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fèi)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孟子見梁惠王原文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孟子見梁惠王原文翻譯

《孟子見梁惠王上》原文

第一章原文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yuǎn)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第二章原文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对姟吩疲骸(jīng)始靈臺,經(jīng)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jīng)始勿亟(qì),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鹿攸伏,?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于?魚躍!耐跻悦窳榕_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稖摹吩唬骸畷r(shí)日害喪?予及女偕亡!裼c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dú)樂哉?”

第三章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xùn)|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虬俨蕉笾,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nóng)時(shí),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shí)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shí),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shí),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鯚o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四章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

“以刃與政,有以異乎?”

曰:“無以異也!

曰:“庖(páo)有肥肉,廄(jiù)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piǎo),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第五章原文

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qiáng)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jiān)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shí),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第六章原文

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孰能與之?’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lǐng)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第七章原文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聞之胡?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踉唬骸嶂!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瘜υ唬骸粍t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cái)。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曰:“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yuǎn)庖廚也!

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蜃又^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復(fù)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dú)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yùn)于掌!对姟吩疲骸逃诠哑,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耘e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dú)何與?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gòu)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王笑而不言。

曰:“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聲音不足聽于耳與?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曰:“否。吾不為是也!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王曰:“若是其甚與?”

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zāi)。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zāi)!

曰:“可得聞與?”

曰:“鄒人與楚人戰(zhàn),則王以為孰勝?”

曰:“楚人勝!

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qiáng)。海內(nèi)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今王發(fā)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不能進(jìn)于是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曰:“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shí),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shí),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見梁惠王下》原文

第一章原文

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

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踐事吳。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詩云:‘畏天之威,于時(shí)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對曰:“王請無好小勇。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dāng)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王請大之!

“《詩》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篤周祜,以對于天下!宋耐踔乱。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書》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恥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第二章原文

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

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齊景公問于晏子曰:‘吾欲觀于轉(zhuǎn)附、朝舞,遵海而南,放于瑯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觀也?’

晏子對曰:‘善哉問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春省耕而補(bǔ)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夏諺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苯褚膊蝗唬簬熜卸Z食,饑者弗食,勞者弗息。??胥讒,民乃作慝。方命⑾虐民,飲食若流。流連荒亡,為諸侯憂。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亡。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景公悅,大戒于國,出舍于郊。于是始興發(fā)補(bǔ)不足。召大師曰:‘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蓋《?招》、《角招》是也。其詩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第三章原文

齊宣王問曰:“人皆謂我毀明堂。毀諸?已乎?”

孟子對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則勿毀之矣!蓖踉唬骸巴跽傻寐勁c?”

對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祿,關(guān)市譏而不征,澤梁無禁,罪人不孥。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dú)。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fā)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詩云:‘哿矣富人,哀此煢獨(dú)!蓖踉唬骸吧圃昭院!”

曰:“王如善之,則何為不行?”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貨!

對曰:“昔者公劉好貨;《詩》云:‘乃積乃倉,乃裹糇糧,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yáng),爰方啟行!示诱哂蟹e倉,行者有裹糧也,然后可以爰方啟行。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對曰:“昔者大王好色,愛厥妃!丛姟翟疲骸殴?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dāng)是時(shí)也,內(nèi)無怨女,外無曠夫。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第四章原文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王曰:“棄之! 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內(nèi)不治,則如之何?” 王顧左右而言他。

第五章原文

孟子見齊宣王曰:“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王無親臣矣,昔者所進(jìn),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

曰:“國君進(jìn)賢,如不得已,將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見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后察之;見可殺焉,然后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后可以為民父母!

第六章原文

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yùn)而已矣!

第七章原文

齊人伐燕,取之。諸侯將謀救燕。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 者,何以待這?”

孟子對曰:“臣聞七十里為政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 畏人者!稌吩唬骸疁徽,自葛始!煜滦胖,東面而征, 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 之望云霓也。歸市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shí) 雨降,民大悅!稌吩唬骸液,后來其蘇!’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dān)食壺漿以迎王師。若 殺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王 天下固畏齊之強(qiáng)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dòng)天下之兵也.王 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于燕眾,置君而后去之,則猶 可及止也!

第八章原文

鄒與魯拱。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 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 之何則可也?”

孟子對曰:“兇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zhuǎn)乎溝壑,壯者散而之 對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shí),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 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 矣!

第九章原文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間于齊、楚。事齊乎?事楚乎?”

