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謙明《中秋詠月》
徐徐東海出,漸漸上天衢。
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
①一輪:月圓似輪,故以一輪喻滿月。 ②清光:月光。
附
唐朝,為中華民族開辟了一個氣象恢宏的詩歌的黃金時代。唐代的詩人們,為后人留下了無數(shù)中秋詠月的詩章。遙望唐代詩歌中的那一輪明月,磅礴向上,涵天蓋地,仍輝映著唐人昂揚剛健、博大雄渾、深遠超逸的時代風(fēng)貌和時代精神。
皓月當(dāng)空,世界同享清輝。唐人從不認為西方的月亮比東方的圓,或自己頭上的月亮比別人的圓。唐代詩人以包容天地、輝映人間的心胸和情懷,詠唱月亮 ,燦爛、溫馨著人間,展現(xiàn)了大唐氣象。“天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家人(戎昱《八月十五夜》)”。月亮無私,給千家萬戶送來光明。“此夜一輪滿,何處清光無(謙明《中秋詠月》)。“四溟水合疑無地,八月槎通好上天(唐彥謙《詠月》)”。一輪朗月照耀著世界,更是詩人極目遠望的目光亮麗著世界。“萬里無云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滿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疑欲流(殷文圭《八月十五夜》)”。月圓如鏡,月華燦爛如水,夜色多么美好,世間團圓的人們又是多么幸福啊。月有陰晴圓缺,人間亦有風(fēng)霜雪雨:“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fēng)?(李嶠《中秋月》)”。月圓之夜,詩人并未高蹈世外,忘記人間的疾苦,而是想到了在世路上辛苦奔波的人們,展現(xiàn)了悲天憫人的人文情懷。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月圓之夜,也是闔家團圓之時。古時,由于山川阻隔、烽火紛飛、邊關(guān)軍旅等等,分離的人們很難相聚。中秋夜,月華也奔流著人間的秋思。“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水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憶昔千秋節(jié),歡娛萬國同。今來六親遠,此日一悲風(fēng)(戎昱《八月十五日》)”。“草下陰蟲葉上霜,朱欄迢遞壓湖光。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應(yīng)斷腸(李商隱《月夕》)”。詩人仰望明月,想著遠方的親人,只有暗自垂淚,思如月光萬丈長了。
在中國文化的天空,唐代詩歌中磅礴升起的中秋圓月,將迸發(fā)永恒的光芒,永遠那么迷人,永遠令人敬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078226.html
相關(guān)閱讀:洞庭湖的詩句
和山水有關(guān)的詩句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描寫黃河的古詩
憶江南的詩意_憶江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