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fèi)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駕出北郭門行原文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駕出北郭門行原文及翻譯

駕出北郭門行原文

駕出北郭門。馬樊不肯馳。

下車步踟躕。仰折枯楊枝。

顧聞丘林中。??有悲啼。

借問啼者出。何為乃如斯。

親母舍我歿。后母憎孤兒。

饑寒無衣食。舉動鞭捶施。

骨消肌肉盡。體若枯樹皮。

藏我空室中。父還不能知。

上冢察故處。存亡永別離。

親母何可見。淚下聲正嘶。

棄我于此間。窮厄豈有貲。

傳告后代人。以此為明規(guī)。 

駕出北郭門行注釋譯文

、《駕出北郭門行》,屬"雜曲歌辭"。該詩寫孤兒受后母虐待的痛苦。

2、北郭門:城的北門。郭,外城。古代墳?zāi)苟嘣诔潜苯肌?/p>

3、樊:樊籬,引申為羈絆。又,指馬止步不前!墩f文?雙部》:"樊,?不行也?。"

4、踟躕(chíchú遲除):遲疑不前貌。

5、?(jiào叫)?:哭聲。

6、"借問"句:正在打聽時,啼哭的人便從丘林中出來。出,一作"云",又作"誰"。

7、"何為"句:作者的問話。斯,這樣。

8、舍:舍棄。歿(mò莫):死亡。"親母"以下十四句為孤兒的答話。

9、舉動:動輒。鞭捶施:用鞭子、木棍抽打。捶,木棍。施,加此指加于身上。

0、"上冢"句:到墓地察看母親的墳?zāi)埂Z,墓地。故處,指孤兒母親的墳。

、嘶:嘶啞。

2、窮厄:貧窮困苦。貲(zī資):限量。一說同"資",財(cái)富。

3、"傳告"二句:作者勸誡世人的話。明規(guī),顯明的前鑒。

駕出北郭門行注釋賞析

《駕出北郭門行》是阮?所作的一首詩,詩人經(jīng)過精心選材,典型化處理,把筆觸伸向社會、家庭問題。該詩寫一個孤兒受后母虐待哭訴于生母墓前的事,有警示告誡后世之意。

《駕出北郭門行》是一首敘事詩,寫孤兒受后母虐待哭訴于生母墓前之事,反映孤兒的悲慘遭遇。

、開頭四句,詩人用第一人稱作為旁觀者的身分出現(xiàn),以示事件的真實(shí)性。馬的反常已暗示出環(huán)境的異常。這四句是個引子,交代了事情發(fā)生的地點(diǎn),同時也提起了一個懸念。

2、“顧聞”四句引出事件。這是事件的開端,寫得很有層次,先聞哭聲,再見其人,未知原因,故發(fā)疑問。由此引出孤兒訴說原委,也是詩的主要部分。

3、緊接十四句是詩的主要部分,可分為兩層意思。前八句是訴說后母虐待的情景,真是字字血,聲聲淚。后六句寫孤兒哭訴情狀,讀者似乎可以看到,孤兒已在生與死的十字路口徘徊,如果不能繼續(xù)忍受虐待,就只有追求生母于地下,其它道路是沒有的。這一大段寫得如泣如訴,真情畢露,舒緩而有致,質(zhì)直而可信,千載之下,猶使人讀之而不能不為之凄愴淚下。

4、最后兩句是尾聲,詩人又以第一人稱出來說話,規(guī)勸后代人以此為教訓(xùn),不要虐待孤兒,以此點(diǎn)明詩人寫作宗旨。這種形式對后來的樂府詩特別是中唐時代的新樂府有明顯的影響。

寫作特點(diǎn):全詩結(jié)構(gòu)完整,層次井然,文字質(zhì)樸,風(fēng)格沉郁。

后母虐待孤兒是常見的家庭悲劇,但寫入詩歌,卻很罕見。這首詩記述了一個孤兒的血淚控訴:他無衣無食,饑寒交迫,骨瘦如柴,還被后母打得遍體鱗傷,只好跑到親娘的墳?zāi)骨巴纯,哀嘆自己的困苦,不知何時才有盡頭。情真語摯,酸感路人,表現(xiàn)了詩人對下層社會問題的關(guān)切和深厚的人道精神。

《駕出北郭門行》與漢樂府民歌《孤兒行》題材相近,只是一寫兄嫂虐待,一寫后母虐待,這兩首詩概括了天下大多數(shù)孤兒的命運(yùn)。《孤兒行》情節(jié)比較豐富,敘事比較具體,本篇情節(jié)則比較簡單,敘事比較概括,但故事也完整;《孤兒行》句式多變,本篇是整齊的五言詩?偟恼f來,這首詩語言質(zhì)樸,感情傾向鮮明,與作者其他的詩歌風(fēng)格很不相同,明顯受到漢樂府民歌的影響。所以,清代人陳祚明稱贊該詩“質(zhì)直悲酸,猶近漢調(diào)!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064550.html

相關(guān)閱讀:抱樸子外篇弭訟卷第四十三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原文及翻譯賞析
漢書?韋賢傳原文及翻譯
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原文翻譯及賞析
杜甫《登岳陽樓》原文、賞析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