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 也,筑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

《孟子見梁惠王上》翻譯

第一章翻譯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你不遠(yuǎn)千里而來,一定是有什么對我的國家有利的高見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何必說利呢?只要說仁義就行了。大王說‘怎樣使我的國家有利?’大夫說,‘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怎樣使我自己有利?’結(jié)果是上位的人和下位的人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xiǎn)了!在一個(gè)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里,殺害他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一個(gè)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里,殺害他國君的人,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這些大夫在一萬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兵車的國家中就擁有一百輛,他們的擁有不算不多。如果以道義為后卻以利益為先,不奪得國君的地位不會滿足。從來沒有講“仁”的人卻拋棄父母的,從來沒有講義的人卻不顧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說仁義就行了,為什么一定說利呢?”

孟子的觀點(diǎn):仁義比利益重要。

第二章翻譯

孟子拜見梁惠王;萃跽驹诔靥吝吷,一面觀賞著鴻雁麋鹿,一面問道:“賢人對此也感受到快樂嗎?”

孟子答道:“只有賢人才能感受到這種快樂,不賢的人縱然擁有珍禽異獸,也不會(真正感受到)快樂的!对娊(jīng)》上說:‘文王規(guī)劃筑靈臺,基址方位細(xì)安排,百姓踴躍來建造,靈臺很快就造好。文王勸說不要急,百姓干活更積極。文王巡游到靈囿,母鹿自在樂悠悠,母鹿肥美光澤好,白鳥熠熠振羽毛。文王游觀到靈沼,魚兒滿池喜跳躍!耐跻揽棵窳υ炱鹆烁吲_深池,但人民卻高高興興,把他的臺叫做靈臺,把他的池沼叫做靈沼,為他能享有麋鹿魚鱉而高興。古代的賢君與民同樂,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樂!稖摹分姓f:‘這個(gè)太陽什么時(shí)候滅亡?我們要跟你同歸于盡!’人民要跟他同歸于盡,(他)縱然擁有臺池鳥獸,難道能獨(dú)自享受到快樂嗎?”

第三章翻譯

梁惠王說:“我對于國家,真是夠盡心的了。河內(nèi)發(fā)生災(zāi)荒,就把那里的(一部分)百姓遷移到河?xùn)|去,把糧食運(yùn)到河內(nèi)去賑濟(jì)。河?xùn)|發(fā)生災(zāi)荒,我也這么辦?疾爨弴恼⻊(wù),沒有哪個(gè)國君能像我這樣為百姓操心的了。但是鄰國的人口并不減少,而我們魏國的人口并不增多,這是什么緣故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歡打仗,請讓我拿打仗作比喻。咚咚地擂起戰(zhàn)鼓,刀刃劍鋒相碰,(就有士兵)丟盔棄甲,拖著兵器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來,有的逃了五十步住了腳。(如果)憑著自己只逃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樣?”

惠王說:“不可以,只不過后面的逃不到一百步罷了,這同樣是逃跑呀?”

孟子說:“大王如果懂得這一點(diǎn),就不要指望魏國的百姓會比鄰國多了。不耽誤百姓的農(nóng)時(shí),糧食就吃不完;細(xì)密的魚網(wǎng)不放入大塘捕撈,魚鱉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時(shí)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糧食和魚鱉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就使百姓養(yǎng)家活口、辦理喪事沒有什么遺憾的了。百姓生養(yǎng)死喪沒有什么遺憾,這就是王道的開始。 五畝田的宅地,(房前屋后)多種桑樹,五十歲的人就能穿上絲棉襖了。雞、豬和狗一類家畜不錯(cuò)過它們的繁殖時(shí)節(jié),七十歲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畝的田地,不要占奪(種田人的)農(nóng)時(shí),幾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餓肚子了。搞好學(xué)校教育,不斷向年輕人灌輸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頭發(fā)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頭頂著東西趕路了。七十歲的人穿上絲棉襖,吃上肉,百姓不挨凍受餓,做到這樣卻不能統(tǒng)一天下的,是絕不會有的。(現(xiàn)在,富貴人家的)豬狗吃著人吃的糧食,卻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餓死的尸體,卻不知道開倉賑濟(jì);人餓死了,卻說‘這不是我的責(zé)任,是收成不好’,這跟把人刺死了,卻說‘不是我殺的人,是兵器殺的’,又有什么兩樣呢。大王請您不要怪罪于年成不好,(只要推行仁政)這樣天下的百姓就會投奔到您這兒來了!

