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韋應物《東郊》原文及翻譯 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韋應物《東郊》原文

吏舍?終年,出郊曠清曙。

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

依叢適自憩,緣澗還復去。

微雨靄芳原,春鳩鳴何處。

樂幽心屢止,遵事跡猶遽。

終罷斯結廬,慕陶直可庶。

韋應物《東郊》注釋

、?(jú):拘束。

2、曠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得以精神舒暢。

3、澹(dàn):澄凈。慮:思緒。

4、叢:樹林。憩(qì):休息。

5、緣:沿著。澗:山溝。還復去:徘徊往來。

6、靄(ǎi):云氣,這里作動詞,籠罩。

7、“樂幽”二句:意謂自己頗愛這地方的幽靜,想住下來,卻又幾次終止,就因公事在身,形跡上還是顯得很匆忙。

8、“終罷”二句:典出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表面要效仿陶淵明辭官歸隱。斯,一作“期”。慕陶,指歸隱。直,或作真,就。庶,庶幾,差不多。

韋應物《東郊》翻譯

困守官舍,使我終年地煩悶。漫步郊野,曙光蕩滌我的胸襟。楊柳依依,在和風里搖曳不定。青山如畫,淡泊了我的塵念俗情。斜倚樹叢,我休息得多么安寧;沿著山澗,繼續(xù)信步前行。微雨過后,芬芳的原野更加滋潤清新,斑鴻聲聲,卻不知在哪里歡鳴。我向來喜愛幽靜,可惜總難以遂心。公務纏繞,生活常感覺迫促不寧。我終將辭謝官職,去營造茅屋一進,追隨陶潛的步履,但愿得到那清雅的風情。

韋應物《東郊》賞析

《東郊》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詩詞作品。這首詩是大歷十四年(779)春在?縣令任上作。這首詩抒寫了詩人久困官舍偶爾郊游時,面對充滿生命力的美好春光陶然而醉的閑適心情,以及由此產生的棄官歸隱的念頭,表現(xiàn)了詩人對官場束縛的厭憎和對自由散淡生活的向往。詩中描繪的是平凡的事物和平常的景色,卻蘊涵著無限的詩情畫意。這首詩反映了作者的人格和詩風都頗類陶淵明。

韋應物晚年對陶淵明極為向往,不但作詩“效陶體”,而且生活上也“慕陶”“等陶”。這首詩歌就是韋應物羨慕陶淵明生活和詩歌創(chuàng)作的證明。

這是寫春日郊游情景的詩。詩先寫拘束于公務,因而案牘勞形。次寫春日郊游,快樂無限。再寫歸隱不遂,越發(fā)慕陶。韋應物不想在局促的官署里度日,清晨來到了清曠的郊外。但見春風吹拂柳條,青山能蕩滌自己的俗慮,又有微雨芳原、春鳩鳴野,于是心中為之清爽。走倦了歇歇,歇完了再沿溪邊散漫行走。但畢竟他是個做官的人,心中時時要冒出公務之念,因此想以后能擺脫官職,結廬此地,過像淵明一樣的田園生活。

這首詩寫春天山野之景很清新,顯示出詩人寫景的才能。但韋應物不是陶淵明,陶淵明“復得返自然”后能躬耕田里,興來作詩歌田園風景,農村景象處處可入詩中,處處寫得自然生動。韋應物則是公余賞景,是想以清曠之景滌蕩塵累,對自然之美體味得沒有陶淵明那樣深刻細致。陶淵明之詩自然舒卷,而韋應物則不免錘煉,如此詩中的“藹”字。但平心而論,韋應物寫景,在唐朝還是能卓然自成一家的。

這首詩以真情實感訴說了官場生活的繁忙乏味,抒發(fā)了回歸自然的清靜快樂。人世哲,經驗談,話真情真,讀之教益非淺!皸盍⒑惋L,青山澹吾慮”,可謂風景陶冶情懷的絕唱。

韋應物的詩詞全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091492.html

相關閱讀:杜甫《謝嚴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原文及翻譯 賞析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六章原文及譯文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史記?吳太伯傳原文及翻譯
杜甫《久雨期王將軍不至》原文及翻譯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