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的意思及全詩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經(jīng)典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這兩句是說,曙光初露,天氣猶寒,在上朝的路上,聽見雞鳴報曉;時值春末,黃鶯在長安上空鳴聲婉轉(zhuǎn)。春已降臨,一派升平,反映了詩人渴望唐朝中興的心境。以景寓情,蘊藉深沉。

出自岑參《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①紫陌:皇宮的道路。古時皇帝住的地方叫“紫宮”,故得其名。
②皇州:指長安。
③春色闌:春將盡。
⑵紫陌:指京師的街道。曙(shǔ)光:破曉時的陽光。
⑶囀(zhuàn):婉轉(zhuǎn)的叫聲。皇州:京都。闌:盡。
⑷金闕(què):皇宮金殿。萬戶:指皇宮中宮門。
⑸玉階:指皇宮中大明宮的臺階。仙仗:天子的儀仗。
⑹劍佩:帶劍、垂佩綬,都為高官之飾物,此指禁衛(wèi)軍的武裝。
⑺旌(jīng)旗:旗幟的總稱。
⑻鳳凰池上客:指賈至。鳳凰池,也稱鳳池,這里指中書省。

韻譯
雄雞啼鳴京城曙色光寒,鶯啼婉轉(zhuǎn)皇宮春色正闌。
宮殿報曉鐘聲催開萬戶,玉石臺階儀仗擁簇千官。
花迎朝臣佩劍繁星初落,柳拂旌旗仙人盛零未干。
只有鳳凰池上舍人諸客,陽春高雅一曲和歌皆難。

散譯
雄雞啼唱,大路上灑滿黎明的寒光。黃鶯鳥鳴聲婉囀,京城處處是一派暮春景象。宮里的曉鐘敲過,千門萬戶一齊開敞,天子的儀仗排列在玉階兩邊,環(huán)擁著百官進入朝堂。殿前花色與佩劍的閃光交加輝映,天邊的晨星才剛剛消隱。飄揚的旌旗輕拂著柳枝,枝頭還沾帶著夜來的清露。鳳凰池上歌一曲陽春白雪,誰想唱和可真會知難卻步。