第四章翻譯

梁惠王說:“我樂于聽取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殺死人,(性質(zhì))有什么不同嗎?”

惠王說:“沒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問道:)“用刀子殺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嗎?”

惠王說:“沒有什么不同!

孟子說:“廚房里有肥嫩的肉,馬棚里有壯實(shí)的馬,(可是)老百姓面帶饑色,野外有餓死的尸體,這如同率領(lǐng)著野獸來吃人!野獸自相殘食,人們見了尚且厭惡,而身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卻不免于率領(lǐng)野獸來吃人,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說過:‘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該會斷子絕孫吧!’這是因?yàn)槟举竿僚枷袢说臉幼訁s用來殉葬。(這樣尚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讓百姓們饑餓而死呢?”

第五章翻譯

梁惠王說:“我們魏國,以前天下沒有哪個(gè)國家比它更強(qiáng)大的了,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傳到我手中,東邊敗給了齊國,我的長子也犧牲了;西邊又丟失給秦國七百里地方;南邊被楚國欺侮,吃了敗仗。對此我深感恥辱,想要為死難者洗恨雪恥,怎么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百里見方的小國也能夠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對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罰,減輕賦稅,(提倡)深耕細(xì)作、勤除雜草,讓年輕人在耕種之余學(xué)習(xí)孝親、敬兄、忠誠、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長,(這樣,)可以讓他們拿起木棍打贏盔甲堅(jiān)硬、刀槍銳利的秦楚兩國的軍隊(duì)了。 他們(秦、楚)常年奪占百姓的農(nóng)時(shí),使百姓不能耕作來奉養(yǎng)父母。父母受凍挨餓,兄弟妻兒各自逃散。他們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討伐他們,誰能跟大王對抗呢?所以(古語)說:‘有仁德的人天下無敵!笸跽埐灰獞岩蛇@個(gè)道理了!

第六章翻譯

孟子謁見了梁襄王,退出來后,對人說:“在遠(yuǎn)處看,他不像個(gè)國君,走到跟前也看不出他的威嚴(yán)。他突然發(fā)問道:‘天下怎樣才能安定?’我回答道:‘天下統(tǒng)一了就會安定!ㄋ麊枺海l能使天下統(tǒng)一?’我答道:‘不喜歡殺人的國君能使天下統(tǒng)一!ㄋ謫枺海l會歸順服從他呢?’我回答道:‘天下的人沒有不歸順服從的。大王了解禾苗生長的情況嗎?七八月間遇到天旱,禾苗就枯蔫了。(假如這時(shí)候)天上忽然涌起烏云,降下大雨來,那么禾苗就又能蓬勃旺盛地生長起來了。果真這樣,誰又能阻止它生長呢?當(dāng)今天下的國君沒有不好殺人的。如果有不好殺人的,天下的老百姓必然都會伸長了脖子期望著他了。果真這么做了,老百姓歸順?biāo),就跟水往低處奔流一樣,浩浩蕩蕩,誰又能阻擋得住呢?’”

第七章翻譯

齊宣王問道:“齊桓公、晉文公(稱霸諸侯)的事情,可以講給我聽聽嗎?”

孟子回答道:“孔子的門徒?jīng)]有談?wù)擙R桓公、晉文公事情的,因此后世沒有傳下來,我也就沒有聽說過。一定要我講的話,那就談?wù)動(dòng)萌实陆y(tǒng)一天下的道理好嗎?”

宣王問:“仁德怎樣就可以統(tǒng)一天下呢?”

孟子回答道:“愛撫百姓而統(tǒng)一天下,就沒有誰能阻擋得住他!

宣王問:“像我這樣的國君可以做到愛撫百姓嗎?”

孟子說:“可以!

宣王問:“從哪里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說:“我在胡?那里聽講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大王坐在堂上,有個(gè)人牽著牛從堂下經(jīng)過,大王見了,問:‘把牛牽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說:‘要用它祭鐘!笸跽f:‘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驚懼哆嗦的樣子,像這么毫無罪過就被拉去殺掉!侨耍﹩枺骸敲淳筒灰犁娏藛?’大王說:‘怎么可以不要呢?用羊替代它!’不知是否有這件事?”

宣王說:“有這回事!

