)成底事,平生況有云泉約。”此時此刻,詞人一心羨慕淵明的躬耕田園,厭倦仲宣的從軍艱辛,終于忍不住高喊——歸去來兮!
嚴(yán)陵灘畔,即嚴(yán)陵瀨,是漢代嚴(yán)光(字子陵)釣魚處。嚴(yán)子陵因不屈就所任諫議大夫的官職而隱耕于富春山。王粲,字仲宣,作《從軍五首》,寫從軍的辛苦與對故鄉(xiāng)的懷念。陶淵明,作《歸去來兮辭》。
這首詞與柳永的另一首《思?xì)w樂(天幕清和堪宴聚)》詞表現(xiàn)“歸隱”情緒手法相同,都是觸景生情。所不同的是,前者因凄涼的桐江秋夜景色而生情,后者因“宴飲聚會”和“佳麗歌舞”而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桐江秋夜之景無不染上詞人厭倦宦游、向往歸隱的心緒。
不過,由于柳永平生追求功名與愛情,“歸去來兮”也只是空喊而已,就如同這東流的桐江之水,終難歸去。
一說“一曲仲宣吟,從軍樂。”是詞人寫仲宣作《登樓賦》抒其歸土懷鄉(xiāng)之情,后為曹操所重,晚年從軍,以此表達(dá)詞人希望自己也能得明主一售的愿望。這倒也符合柳永一貫的價(jià)值取向,但恐有違本詞主題。
傍晚的落雨剛剛停止,桐江一片寂靜,遠(yuǎn)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對面的島嶼上,水蓼稀疏霧靄寒涼,秋風(fēng)吹拂蘆葦蕭索作響。多少漁人行駛著小船,卻只見船上的燈火飛快地回歸村落。對此令遠(yuǎn)行客思念起回歸的路程,并對漂泊生活產(chǎn)生了厭倦而憂傷的情緒。
桐江景色美麗,霧靄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鷺和魚兒圍繞嚴(yán)陵瀨飛翔和跳躍。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無成,何況早就有歸隱云山泉石的心愿。回歸吧,羨慕淵明的躬耕田園,厭倦仲宣的從軍艱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057263.html
相關(guān)閱讀:雪景詩句
疏影?詠荷葉 張炎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李白《客中作》翻譯賞析
“墻頭語鵲衣猶濕,樓外殘雷氣未平”全詩賞析
打是疼,罵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