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杜甫《禹廟》
禹廟空山里,秋風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畫龍蛇。
云氣噓青壁,江聲走白沙。
早知乘四載,疏鑿控三巴。
注釋
⑴禹廟:指建在忠州臨江縣(今重慶市忠縣)臨江山崖上的大禹廟。
⑵空山:幽深少人的山林。
⑶落日斜:形容落日斜照的樣子。斜,如按古音為了押韻可念xiá。
⑷荒庭:荒蕪的庭院。橘(jú)柚(yòu):典出《尚書·禹貢》,禹治洪水后,人民安居樂業(yè),東南島夷之民也將豐收的橘柚包好進貢。
⑸龍蛇:指壁上所畫大禹驅趕龍蛇治水的故事。
⑹云氣:云霧,霧氣。生虛壁:一作“噓青壁”。虛壁:空曠的墻壁。
⑺江:指禹廟所在山崖下的長江。白沙:白色沙礫。
⑻四載(zài):傳說中大禹治水時用的四種交通工具:水行乘舟,陸行乘車,山行乘棵(登山的用具),泥行乘橇(形如船而短小,兩頭微翹,人可踏其上而行泥上)。《尚書·益稷》:“予乘四載,隨山刊木。”孔傳:“所載者四,水乘舟,陸乘車,泥乘?,山乘?。”《全唐詩》注:“載”,去聲。
⑼疏鑿:開鑿。一作“流落”。三巴:巴郡、巴東、巴西的合稱。相當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東的大部地區(qū)。東漢末年劉璋分蜀地為巴東郡、巴郡、巴西郡。傳說此地原為大澤,禹疏鑿三峽,排盡大水,始成陸地。
參考譯文
大禹廟坐落在空闊的山坳,颯颯秋風伴著落日的斜照。
荒涼的廟院垂著累累橘柚,古屋的壁上畫著龍蛇虎豹。
蒸騰的云氣在屋壁上繚繞,深深的江水卷著白沙浪濤。
大禹乘四載到處鑿山疏道,終于降服三巴地區(qū)的龍蛟。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秋天。當時杜甫出蜀東下,途經(jīng)忠州(今屬重慶),特地前去參謁了大禹古廟,有感而作此詩。
賞析
《禹廟》是唐代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一首詠史懷古詩。此詩首聯(lián)點明游覽的地點及時節(jié),引出大禹治水的典故;頷聯(lián)由遠及近地描寫大禹廟內(nèi)部的景色;頸聯(lián)寫大禹廟周圍的環(huán)境和氛圍,廟內(nèi)云氣騰蒸,山下江聲震耳,一派雄渾景象,暗喻大禹治水的功勞;尾聯(lián)借景抒情,緬懷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全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邃,情感波瀾起伏,筆觸沉郁有力,寫作章法嚴謹,整體氣象宏麗,通過遠望近觀的視角轉換,采用虛實結合、擬人傳神等手法,收到了情景交融、韻味悠長的藝術效果,是詠史懷古的佳作。
杜甫在這首詩中深情地歌頌了大禹的功績,突出表達了他對唐代帝王的希望,希望他們能夠勵精圖治,進而創(chuàng)造光輝業(yè)績。
“禹廟空山里,秋風落日斜。”首聯(lián)點明禹廟的位置與周邊的景觀:禹廟坐落在寂寞的山中,蕭瑟的秋風、落日的余暉使禹廟在寂寞外更添荒涼。如果打破詩句的順序,在想象中重構禹廟所處的情景,詩中的禹廟則顯示出雖古老卻蒼勁,雖荒涼而充滿了韌力的特點。秋風雖勁,落日雖殘,卻更顯出禹廟的老當益牡,格外莊嚴,格外肅穆。這才是詩人此時的真正感情,即敬慕和懷念,于是詩人開始參謁這座古廟。
