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的意思及全詩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經(jīng)典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這兩句是說,沙頭夜宿的鷺鷥成群集在一起,顯得非常安靜;船尾的魚兒跳躍,發(fā)出“撥剌”之聲。今人富壽蓀評曰:“寫深夜泊船之景,畫不能到,而客中孤寂無寐,言外自見。”
 
出自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fēng)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參考譯文
水中的月影離我只有數(shù)尺之遠,船中桅桿上的風(fēng)燈照耀著夜空,時間馬上就要進入三更天。
棲息在沙灘上的白鷺靜靜地蜷身而睡,突然船尾方向傳來“撥剌”一聲,原來有一條魚兒躍出水面。



賞析
《漫成一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流寓巴蜀時期所作的一首七絕。這首詩是杜甫寄居巴蜀時期所作,時間為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當(dāng)時杜甫正在從云安(今四川云陽)前往夔州的船上。此詩寫夜泊江邊之景。第一句寫月夜,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第二句寫舟中檣竿上掛著照夜的風(fēng)燈,在月下燈光顯得沖淡而柔和;第三句寫到江岸上屈身而眠的白鷺,突出環(huán)境的幽靜;第四句寫船尾魚兒跳動的聲音,反襯靜謐之境。四句分別寫月、燈、鳥、魚,各成一景,“一句一絕”。詩人通過遠近推移、動靜相成的手法,使舟內(nèi)舟外、江間陸上、物與物、情與景之間相互關(guān)聯(lián),渾融一體。全詩以景抒情,洋溢著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對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熱愛之情。

這首詩寫夜泊之景。詩人寫月夜,不從空中之月寫起,而寫水中月影(“江月”),一開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去人只數(shù)尺”是說月影靠船秀近,“江清月近人”,它同時寫出江水之清明。江中月影近人,畫出了“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江間月夜美景,境界是寧靜而安謐的。第二句寫舟中檣竿上掛著照夜的燈,在月下燈光顯得沖淡而柔和。桅燈當(dāng)有紙罩避風(fēng),故曰“風(fēng)燈”。其時江間并沒有風(fēng),否則江水不會那樣寧靜,月影也不會那樣清晰可接了。一二句似乎都是寫景,但已暗示出一個未眠人的存在(第一句已點出“人”字),這就是詩人自己。從“江月”寫到“風(fēng)燈”,從舟外寫到舟內(nèi),由遠及近。然后再寫到江岸,又是由近移遠。由于月照沙岸如雪,沙頭景物隱略可辨,夜宿的白鷺屈曲著身子,三五成群團聚在沙灘上,它們睡得那樣安恬,與環(huán)境極為和諧;同時又表現(xiàn)出寧靜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這和平境界的可愛,惟有飽經(jīng)喪亂的不眠人才能充分體會。
詩句中洋溢著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對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熱愛,這與詩人憂國憂民的精神是一脈相通的。詩人對著“沙頭宿鷺”,不禁衷心贊美夜的“靜”美。由于他與自然萬類息息相通,這“靜”與“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的寂靜幽獨該有多少不同。忽然船尾傳來“撥剌”的聲響,使凝神睇視著的詩人猛地驚醒,他轉(zhuǎn)向船尾,只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躍起一條大魚,在夜空中畫了一條若隱若現(xiàn)的弧線后,又潛入水中。
詩的前三句著力刻畫都在一個“靜”字,末句卻寫動、寫聲,似乎破了靜謐之境,然而其表達效果恰好相反,以動破靜,愈見其靜;以聲破靜,愈見其靜。與“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有異曲同工之處。這是陪襯的手法,適當(dāng)把對立因素滲入統(tǒng)一的基調(diào),可以強化總的基調(diào)。這是詩、畫、音樂都常采用的手法。詩的末兩句分寫魚、鳥,一動一靜,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點同時又最富于詩意的情景,寫得逼真、親切而又傳神,可見詩人體物之工。
此詩乍看上去,四句分寫月、燈、鳥、魚,各成一景,不相聯(lián)屬,確是“一句一絕”。然而,詩人通過遠近推移、動靜相成的手法,使舟內(nèi)舟外、江間陸上、物與物、情與景之間相互關(guān)聯(lián),渾融一體,讀之如身歷其境,由境會意。因而決不是什么“斷錦裂繒”(胡應(yīng)麟)。“老去詩篇渾漫與”,從詩題“漫成”可知是詩人一時得心應(yīng)手之作,這種工致而天然的境界不是徒事雕章琢句者能達到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106135.html

相關(guān)閱讀:關(guān)山水的詩句
歷代飲酒詩名氣排行榜
古詩中的離情別緒名詩名句集錦賞析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作者全詩賞析
元好問《玉樓春》“深宮桃李無人問,舊愛玉顏今自恨”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