孟子說:“憑這樣的心腸就足以統(tǒng)一天下啦。ㄓ醚虼<犁姡┌傩斩家詾榇笸跏浅鲇诹邌,我本來就知道大王是不忍心啊!

宣王說:“是這樣,確實(shí)有這樣議論的百姓。齊國雖然狹小,我怎么吝惜一條牛呢?就是因?yàn)椴蝗绦目吹剿@懼哆嗦的樣子,毫無罪過就被拉去殺掉,所以才用羊去替代它的!

孟子說:“大王不要責(zé)怪百姓以為您吝嗇。用小羊換下大牛,他們哪能理解您的做法?(因?yàn)椋┐笸跞绻蓱z牲畜無辜被殺,那么牛和羊有什么區(qū)別呢?

宣王笑著說:“這倒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心理呢?我并非吝惜錢財(cái)而以羊換牛啊。也難怪百姓要說我吝嗇了。”

孟子說:“沒什么關(guān)系,這正是仁德的表現(xiàn)方式呢,(因?yàn)楫?dāng)時(shí)您只)看到了牛而沒有看到羊啊。君子對于禽獸,看到它們活蹦歡跳的,就不忍心看見它們死去;聽到它們哀叫悲鳴,就不忍心再吃它們的肉。正因?yàn)檫@樣,君子要把廚房安在離自己較遠(yuǎn)的地方!

宣王高興地說:“《詩》中說:‘別人想什么,我能猜得出。’正像說的老先生啊。我做了這件事,反過來推求為什么這么做,自己心里也鬧不明白。先生這番話,使我心里有點(diǎn)開竅了。這樣的心理之所以符合王道,又是為什么呢?”

孟子說:“假如有個(gè)人向大王稟告說:‘我的力氣足以舉起三千斤的東西,卻舉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視力足以看清秋天野獸毫毛的尖端,卻看不見一車子的柴禾!笸鯐嘈胚@話嗎?”

宣王說:“不會!

(孟子說:)“如今(大王的)恩惠足以施行到禽獸身上了,而功德卻體現(xiàn)不到百姓身上,偏偏是什么原因呢?顯然,一片羽毛舉不起來,是因?yàn)椴豢嫌昧;一車的柴禾看不見,是因(yàn)椴豢嫌媚苛;百姓不被您愛撫,是因(yàn)椴豢鲜┒鞯掳。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統(tǒng)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

宣王問:“不去做和不能做的表現(xiàn)形式,憑什么去區(qū)別呢?”

孟子說:“用胳膊挾著泰山跳越北海,對人說:‘我不能辦到。’這是真的不能。給年長的人彎腰行禮,對人說:‘我不能辦到!@就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所以,大王沒有做到用仁德統(tǒng)一天下,不屬于挾著泰山跳越北海一類;大王沒有做到用仁德統(tǒng)一天下,這是屬于為長者彎腰行禮一類!

(孟子又說:)“敬愛自己的長輩,進(jìn)而也敬愛別人的長輩;愛撫自己的孩子,進(jìn)而也愛撫別人的孩子。(這樣)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隨意轉(zhuǎn)動(dòng)(要統(tǒng)一它就很容易了)!对娊(jīng)》上說:‘先給妻子做榜樣,再給兄弟好影響,憑這治家和安邦!钦f要把這樣的用心推廣到各個(gè)方面罷了。所以,如果廣施恩德就足以安撫天下,不施恩德,連妻子兒女也安穩(wěn)不住。古代的賢明君主之所以遠(yuǎn)遠(yuǎn)超過一般人,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善于將他們所做的推廣開去罷了,F(xiàn)在(大王的)恩德已施行了禽獸身上,而功德卻體現(xiàn)不到百姓身上,偏偏是什么原因呢?稱一稱,然后才知道輕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長短。萬物都是這樣,人心更是如此。大王請認(rèn)真地考慮考慮吧!難道大王要興師動(dòng)眾,使將士們身陷危險(xiǎn),同別的國家結(jié)下怨仇,然后心里才痛快嗎?”

宣王說:“不,對此我有什么痛快的呢?我想借此來實(shí)現(xiàn)我最大的心愿!

孟子問:“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說給我聽聽嗎?”

宣王笑而不答。

孟子問:“是因?yàn)榉拭栏侍鸬氖澄锊粔蚩诟瓜硎軉?輕軟溫暖的衣服不夠身體穿著嗎?艷麗的色彩不夠眼睛觀賞嗎?美妙的音樂不夠耳朵聆聽嗎?左右的侍從不夠使喚嗎?這些,大王的臣下都足以供給,大王難道是為了這些嗎?”

