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唐懷素《食魚帖》原文及翻譯 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唐懷素《食魚帖》原文及翻譯 賞析

唐懷素《食魚帖》原文

老僧在長沙食魚,及來長安城中,多食肉,又為常流所笑,深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書,實疏。還報諸君,欲興善之會,當?shù)梅鲑病>湃諔阉夭卣姘住?/p>

唐懷素《食魚帖》翻譯

、常流:凡庸之輩。

2、此字左半已破損。

3、此字殘損。

唐懷素《食魚帖》解讀

對于懷素在《食魚帖》提到“食魚食肉”的現(xiàn)象,楊秀發(fā)在《懷素的時代及其身世》一文中認為,南宗禪在惠能的弟子懷讓(677~744)時期,于戒律的修持上出現(xiàn)了松動。當有僧徒問是否可以吃酒肉時,懷讓答道:“要吃,是你的祿;不吃,是你的福”。由于此時的南宗禪并未達到晚唐的狂禪階段,禪僧的思想處于發(fā)展演變期,人們對禪僧不守戒律的行為還不太能接受。因此懷素一方面飲酒食肉,一方面又常常感到不便:“老僧在長沙食魚,及來長安城中多食肉,又為常流所笑,深為不便……”

唐懷素《食魚帖》賞析

《食魚帖》為唐代書法家懷素所書,草書,8行,56字。存世墨跡為摹本。是懷素傳世名作書跡之一。

素公草書超妙自得,筆老而意新,在當時以為獨步。雖流散人間甚盛,然自唐迄今二百余年,士大夫家藏,罕有完者,而此帖首尾皆具,尤可珍也!庇诸}:“東坡先生評藏真書云:此公能自譽,觀者不以為過,信乎其書之工也。然其為人倜儻,本不求工,所以能工如此。如沒人操舟,無意于濟否,是以覆卻萬變,而舉止自若,近于有道者耶?今觀此帖,有食魚、食肉之語,蓋倜儻者也。至于行筆遒勁,如屋漏、如屈鐵,非工其能如是乎。

懷素書法初學歐陽詢,后從張旭弟子鄔彤學習草書,始知運筆之法。唐代時評懷素草書有“驚蛇走虺、驟雨狂風”之勢,陸羽也稱贊他“草書古勢多矣”。懷素的晚年創(chuàng)作,漸從激越飛揚趨于穩(wěn)健安雅,運筆結體尤多內(nèi)蘊!蹲詳⑻泛汀墩摃菲诳穹诺臅鴮懱匦,表現(xiàn)出懷素書法的中年風格,《苦筍帖》和《食魚帖》的逐顯平正標志了他的中年以后直至晚年的基本風貌。

懷素生逢李唐王朝的盛世,是主體精神有一個相對釋放空間的時代。這位“零陵僧”,不為佛界的清規(guī)戒律所束,在長安寫下《食魚帖》,直陳自己整日喝酒吃肉,雖為常流所笑,仍然我行我素。懷素生性嗜酒,“酒”使他熱血賁張,禪宗的超越精神自然地與“酒神精神”融合一體。興到運筆,如驟風旋雨,飛龍走蛇,雖多變化,而法度具備。

《食魚帖》書法高華圓潤,放逸而不狂怪,筆墨精彩動人,使轉(zhuǎn)靈活,提按得當,正如文征明贊:“藏真書如散僧入圣,狂怪處無一點不合軌范”。風格在真跡《苦筍帖》、宋拓本《律公帖》等之間,結字亦近宋臨本《自敘帖》。徐邦達《古書畫過眼要錄》認為筆劃稍嫌滯澀,枯筆中見有徐徐補描之跡,應是半臨半摹之本,但勾摹技巧高超,所見只有唐摹《萬歲通天帖》能與比擬,結體筆劃保持懷素書法的面目。就高古作品而言,早期摹本與真跡有同等重要的學術價值。《食魚帖》、《苦筍帖》、《自敘帖》、《論書帖》同為現(xiàn)今存世懷素墨跡的四件作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109746.html

相關閱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荀悅《漢紀》-前漢孝宣皇帝紀卷第十八
李世民畏魏征文言文翻譯及閱讀理解答案
最后一個吟游詩人的歌(節(jié)選)_詩歌鑒賞
嚴冬正在和煦的春風面前融解_詩歌鑒賞