“荒庭垂橘柚,古屋畫龍蛇。”這聯(lián)詩寫廟內(nèi)之景。廟內(nèi)是“荒庭”和“古屋”,似乎很殘破,但是詩人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庭中高高的橘柚樹上垂?jié)M了碩大的果實,屋宇的墻壁上畫滿了飛舞的龍蛇,于是荒庭和古屋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庭院不再荒涼,古屋不再殘破。如果單純從字面來解讀這聯(lián)詩,那么可以看到上面所說的自然景觀。其實詩人在這里還化用了大禹的典故:大禹治水受到人民的愛戴,他驅走龍蛇,既造福了生靈也福澤了生物。這些典故的運用,使那充滿生機的自然景致成為了對古代帝王英雄事跡的贊嘆,詩歌的境界也因此得到提升。詩人將大禹的典故與眼前的實景結合,使景物描寫中包含典故而看不出是在用典,即景與典合為一體,所以前人稱贊杜甫這聯(lián)詩是“用事入化”的典范,稱贊杜甫的筆法是“千古絕技”。
“云氣噓青壁,江聲走白沙。”這聯(lián)詩寫廟外之景。禹廟所在的山上,白云流走,蒸騰的云霧在空曠的山崖峭壁上繚繞:禹廟山下的江中,波濤轟鳴,似乎要在向前奔跑中卷走岸邊的白沙。“生虛壁”,一作“噓青壁”。若照后者,則白云逗引青壁,而江濤又狂卷岸沙,這就像一幅既充滿情趣又壯觀奇麗的圖畫,可見詩人此時心中充滿了激動和熱情。詩人暗示,這激動和熱情是大自然壯麗的景觀給予的,更是大禹治水的偉大事跡所激蕩的,于是引出下聯(lián)對大禹事跡的記敘。“其中“噓”和“走”二字用得非常傳神:“噓”是慢慢地呼氣,將云氣緊貼著青壁慢慢舒卷的狀態(tài)寫得很淘氣,認為是白云輕輕地向青壁噓氣,逗弄著青壁,像一個可愛的小女孩一樣;“走”是跑的意思,這個字既可以說是長江在奔跑,也可以說長江所發(fā)出的轟鳴聲在奔跑著傳播,還可以說岸邊的白沙在江水帶動下向前奔跑,可謂一字點活了長江向三峽流淌的場景,形成了一個有聲有色、有靜有動的情境,既充滿情趣,又飽含力量。
“早知乘四載,疏鑿控三巴。”走出禹廟,佇立崖頭,遙望三峽,詩人因大禹的偉大和景觀的壯麗所引發(fā)的豪邁之情已到極致,于是逼出尾聯(lián)的一聲贊嘆:早就聽說大禹乘四載到處奔波,疏通長江,鑿通三巴的英雄事跡,今日眼觀他的成就,享受著他創(chuàng)造的三峽美景,越發(fā)佩服他的偉大!這聯(lián)詩按照詩意來看,上下句是打通的,即“早知”“乘四載疏鑿控三巴”,一般說來能打通的詩句是不易對仗的,所以只有詞中才常用打通的句式,比如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入會、登臨意。”但是這里杜甫將句子打通,卻又對得很工整,“乘”對“控”,“四載”對“三巴”,巧妙而又不損害詩意,真可以說是筆力老到。
這首詩寫禹廟,除了最后一聯(lián)外沒有正面提到大禹,詩人主要是寫了廟外廟內(nèi)的所見,然后由內(nèi)及外寫到大江。然而這一切都涉及到大禹的歷史偉績。全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邃。詩人通過遠望近觀的視角轉換,采用虛實結合、擬人傳神等手法,收到了情景交融、韻味悠長的藝術效果,謳歌了大禹治水澤被萬代的豐功偉績,同時也將緬懷英雄、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抒發(fā)了出來。《禹廟》這四十個字中,風景形勝,廟貌功德,無所不包,而且寫作章法嚴謹,整體氣象宏麗,是詠史懷古的佳作。甚至有的學者認為,唐代的祠廟詩都不能超越杜甫《禹廟》和《重經(jīng)昭陵》的成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060410.html
相關閱讀: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原文_翻譯和賞析_蘇軾
“澗戶風前竹,山空月下琴!钡囊馑技叭婅b賞
“思往事,憶流芳,易成傷”全詞翻譯賞析
富貴本無根,盡從勤里得
贊美江河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