宣王說:“不,我不為這些!

孟子說:“那么,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知道了,就是想擴(kuò)張疆土,使秦國楚國來朝拜,君臨中原、安撫四周的民族。(不過,)憑您的做法去追求實(shí)現(xiàn)您的心愿,真好比是爬上樹去捉魚一樣!

宣王說:“像這么嚴(yán)重嗎?”

孟子說:“只怕比這還嚴(yán)重呢!上樹捉魚,雖然捉不到魚,不會有后患。按您的做法去實(shí)現(xiàn)您的心愿,費(fèi)盡心力去做了,到頭來必定有災(zāi)禍!

宣王問:“(道理)能說給我聽聽嗎?”

孟子說:“鄒國跟楚國打仗,大王認(rèn)為誰會獲勝?”

宣王說:“楚國勝!

孟子說:“是這樣,小的一方本來不可以同大的一方敵對,人少的本來不可以同人多的敵對,勢力弱的本來不可以同勢力強(qiáng)的敵對。天下千里見方的地方有九塊,齊國的土地截長補(bǔ)短湊集在一起,占有其中的一塊?窟@一塊地方去征服其他八塊地方,這同鄒國跟楚國打仗有什么兩樣呢?(大王)何不回到(行仁政)這根本上來呢?如果現(xiàn)在大王發(fā)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大王的朝廷里任職農(nóng)夫都想到大王的田野里耕作,商人都想到大王的市場上做買賣,旅客都想從大王的道路上來往,各國痛恨他們國君的人都想跑來向您訴說。果真做到這樣,誰能阻擋大王統(tǒng)一天下?”

宣王說:“我腦子昏亂,不能進(jìn)到這一步了。希望先生輔佐我實(shí)現(xiàn)大志,明白地教給我方法。我雖然遲鈍,請讓我試一試!

孟子說:“沒有固定的產(chǎn)業(yè),卻有穩(wěn)定不變的思想,只有士人能做到。至于百姓,沒有固定的產(chǎn)業(yè),隨之就沒有穩(wěn)定不變的思想。如果沒有穩(wěn)定不變的思想,就會胡作非為,壞事沒有不干的了。等到犯了罪,然后就用刑法處置他們,這就像是安下羅網(wǎng)坑害百姓。哪有仁人做了君主可以用這種方法治理的呢?所以賢明的君主所規(guī)定的百姓的產(chǎn)業(yè),一定要使他對上足夠奉養(yǎng)父母,對下足夠養(yǎng)活妻兒,好年成就終年能吃飽,壞年成也能免于餓死。這樣之后督促他們一心向善,百姓也就樂于聽從了。 而現(xiàn)在規(guī)定的百姓的產(chǎn)業(yè),上不夠奉養(yǎng)父母,下不夠養(yǎng)活妻兒,好年成也還是一年到頭受苦,壞年成還避免不了餓死。這(就使百姓)連維持生命都怕來不及,哪有空閑去講求禮義呢?大王想行仁政,那么何不返回到根本上來呢?五畝的宅地,(房前屋后)栽上桑樹,五十歲的人就能穿上絲棉襖了。雞、狗、豬等禽畜,不要錯(cuò)過它們的繁殖時(shí)機(jī),七十歲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畝的田,不要占奪農(nóng)時(shí),八口之家可以不挨餓了。搞好學(xué)校教育,反復(fù)說明孝順父母、敬重兄長的道理,上了年紀(jì)的人就不會肩扛頭頂著東西趕路了。老年人穿上絲棉吃上肉,一般百姓不挨餓受凍,這樣還不能統(tǒng)一天下的,是從來不會有的!

《孟子見梁惠王下》翻譯

第一章翻譯

齊宣王問道:“和鄰國交往有什么講究嗎?”

孟子回答說:“有。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夠以大國的身份侍奉小國,所以商湯侍奉大國,周文王侍奉昆夷。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夠以小國的身分侍奉大國,所以周太王侍奉獯鬻,越王勾踐侍奉吳王夫差。以大國身分侍奉小國的,是以天命為樂的人;以小國身分侍奉大國的,是敬畏天命的人。以天命為樂的人安定天下,敬畏天命的人安定自己的國家!对娊(jīng)》說:‘畏懼上天的威靈,因此才能夠安定!