賞析
《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是唐代詩人岑參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是一首和詩。首聯(lián)從宏大處開篇,充分展示皇宮的富麗之象,同時暗示天下大治的興旺和繁華。頷聯(lián)寫春已降臨,一派升平之景象,反映了詩人渴望唐朝中興的心境。以景寓情,蘊藉深沉。頸聯(lián)著力渲染上朝的情景,展現(xiàn)了一幅繁華的上朝盛況,盛唐氣象,躍然紙上。尾聯(lián)點出酬和之題,表示謙卑,恭維對方而又不失禮儀和雅致,有濃厚的宮廷詩痕跡。這首詩押韻奇險,對仗精工,辭藻富麗堂皇,是一首很好的早朝詩。
岑參的這首和詩,則以其押韻奇險、屬對精工與用語之典麗而深獲歷代論者之盛譽。
詩一開頭,先由作者在早、朝途中的所見所聞寫起。這兩句是說,詩人早朝上路之時,聽見雄雞正在報曉,看到東方剛微露曙光,覺得天氣仍有些涼意;時值暮春三月,流鶯百囀,在這京都之內(nèi)不時可聞其鳴。首句寫“雞鳴”、“曙光”,交待早朝上路的時間,點題巧妙而又自然。在時間概念上也比賈至原詩首句“銀燭朝天紫陌長”的籠統(tǒng)交待顯得確切。次句寫“鶯囀”、“春色”,描繪京城暮春時節(jié)清晨的景色,呼應賈至原詩第二句“禁城春色曉蒼蒼”的寫景。兩相比較,賈詩所寫之春景比較模糊,形象不鮮明,“春色曉蒼蒼”,藝術感染力實際上并很不強。究其原因,即在于拂曉之時天色尚暗,描寫此時景物僅僅訴諸于視覺印象,其難度較大。岑參深諳其中奧秘,故其詩首聯(lián)寫景時,既寫其所見之“曙光”、“春色”,又寫其所聞之“雞鳴”、“鶯囀”,甚至寫到其身心所感覺之“寒”,準確地抓住了暮春時節(jié)清晨之時景物和氣候的特點,從視覺、聽覺、感覺等不同角度進行描寫,藝術感染力自然就強了不少。
“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與王維和詩的頷聯(lián)一樣,岑詩頷聯(lián)聯(lián)寫的也是早朝時的場面:伴隨著金鑾殿里傳出的朝鐘聲,一扇扇宮門依次而開;在漢自玉臺階兩側排列著皇家的儀仗,文武百官們按部而朝見皇帝。“金闕”、“玉階”,其辭藻富麗堂皇,正適合表現(xiàn)皇宮的金璧輝煌和雕欄玉砌。以“金”對“玉”,以“萬”,對“千”,其對仗典雅精工,又與早朝時莊嚴整肅之朝儀相諧。因此若論氣象之闊大,岑詩此聯(lián)誠遜于王詩,若淪辭藻之富麗與對仗之精工,則岑詩又在王詩之上。
岑詩的頸聯(lián)頗得后世論者之青睞,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在其著《誠齋詩話》中論及賈至等人的這組早朝大明宮唱和詩時曾說:“和此詩者,岑詩云‘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最佳。”在杜甫、王維均參與唱和的情況下,岑詩此聯(lián)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是不容易的。此聯(lián)的佳處即在于它既寫了早朝的場面又抓住了時間早這一特點,既呼應賈至的原作又表現(xiàn)出岑詩的語言特色:鮮花迎接飾有佩劍的官員,柳條輕拂儀仗的旗幟,此時曉星方落,露猶未干。作為一首早朝詩,應處理好“早”與“朝”之關系,即在空問上應圍繞朝見之場面來寫,在時間上又要體現(xiàn)出一個“早”字。賈、杜、工三人的唱和詩,均以首聯(lián)寫早朝之時間,以中二聯(lián)寫一早朝之場面,唯岑詩此聯(lián)能將“花迎劍佩”、“柳拂族旗”之場面與“星初落”、“露未干”之時辰融為一體,以一聯(lián)表現(xiàn)了他人需兩聯(lián)才能交待清楚的內(nèi)容。作為一首和詩,岑詩此聯(lián)的景物描寫又與賈至原詩互為呼應,進一步充實了對春色的描寫。不過賈至的原作中,寫景與朝見結合得不緊密,結果出現(xiàn)了首二聯(lián)寫景,頸聯(lián)寫朝見,尾聯(lián)倡和的格局,對于一首早朝詩來說,其中心不突出,顯得本末倒置。因此,王維在和其詩時,以中二聯(lián)寫朝見場面,突出了重點。但王詩也有不足,即忽視了賈至原作中的春色描寫,與之呼應不緊。觀王詩,竟通篇于春色未著一字,反倒用了不少筆墨不厭其詳?shù)匾辉賹懢贾,首?lián)已云“翠云裘”,頸聯(lián)又寫“袞龍”,頷聯(lián)則先寫“衣冠”,又繼以“冕旒”,語意頗嫌重復,而不騰出筆墨來呼應一下賈詩中之春色。前人對此有“衣冠冕旒,句中字面復見”之譏(《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五)。雖說王詩成就很高,此等不足畢竟是瑕不掩瑜,但相比之下,總是不如岑詩之唱和得體、一呼應緊密而又能避免其中心不突出之缺陷。最后,此聯(lián)之語言亦頗能體現(xiàn)岑詩之特色?v觀賈、杜、王三詩之頸聯(lián),均有御爐香煙等字樣,可見在早朝詩中寫香煙之類已成司空見慣之例。岑參顯然不滿足于此等俗套,故全詩無一語道及御爐香煙而于此聯(lián)寫出了“劍”、“旗”、“星”、“露”等較之其他三作顯得很新奇的景語。所謂邊塞詩人與宮廷詩人之別,于此大概亦可略見一斑。
“獨有鳳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詩的結尾,響應賈至的倡議:唯有身居鳳池的中書省賈舍人,你這一曲高雅的陽春自雪和起來實在困難。說和詩難,倒不僅僅是出于對賈至的恭維,或是表現(xiàn)自己的謙遜,這“難”字確實流露出岑參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一同和詩的王維、杜甫,都是久負盛名的大詩人,與之同和一詩確實不易。王維久任朝官,寫起宮廷唱和詩來簡直是輕車熟路;杜甫做詩刻苦,語不驚人死不休,又尤長于律詩。詩友在某種意義上又是詩敵,同和一詩實寓有一較短長之意,因此在這場高水平的競賽中若無高超的手段是根本不可能爭先的。后人在評價這組唱和詩時多以岑參此詩為最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100759.html

相關閱讀:離別的詩
“晴天欲照盆難反,貧女如花鏡不知”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優(yōu)美愛情唯美詩句
宋濂《送天臺陳庭學序》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將相頂頭堪走馬,公侯肚里好撐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