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一朵紅艷的花瓣上,點點的露水還留著清美的芳香;憶起傳說中楚王與巫山神女相會的故事,徒然令人心感神傷。
[出自] 李白 《清平調(diào)》其二
《清平調(diào)》其二
李白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注釋:
得似:能相像。
飛燕:趙飛燕,西漢皇后。后因淫亂,平帝時廢為庶人,終自殺。
妝:修飾打扮。
譯文1:
貴妃就是一枝帶露牡丹,艷麗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會,枉然悲傷斷腸。請問漢宮得寵妃嬪,誰能和她相比?可愛無比的趙飛燕,還得依仗新妝!
譯文2:
一枝鮮艷的牡丹沐浴著雨露凝聚著芳香,云雨中的巫山神女使楚王白白相思斷腸。請問漢宮的美女有誰能相比?可憐趙飛燕還得依靠新妝。
譯文3:
楊貴妃,你就如同那一枝艷紅的牡丹花,葉滿濃露,花凝清香。你受到當今皇上的寵貴,與君王魚水相偕,無比歡愛。相比之下,楚王與神女的巫山相會,終究只屬虛誕的夢境,雖傳誦千年,但若與你們的美滿結(jié)合論實在要大為遜色。請問昔日漢宮之中誰能像你貴妃這樣美貌無雙,又能深得君王的垂愛呢?大概只有那位身輕如燕能作掌上舞的趙飛燕了吧!
賞析:
首句寫花受香露,襯托貴妃君王寵幸;二句寫楚王遇
神女的虛妄,襯托貴妃之沐實惠;三、四句寫趙飛燕堪稱絕代佳人,卻靠新妝專寵,
襯托貴妃的天然國色。詩人用抑揚法,抑神女與飛燕,以揚楊貴妃的花容月貌。
運用典故,以牡丹帶露比貴妃得寵。“一枝紅艷露凝香”一句,從字面上看來似乎是在寫牡丹的顏色和牡丹的香味,但仔細品味后,不難體會,李白仍是想借花寫人,寫貴妃自身之美,以及她承恩露之美。這比起第一首中的“春風拂檻露華濃”更進一層。“云雨巫山枉斷腸”一句,借用楚襄王的故事,將第一句的花比作人,寫使楚王斷腸的夢中仙女,根本就比不上面前的美人。三、四句寫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即使扮上新妝,也無法和不施粉黛的楊貴妃相比。所以,楊貴妃是真正的國色天香。這一首詩正是通過貶抑巫山神女和趙飛燕,來抬高楊貴妃,褒揚楊貴妃的花容月貌。
首句不但描繪出牡丹的艷麗色彩,而且用“露凝香”三個字進一步刻劃出它的神韻,仔細體會,似乎比上一首的“露華濃”更顯得含蓄內(nèi)在。我們知道,再好的花,也都有一個由含苞到怒放到衰敗的過程,而“露凝香”則正是她生命中最燦爛的階段,所以也就越發(fā)叫人疼愛與珍惜。如此花中極品,人中尤物,比起傳說中那每每叫人浮想聯(lián)翩卻又可望而不可及的“巫山云雨”要強過百倍了。這是用的楚襄王的故事,據(jù)宋玉《高唐賦》所描寫,楚襄王與宋玉同游于云夢之臺,遠望高唐之觀,只見上面云氣蒸騰,須臾萬變。楚襄王就問宋玉,“此何氣也。”宋玉答到:“所謂朝云也。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王因幸之。婦人臨去時,告辭說,‘妾在巫山之陽,旦為行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楚襄王聽了不覺心思神往,但到頭來,所謂的巫山云雨,不過畢竟是虛無飄渺、枉斷愁腸而已。的確,楚王夢中的神女,哪里及得上唐玄宗眼前的國色天香,看得見摸得著,比比古人,看看眼前,于愿已足,夫復何求!
緊接著,李白又用了一個與巫山云雨同樣使人艷羨不已的掌故,漢成帝宮中的趙飛燕,可稱得上是絕代佳人了吧,據(jù)說她身輕如燕,能夠站在由人托著的盤子中跳舞。不過,她的美貌還得依靠濃妝淡抹,方敢面君,哪里比得了楊玉環(huán)不施粉黛,便花容月貌的“天生麗質(zhì)”呢!這第二首詩著重從傳說與歷史兩方面,抑古尊今,令人信服地說明楊玉環(huán)真乃是天下絕色,而唐玄宗當然也就是天下最有福的天子嘍。
“一枝紅艷露凝香”——正是花之形貌。
“云雨巫山枉斷腸”——乃謂花如有靈,即使當年巫山之云雨亦不堪相比。巫山云雨乃自然現(xiàn)象,而牡丹花亦是自然景觀,不正好可以相比嗎?倘若云雨有神,則名花更當有靈。昔日楚襄王“斷腸”于巫山云雨之美,卻不知如今牡丹之美更勝一籌。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漢宮”代指唐宮,“飛燕”代指貴妃,唐宮佳麗三千,有誰可比牡丹之美?唯有貴妃而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109679.html
相關閱讀:寶鼎現(xiàn)?春月原文_翻譯和賞析_劉辰翁
“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的意思及全詩賞析
“短雨殘云無意緒 寂寞朝朝暮暮”全詞翻譯賞析
緣道理以從事者,無不能成
關于戰(zhàn)爭的古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