宣王說:“先生的話可真高深呀!不過,我有個(gè)毛病,就是逞強(qiáng)好勇!

孟子說:“那就請大王不要好小勇。有的人動(dòng)輒按劍瞪眼說:‘他怎么敢抵擋我呢?’這其實(shí)只是匹夫之勇,只能與個(gè)把人較量。大王請不要喜好這樣的匹夫之勇!

“《詩經(jīng)》說:‘文王義憤激昂,發(fā)令調(diào)兵遣將,把侵略莒國的敵軍阻擋,增添了周國的吉祥,不辜負(fù)天下百姓的期望!@是周文王的勇。周文王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

“《尚書》說:‘上天降生了老百姓,又替他們降生了君王,降生了師表,這些君王和師表的唯一責(zé)任,就是幫助上帝來愛護(hù)老百姓。所以,天下四方的有罪者和無罪者,都由我來負(fù)責(zé),普天之下,何人敢超越上帝的意志呢?’所以,只要有一人在天下橫行霸道,周武王便感到羞恥。這是周武王的勇。周武王也是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如今大王如果也做到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那么,老百姓就會唯恐大王不喜好勇了啊!

第二章翻譯

齊宣王在別墅雪宮里接見孟子。宣王說:“賢人也有在這樣的別墅里居住游玩的快樂嗎?”

孟子回答說:“有。人們要是得不到這種快樂,就會埋怨他們的國君。得不到這種快樂就埋怨國君是不對的;可是作為老百姓的領(lǐng)導(dǎo)人而不與民同樂也是不對的。國君以老百姓的憂愁為憂愁,老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憂愁。以天下人的快樂為快樂,以天下人的憂愁為憂愁,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是沒有過的。

“從前齊景公問晏子說:‘我想到轉(zhuǎn)附、朝舞兩座山去觀光游覽,然后沿著海岸向南行,一直到瑯邪。我該怎樣做才能夠和古代圣賢君王的巡游相比呢?’

“晏子回答說:‘問得好呀!天子到諸侯國家去叫做巡狩。巡狩就是巡視各諸侯所守疆土的意思。諸侯去朝見天子叫述職。述職就是報(bào)告在他職責(zé)內(nèi)的工作的意思。沒有不和工作有關(guān)系的。春天里巡視耕種情況,對糧食不夠吃的給予補(bǔ)助;秋天里巡視收獲情況,對歉收的給予補(bǔ)助。夏朝的諺語說:“我王不出來游歷,我怎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來巡視,我怎么能得到賞賜?一游歷一巡視,足以作為諸侯的法度!爆F(xiàn)在可不是這樣了,國君一出游就興師動(dòng)眾,索取糧食。饑餓的人得不到糧食補(bǔ)助,勞苦的人得不到休息。大家側(cè)目而視,怨聲載道,違法亂記的事情也就做出來了。這種出游違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大喝如同流水一樣浪費(fèi)。真是流連荒亡,連諸侯們都為此而憂慮。什么叫流連荒亡呢?從上游向下游的游玩樂而忘返叫做流;從下游向上游的游玩樂而忘返叫做連;打獵不知厭倦叫做荒;嗜酒不加節(jié)制叫做亡。古代圣賢君王既無流連的享樂,也無荒亡的行為。至于大王您的行為,只有您自己選擇了!

“齊景公聽了晏子的話非常高興,先在都城內(nèi)作了充分的準(zhǔn)備,然后駐扎在郊外,打開倉庫賑濟(jì)貧困的人。又召集樂官說:‘給我創(chuàng)作一些君臣同樂的樂曲!’這就是《?招》、《角招》。其中的歌詞說:‘畜君有什么不對呢?’‘畜君’,就是熱愛國君的意思!

第三章翻譯

齊宣王問道:“別人都建議我拆毀明堂,究竟是拆毀好呢?還是不拆毀好呢?

孟子回答說:“明堂是施行王政的殿堂。大王如果想施行王政,就請不要拆毀它吧! 宣王說:“可以把王政說給我聽聽嗎?”

孟子回答說:“從前周文王治理岐山的時(shí)候,對農(nóng)民的稅率是九分抽一;對于做官的人是給予世代承襲的俸祿;在關(guān)卡和市場上只稽查,不征稅;任何人到湖泊捕魚都不禁止;對罪犯的處罰不牽連妻子兒女。失去妻子的老年人叫做鰥夫;失去丈夫的老年人叫做寡婦;沒有兒女的老年人叫做獨(dú)老;失去父親的兒童叫做孤兒。這四種人是天下窮苦無靠的人。文王實(shí)行仁政,一定最先考慮到他們!对娊(jīng)》說:‘有錢人是可以過得去了,可憐那些無依無靠的孤人吧!

