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作者出處及全詩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經(jīng)典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的詩意:雨過天晴,喜鵲歡快的叫了起來,波平如鏡,有鷗鳥在盡情嬉戲。這兩句中“喧”或“狎”,鵲聲“喧”為“喧鬧、喧嘩”之意,借喜鵲的鳴叫表達對“日出”的喜悅。“狎”是“親熱、游戲”之意,雨霽天晴,波平如鏡,鷗鳥盡情嬉戲(前面的部分二選一,答出一點即給1分)。形象地寫出了動物在雨洗日照后的山中自由、歡快的情景。

出自王質(zhì)《山行即事》
浮云在空碧,來往議陰晴。
荷雨灑衣濕,?風(fēng)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

翻譯:
浮云在天空來來往往,議論著陰天好還是晴天好的問題。一路荷花伴雨,打濕了我的衣服。浮萍上清涼輕柔的風(fēng),吹動我的衣袖輕擺。雨過天晴,喜鵲歡快的叫了起來,波平如鏡,有鷗鳥在盡情嬉戲。青山秀色一句話也不說,但即使你大醉三天,它也能把你喚醒。



賞析
首聯(lián)寫天氣,統(tǒng)攝全局。云朵在碧空浮游,本來是常見的景色;作者用“浮云在空碧”描述,也并不出色。然而繼之以“來往議陰晴”,就境界全出,精彩百倍。
頷聯(lián)寫“陰”。“荷雨”,一方面寫出沿途有荷花,麗色清香,令人心曠神怡;另一方面雨不很猛,不會給行人帶來困難,不影響人的興致。這雨當然比“沾衣欲濕”的杏花雨大一些,很大但也很有限。同時,有荷花的季節(jié),衣服被雨灑濕,反而涼爽些。“萍風(fēng)”,是從水面浮萍之間飄來的風(fēng),說它“吹袖清”,可見風(fēng)也并不大。雨已濕衣,又加風(fēng)吹,人的主觀感受是“清”而不是寒?扇魶]有這風(fēng)和雨,“山行”者就會感到炎熱了。
頸聯(lián)寫“晴”。喜鵲厭濕喜干,又稱為“干鵲”,雨過天晴,它就高興地叫起來了。詩人抓住這一特點,借喜鵲的鳴叫表達對“日出”的喜悅──既是鵲的喜悅,也是人的喜悅。荷雨濕衣,帶來爽意;繼而雨停日出,便沒了細雨綿綿的煩人的擔心。所以,日出正是作者心中所盼望的事情。下句寫波平如鏡,鷗鳥盡情嬉戲的情景。“波平”,從側(cè)面寫了風(fēng)的柔和。“狎”有親熱的意思,也有玩樂的意思。
尾聯(lián)寫山色。用了擬人化手法,是反用。“山色不言語”,意思當然是:山色能言語而不言不語。山色經(jīng)過雨洗,又加上陽光的照耀,其明凈秀麗,真令人賞心悅目。“不言語“尚且能”“喚醒三日酲”,那“言語”,更會怎樣呢?此處反面運用擬人化手法加強了藝術(shù)感染力。此處并非說“山行”者喝多了酒,需解酒困,而是夸張地表現(xiàn)“山色”的可愛,可使人神清氣爽,困意全消。
以“山行”為題,結(jié)尾才點“山”,表明人在“山色之中”。全篇未見“行”字,但從浮云在空,到荷雨濕衣、萍風(fēng)吹袖、雀聲喧日、鷗性狎波,都是“山行”過程中的經(jīng)歷,見聞和感受。合起來,就是所謂“山行即事”。全詩寫的興會淋漓,景美情濃;藝術(shù)構(gòu)思也相當精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060427.html

相關(guān)閱讀:好事近?葉暗乳鴉啼原文_翻譯和賞析_蔣元龍
張先-明月卻多情,隨人處處行 賞析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春庭晚望
詠木槿樹題武進文明府廳 劉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