宣王說:“說得好呀!”

孟子說:“大王如果認(rèn)為說得好,為什么不這樣做呢?”

宣王說:“我有個(gè)毛病,我喜愛錢財(cái)!

孟子說:“從前公劉也喜愛錢財(cái)!对娊(jīng)》說:‘收割糧食裝滿倉,備好充足的干糧,裝進(jìn)小袋和大囊。緊密團(tuán)結(jié)爭榮光,張弓帶箭齊武裝。盾戈斧鉚拿手上,開始動(dòng)身向前方!虼肆粼诩依锏娜擞泄,行軍的人有干糧,這才能夠率領(lǐng)軍隊(duì)前進(jìn)。大王如果喜愛錢財(cái),能想到老百姓也喜愛錢財(cái),這對施行王政有什么影響呢?”

宣王說:“我還有個(gè)毛病,我喜愛女色。”

孟子回答說:“從前周太王也喜愛女色,非常愛他的妃子!对娊(jīng)》說:‘周太王古公?父,一大早驅(qū)馳快馬。沿著西邊的河岸,一直走到岐山下。帶著妻子姜氏女,勘察地址建新居!菚r(shí),沒有找不到丈夫的老處女,也沒有找不到妻子的老光棍。大王如果喜愛女色,能想到老百姓也喜愛女色,這對施行王政有什么影響呢?”

第四章翻譯

孟子對齊宣王說:“如果大王您有一個(gè)臣子把妻子兒女托付給他的朋友照顧,自己出游楚國去了。等他回來的時(shí)候,他的妻子兒女卻在挨餓受凍。對待這樣的朋友,應(yīng)該怎么辦呢?”

齊宣王說:“和他絕交!”

孟子說:“如果您的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屬,那應(yīng)該怎么辦呢?”

齊宣王說:“撤他的職!”

孟子又說:“如果一個(gè)國家的治理得很糟糕,那又該怎么辦呢?”

齊宣王左右張望,把話題扯到一邊去了。

第五章翻譯

孟子拜見齊宣王,說:“我們平時(shí)所說歷史悠久的國家,并不是指那個(gè)國家有高大的樹木,而是指有世代建立功勛的大臣?纱笸跄F(xiàn)在卻沒有親信的大臣了,過去所任用的一些人,現(xiàn)在也不知到哪里去了!

齊宣王說:“我應(yīng)該怎樣去識別那些真正缺乏才能的人而不用他呢?

孟子回答說:“國君選擇賢才,在不得已的時(shí)候,甚至?xí)言镜匚坏偷奶岚蔚降匚桓叩娜酥,把原本關(guān)系疏遠(yuǎn)的提拔到關(guān)系親近的人之上,這能夠不謹(jǐn)慎嗎?因此,左右親信都說某人好,不可輕信;眾位大夫都說某人好,還是不可輕信;全國的人都說某人好,然后去考察他,發(fā)現(xiàn)他是真正的賢才,再任用他。左右親信都說某人不好,不可輕信;眾位大夫都說某人不好,還是不可輕信;全國的人都說某人不好,然后去考查他,發(fā)現(xiàn)他真不好,再罷免他。左右親信都說某人該殺,不可輕信;眾位大夫都說某人該殺,還是不可輕信;全國的人都說某人該殺,然后去考查他,發(fā)現(xiàn)他真該殺,再殺掉他。所以說,是全國人殺的他。這樣做,才可以做老百姓的父母官!

第六章翻譯

齊國人攻打燕國,大獲全勝。齊宣王問道:“有人勸我不要占領(lǐng)燕國,有人又勸我占領(lǐng)它。我覺得,以一個(gè)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去攻打一個(gè)同樣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只用了五十天就打下來了,光憑人力是做不到的呀。如果我們不占領(lǐng)它,一定會遭到天災(zāi)吧。占領(lǐng)它,怎么樣?”

孟子回答說:“占領(lǐng)它而使燕國的老百姓高興,那就占領(lǐng)它。古人有這樣做的,周武王便是。占領(lǐng)它而使燕國的老百姓不高興,那就不要占領(lǐng)它。古人有這樣做的,周文王便是。以齊國這樣一個(gè)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去攻打燕國這樣一個(gè)同樣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燕國的老百姓卻用飯筐裝著飯,用酒壺盛著酒漿來歡迎大王您的軍隊(duì),難道有別的什么原因嗎?不過是想擺脫他們那水深火熱的日子罷了。如果您讓他們的水更深,火更熱,那他們也就會轉(zhuǎn)而去求其他的出路了!

第七章翻譯

齊國人攻打燕國,占領(lǐng)了它。一些諸侯國在謀劃著要用救助燕國。齊宣王說:“不少諸侯在謀劃著要來攻打我,該怎么辦呢?”

孟子回答說:“我聽說過,有憑借著方圓七十里的國土就統(tǒng)一天下的,商湯就是。卻沒有聽說過擁有方圓千里的國土而害怕別國的!渡袝氛f:‘商湯征伐,從葛國開始!煜氯硕枷嘈帕耍,當(dāng)他向東方進(jìn)軍時(shí),西邊國家的老百姓便抱怨;當(dāng)他向南方進(jìn)軍時(shí),北邊國家的老百姓便抱怨。都說:‘為什么把我們放到 后面呢?’老百姓盼望他,就像久旱盼烏云和虹霓一樣。這是因?yàn)?湯的征伐一點(diǎn)也不驚擾百姓。做生意的照常做生意,種地的照常 種地。只是誅殺那些暴虐的國君一來撫慰那些受害的老百姓。就像 天上下了及時(shí)雨一樣,老百姓非常高興!渡袝氛f:‘等待我們的王,他來了,我們也就復(fù)活了!’如今,燕國的國君虐待老百姓, 大王您的軍隊(duì)去征代他,燕國的老百姓以為您是要把他們從水深 火熱中拯救出來,所以用飯筐裝著飯,用酒壺盛著酒漿來歡迎您 的軍隊(duì)?赡鷧s殺死他們的父兄,抓走他們的子弟,毀壞他們的 宗廟,搶走他們寶器,這怎么能夠使他們?nèi)萑棠兀刻煜赂鲊緛?就害怕齊國強(qiáng)大,現(xiàn)在齊國的土地又?jǐn)U大了一倍,而且還不施行 仁政,這就必然會激起天下各國興兵。大王您趕快發(fā)出命令,放 回燕國老老小小的俘虜,停止搬運(yùn)燕國的寶器,再和燕國的各界 人士商議,為他們選立一位國君,然后從燕國撤回齊國的軍隊(duì)。這 樣做,還可以來得及制止各國興兵!

第八章翻譯

鄒國與魯國交戰(zhàn)。鄒穆公對孟子說:“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個(gè), 百姓卻沒有一個(gè)為他們而犧牲的。殺他們吧,殺不了那么多;不 殺他們吧,又實(shí)在恨他們眼睜睜地看著長官被殺而不去營救。到 底怎么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說:“災(zāi)荒年歲,您的老百姓,年老體弱的棄尸于山 溝,年輕力壯的四處逃荒,差不多有上千人吧;而您的糧倉里堆 滿糧食,貨庫里裝滿財(cái)寶,官吏們卻從來不向您報(bào)告老百姓的情 況,這是他們不關(guān)心老百姓并且還殘害老百姓的表現(xiàn)。曾子說:‘小心啊,小心!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F(xiàn)在就是老百姓報(bào)復(fù)他們的時(shí)候了。您不要?dú)w罪于老百姓吧!只要 您施行仁政,老百姓自然就會親近他們的領(lǐng)導(dǎo)人,肯為他們的長官而犧牲了!

第九章翻譯

滕文公問道:“滕國是一個(gè)小國,處在齊國和楚國兩個(gè)大國之司。是歸服齊國好呢,還是歸服楚國好呢?”

孟子回答說:“到底歸服哪個(gè)國家好我也說不清。如果您一定 要我談?wù)効捶,那倒是只有另一個(gè)辦法:把護(hù)城河挖深,把城墻筑堅(jiān)固,與老百姓一起堅(jiān)守它,寧可獻(xiàn)出生命,老百姓也不退去. 做到了這樣,那就可以有所作為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093097.html

相關(guān)閱讀: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拉伊莎_詩歌鑒賞
季節(jié)_詩歌鑒賞
荷笠?guī)﹃,青山?dú)歸遠(yuǎn)
杜甫《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觸》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